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61例脑转移瘤患者(79个病灶).脑转移瘤直径(2.07±1.7)cm,平均剂量22 Gy,肿瘤中心剂量(28±8)Gy,边缘剂量(16±4)Gy.原发病灶:肺脏34例,肾脏5例,乳腺9例,消化系统13例.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周.结果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6.1%,Karnofsky评分≥70者平均生存时间46周,单一脑转移瘤体积≤8.2 cm3者平均生存时间58周.X刀治疗1年实际控制率83.0%.结论 Karnofsky评分、肿瘤体积、原发病灶的控制情况和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灶大小对局部控制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243例肺外小细胞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外小细胞癌(EPSCC)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43例EPSCC患者的临床资料.243 例EPSCC患者中,局限期209例,广泛期34例;采用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者170例,局部治疗[手术和(或)放疗]者73例.结果 EPSCC的原发部位以消化道多见,占67.9%.全组243例患者的半年、1年、2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9%,67.2%、36.8%、27.3%和18.3%.局限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8.6个月)明显长于广泛期患者(14.0个月,P=0.030).无脉管瘤栓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9.2个月)明显长于有脉管瘤栓者(14.4个月,P=0.026).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9.5个月)明显长于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3.9个月,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SG)分期、有无脉管瘤栓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EP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同原发部位EPSCC 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其中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和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0、20.1和14.3个月.采用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2个月,明显长于局部治疗的患者(12.2个月,P=0.000).80.4%的局限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EPSCC 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不佳.EPSCC的部分临床特点与小细胞肺癌有相似之处,但是在病因学、临床转归、预后和脑转移率等方面又有不同.手术切除后联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有可能会改善EPSCC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97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接受全脑放疗2周30 Gy/10次(A组);45例接受全脑放疗4周40 Gy/20次(B组);29例接受全脑放疗4周40 Gy/20次,然后局部缩野加量1周10 Gy/5次(C组).A组中住生存时间8.7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23%;B组中位生存时间8.8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63%;C组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84%.3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1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A组.单因素分析表明,颅外转移及脑转移瘤个数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颅外部位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研究结果提示,NSCLC脑转移的预后与颅外转移及脑转移瘤个数有关,颅外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冰  袁中玉  刘冬耕  滕小玉  王树森 《癌症》2010,29(4):453-461
背景与目的:脑是乳腺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乳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10%~15%,伴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4种不同亚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89例脑转移患者的资料,包括导管A型30例,导管B型20例,HER-2型16例,三阴型14例,另9例免疫组化结果不详。分析4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特点、影响复发后患者预后的因素等,并进一步对导管型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6岁(28~74岁),出现脑转移的时间与初诊时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Ⅰ期患者最长(P0.001)。中位随访时间41.0个月(6.0~141.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0~80.0个月),1年生存率32.0%,5年生存率4.0%。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大于1分、多发转移灶、未进行全脑放疗联合化疗均是不良预后因素。与导管A型乳腺癌相比,HER-2型和三阴型乳腺癌脑转移具有发生时间早、一线治疗后进展快(8.0个月vs.11.0个月)、总生存期短(25.0个月vs.63.0个月)等特点,导管A型具有进展缓慢、预后好的倾向,他莫昔芬能改善导管A型和导管B型患者的生存(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vs.7.0个月,P=0.002)。结论:乳腺癌脑转移生存期较短,其中HER-2型和三阴型预后更差。治疗以全脑放疗联合化疗为主。导管型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有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5.
于倩  佟仲生  汪旭  史业辉  何丽宏  刘晓东 《肿瘤》2012,32(8):609-614
目的:分析单一机构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6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并具备完整的病历和随访资料的280例MBC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本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个月(1~9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45个月(2~99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59.5%和36.9%.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淋巴血管侵犯、激素受体( hormonal receptor,HR)状态、分子分型、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内脏转移、首次转移部位数目、肝转移、脑转移、解救内分泌治疗和解救放疗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侵犯、分子分型、内脏转移和肝转移是MB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淋巴血管侵犯、三阴型乳腺癌、内脏转移和肝转移是MB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MBC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胰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 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直径≤2 cm的胰腺癌(14例)为小胰腺癌组,直径>2 cm的胰腺癌(75例)为对照组,总结小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特点.结果 CT和MRI检查对小胰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6.7%(8/12)和77.8%(7/9).小胰腺癌组有2例肿瘤侵犯胰腺被膜,3例出现腹膜后侵犯,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小胰腺癌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和31.7%,中位生存时间为56.5个月.对照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22.5%,中位生存时间为22.5个月.对全组89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 显示,胰腺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肿瘤大小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小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CT和MRI检查是诊断小胰腺癌的主要手段,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小胰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对于小胰腺癌患者,为获得良好的预后应采取积极的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脑转移(BCB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201例BCB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肿瘤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3个不同分子亚型,并分析不同亚型BCB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201例患者中,Luminal型68例(33.8%),HER-2型87例(43.3%),三阴型46例(22.9%)。全组患者初始转移部位依次为肺68例(33.8%)、骨63例(31.3%)、肝52例(25.9%)和脑27例(13.4%)。不同亚型患者初始转移部位不同(P<0.05),Luminal型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41.2%),HER-2型肝转移的发生率为35.6%,三阴型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为30.4%。不同亚型患者首次复发至出现脑转移时间(TTBM)不同Luminal型为18.1个月,HER-2型为16.8个月,三阴型患者为8.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uminal型患者总生存时间为95.7个月,HER-2型总生存时间为72.2个月,三阴型患者总生存时间为4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ER-2型患者脑转移前采用抗HER-2治疗的TTBM为21.9个月,较未行抗HER-2治疗的TTBM(7.2个月)明显延长(P=0.002)。结论肺、骨、肝和脑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且预后最差,三阴型和HER-2型未行抗HER-2治疗患者容易早期出现脑转移,抗HER-2治疗可以延缓脑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35.0%、20.3%和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化疗与否、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而原发肿瘤治疗方法、肝脏转移时间、原发肿瘤大体类型、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和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肝转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乐  王婷  孟磊 《现代肿瘤医学》2017,(14):2305-2308
目的:分析三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三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结果:男性 10 例,中位发病年龄67.5岁,女性4 例,中位发病年龄72岁;合并肿瘤相关家族史2 例,既往吸烟史 5例(全部为男性),中位吸烟指数600;第三原发肿瘤距离第二原发肿瘤间隔时间,7例<7个月,其余均大于24个月,第二原发肿瘤距离第一原发肿瘤间隔时间,3例<7个月,其余均大于15个月;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占全部47.6%,发病率远高于其他部位;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全部发病部位的90.5%;治疗方法中手术为主的治疗比例为61.9%,以化疗、放疗等为主的综合治疗为26.2%,0.07%的病例放弃治疗,且均发生在诊断第三原发恶性肿瘤时;14例三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4个月.结论: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早期发现及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可改善三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徐桂琼  古模发  刘慧 《中国肿瘤》2012,21(6):478-480
[目的]分析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2009年收治的33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原发于脑膜旁结构18例(54.5%),非脑膜旁结构15例(45.5%).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7例,Ⅳ期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9例(57.6%).病理类型为胚胎型19例,腺泡型11例,多形型3例.分析全组患者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33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1.0±3.8个月,1年生存率69.7% (23/33),2年生存率33.3%(11/33),3年生存率21.2%(7/33).早期(Ⅰ、Ⅱ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2.0±16.7个月,晚期(Ⅲ、Ⅳ期)患者为14.0±2.9个月(P=0.01).腺泡型横纹肌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0±2.7个月,胚胎型患者为23.0±3.1个月(P=0.13).原发于脑膜旁结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0±9.1个月,原发于非脑膜旁结构患者为23.0±4.1个月(P=0.72).颈部淋巴结阴性的横纹肌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0±18.9个月,淋巴结阳性者为14.0±2.9月(P=0.01).[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区域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头颈部横纹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筛选1 7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脑转移病例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脑转移2.1% (36/1 714),占同期脑转移病例的3.3%.患者多为男性(21/36,58.3%)、直肠癌(19/36,52.8%)和诊断时分期为Ⅲ和Ⅳ期者(32/36,88.9%).其中分期是无脑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2.072,P=0.042).单发脑转移占55.6%(20/36).94.4%(34/36)的患者在发生脑转移的同时伴有颅外转移,其中肺是最常见的伴随转移器官(22/36,61.1%).递归分级分析(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RPA)分级为Ⅰ、Ⅱ和Ⅲ级患者的中位脑转移后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17个月和3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时患者的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是脑转移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8.797,P=0.044),而放化疗未发现可改善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结论 结直肠癌脑转移发生率较低,RPA是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脑转移后放化疗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发生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5年收治的首发远处转移部位为脑的局限期SCLC患者 131例,依据中位无脑转移生存期(BMFS)将病例分为A、B两组,其中BMFS≤10个月为A组(61例),BMFS>10个月为B组(7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131例SCL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2.5个月及87.3%、44.7%、20.8%;全组中位脑转移后生存期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个月及39.3%、14.8%。由于A、B组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期相近(分别为8.6、9.3个月,P=0.695),进而对未行预防性脑照射的A、B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其脑转移后生存期也相近(P=0.240~0.731)。 结论 SCLC脑转移发生时间与总生存相关,而与脑转移后生存无关,因此着重预防和减少脑转移的发生可能是提高SCLC患者生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癌脑转移瘤(BM)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49例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肠癌脑转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肠癌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18.4%(9/49)。治疗方式的选择、近期疗效和直接死亡原因与BM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局部治疗(放疗或手术)和支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个月;联合治疗(局部和全身治疗)和支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和局部治疗对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近期治疗有效及病灶稳定患者和近期治疗后进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脑转移死亡和非脑转移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是肠癌脑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距离初诊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呈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方式是影响B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局部治疗和联合治疗可提高BM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记录从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共计64例明确诊断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和TNBC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是52、37、21个月,中位脑转移发展时间分别是31、28、18个月,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2、6、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上全脑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可明显延长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P=0.002和P=0.027).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大于单一治疗者(P=0.045).HER2过表达的患者,脑转移前后接受赫塞汀治疗均可获益.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首发脑转移均与预后负相关;KPS评分、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和预后正相关.结论:组织学分级、KPS评分、首发脑转移、脑部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均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建议选择以全脑放疗为主的联合治疗.HER2过表达的患者建议选择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49例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49例黏膜黑色素瘤患者中女性占61.2%(30/49), 中位年龄56岁(42~79岁)。原发肿瘤部位以头颈部最多(42.9%, 21/49), 生殖系统次之(32.7%, 16/49)。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占81.6%(40/49), 初诊时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正常的占79.6%(39/49)。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9.5个月(95%CI 23.1~55.9个月)。初诊时无远处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6.5个月(95%CI 31.6~61.4个月), 显著长于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19.2个月(95%CI 0~42.2个月)(P=0.025)。不同性别、初诊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初诊时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水平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诊时合并远处转移是黏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脑转移最常见于肺癌患者,放射治疗是其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以姑息止痛和减轻症状为目的,方法差异较大,对肺癌脑转移预后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各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Cox回归分析获得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组成预后模型。结果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全组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8%、23.7%和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放射治疗前KPS评分、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建立预后指数将82例患者分成预后好、中和差三组,其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KPS评分、确诊肺癌到脑转移间隔时间、肺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灶数目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胸部原发病灶三维放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93例Ⅳ期NSCLC患者接受至少4周期化疗并同期胸部原发病灶三维放疗≥40Gy,对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日期2013年3月,中位随访14.0个月(4.0个月~80.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有5例患者存活,生存时间34.0个月~ 80.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4.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95% CI,11.44-16.60),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4.8%、20.4%和12.9%.61例知道确切死亡原因,48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7例死亡时局部复发伴有远处转移,仅2例死亡时单纯局部复发.胸部原发灶放疗处方剂量≥63 Gy和<63Gy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0个月(95% CI,12.86~17.14)和8.0个月(95% CI,5.89-10.11)(x2=10.416,P=0.001);单器官转移患者生存期比多器官转移患者长,MST为15.0个月(95% CI,12.25-17.75)比10.0个月(95% CI,6.04-13.96) (x2=9.436,P =0.002).亚组分析,单器官转移患者DTpTv≥63 Gy仍是影响生存的因素(x2=4.733,P=0.030);多器官转移患者DTpTv≥63Gy有延长总生存的趋势(x2=3.488,P=0.062).多因素分析显示:胸部原发肿瘤(DTpTv)≥63Gy和单器官转移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身系统化疗的基础上,胸部原发病灶积极的放射治疗(≥63Gy)能使患者生存获益,单器官转移患者从该治疗模式中获益较大,多器官转移患者也有生存获益的趋势,积极的放射治疗可能在改善生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预后及预后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WBRT)预后以及不同预后指数差别。
方法 对2006-2010年间接受WBRT的99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Logrank法单因素与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计算并比较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转移时卡氏评分、是否伴有颅外转移、原发肿瘤控制情况、脑转移数目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χ2=0.00~55.51,P=0.013~0.000),多因素分析证实卡氏评分<70和WBRT后全身治疗与总生存相关(χ2=35.26、7.21,P=0.000、0.007)。RPA、GPA、BSBM、Rades、Carsten预后指数评分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5%、95%和62%、95%和86%、95%和84%、95%和85%。
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WBRT后全身治疗可改善患者总生存。对预测生存期≤3个月患者敏感性最好的为RPA指数,特异性最好的为BSBM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89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24例,HER-2阴性患者65例,分析ER、PR、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Karnofsky评分、病情进展、脑转移情况、治疗措施等因素对乳腺癌脑转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平均年龄49.0岁(23~74岁),确诊脑转移后中位生存期8.6个月(0.2~61.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HER-2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2.5%和46.2%(P=0.00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3个月和10.9个月(P=0.003);Karnofsky评分≥60分患者和<60分患者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15.0%(P=0.01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个月和5.3个月(P=0.019);非综合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1.6%和48.1%(P=0.01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和13.6个月(P=0.006);内分泌治疗组与未采用内分泌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32.5%(P=0.02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3个月和8.5个月(P=0.003)。Cox多因素分析提示,HER-2表达状态、Karnofsky评分及是否综合治疗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结论 HER-2表达状态、Karnofsky评分及脑转移后是否综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脑转移生存预后的因素,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20.
196例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5岁(25~72岁).Ⅰ期2例(1.0%),Ⅱ期92例(46.9%),Ⅲ期102例(52.0%).术后病理分期:T26例(3.1%),T336例(18.4%)T4 154例(78.6%).N.92例(46.9%),Ni 67例(34.2%),N2 37例(18.9%).所有患者化疗均采用含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全部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24~136个月).总的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70.2%和67.2%,3年和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4.7%和75.1%.应用含草酸铂方案(124例)和不含草酸铂方案(72例)患者之间的无瘤生存率(HR=0.711,95%CI 0.431~1.174,P=0.183)和总生存率(HR=0.643,95%CI 0.344~1.200,P=0.265)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理类型、病理淋巴结分期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病理类型、病理淋巴结分期、临床分期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是唯一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预后因素.病理淋巴结分期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全组75%患者复发转移发生于术后2年内,中位转移时间为14个月.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问为15个月.肝脏是最常见转移部位(35.6%).结论:临床分期是影响结肠癌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仍然是结肠癌辅助治疗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