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疗方法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漏21例(4.9%),1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9例先后行横结肠造瘘二期手术还纳造口获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肠道准备、肥胖、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且多数可通过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治愈,因而术中常规附加近端结肠造瘘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作为超低位直肠癌的极限保肛手术,已被证实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学根治效果。因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肛门,避免永久性肠造口,已逐渐成为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ISR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内括约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术后肛门控便功能的下降。吻合口瘘是ISR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关于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的具体影响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吻合口瘘对ISR术后患者短期及长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于2011年6月—2022年1月行ISR及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的236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回肠造口还纳后6个月和2年Wexner失禁评分(WIS)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以及肛门直肠测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236例患者中有41例(17.4%)发生吻合口瘘,23例(9.7%)最终未还纳回肠造口。与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瘘患者BMI较高(27 kg/m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吻合口狭窄(AS)为直肠癌术后发生较晚的并发症,术后吻合口发生狭窄完全闭锁少见。本文探讨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AS发生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发生狭窄完全闭锁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AS发生的原因与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经过3次内镜下吻合口环切未能解除狭窄,并在第3次内镜下治疗过程中发生肠穿孔,后经外科手术切除狭窄闭锁的吻合口,行消化道重建,成功解除狭窄。结论:AS多发生于有预防性造口、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对于吻合口完全闭锁的AS患者,可先尝试内镜下吻合口切开,但在进行内镜下切开时应做好手术准备,如发生肠穿孔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同一手术团队实施的302例行腹腔镜I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12例,年龄60(14)岁(范围:20~84岁)。采用χ2检验、Fishe...  相似文献   

6.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与腹膜内的吻合口漏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区别,低位吻合口漏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小、时间晚、症状轻;其在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IS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行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共171例,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漏发生分为发生组(22例)和未发生组(149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ISR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共22例,发生率为12.87%;发生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 kg/m2比例、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比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 LCA)比例及未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术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是否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是否保留LCA及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均是ISR术后...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102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Li SY  Yu B  Liang ZJ  Yuan SJ  Chen G  Do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12-814
目的 探讨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102例中下段直肠癌行经腹肛门切除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早期排便次数较多,6~12次/d,口服止泻药物,可达到控制排便次数,术后12~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患者随访率89.2%(91/102),平均随访4.8年。局部复发率为5.4%(5/91),肝转移率为13.1%(12/91)。术后3年生存率为86.9%(60/68)。术后5年生存率为70.7%(29/41)。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既可避免结肠造口,又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王正康,潘瑞芹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近期可发生严重盆腔感染、弥漫性腹膜炎,危及病人生命;远期可发生吻合口狭窄、肛门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我科7例吻合口瘘的经验教训,现报道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的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334例术中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同时经肛门放置多侧孔粗胶管于吻合口上方作为肛门减压管用,设为双套管肛管组;另430例仅经腹放置双套管于盆腔腹膜外吻合口旁,设为常规引流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 结果764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6例(4.7%),其中双套管肛管组13例(3.9%),常规引流组23例(5.3%),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8,P=0.336)。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上,双套管肛管组平均为(9.6±3.2)d,常规引流组平均为(15.2±4.8)d;双套管肛管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5.4±5.2)d,常规引流组为(20.3±6.6)d;双套管肛管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43 572±3 234)元,常规引流组为(53 387±4 792)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382、13.494、32.170,均P<0.01)。双套管肛管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者2例(2/13,15.4%),常规引流组为12例(12/23,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术后半年复查双套管肛管组无吻合口狭窄,常规引流组出现5例。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使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并有利于出现吻合口瘘后的非手术治疗,降低吻合口瘘再手术干预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差异。结果L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1/22)与6.5%(2/31),χ~2=0.0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 (1/43)与8.7%(8/92),χ~2=1.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行造口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未行造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28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会增加吻合口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在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直肠癌目前约占结肠直肠肿瘤的70%,而外科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既达到根治、降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肛覆膜支架预防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留置经肛覆膜支架分为支架组(n=59)与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变化、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支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2例(3.08%),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为4.6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总费用平均(66 528.5±3 573.2)元,对照组平均(65 684.0±3 500.9)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覆膜支架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例、48例和21例;有17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问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前长程放疗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的有关术前长程放疗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文献。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文献881篇,最终10项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7829例,其中术前放疗组2581例,直接手术组524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8~1.39, P=0.09)。结论术前长程放疗并未增加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可提高其保肛率。然而, ISR手术吻合口面临吻合口漏、吻合口分离、继发吻合口狭窄、慢性骶前窦道、直肠阴道瘘和直肠尿道瘘等吻合口结构性愈合不良的并发症, 进而引起预防性造口不能回纳或二次永久性造口, 从而不能保肛而丧失"经肛排便"的机会。本文对ISR术后吻合口结构性愈合不良的术前高危因素及其特点以及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至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至预防性造口回纳前后等各个阶段吻合口的管理进行系统阐述, 以期对ISR吻合口在整个愈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风险有较清晰的认识, 从而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 有针对性地对吻合口进行全程管理, 从而降低永久性造口的比例, 真正实现ISR手术"生命延长"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双生愿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1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0例行经手指扩张、宫颈扩张器和一次性肛门镜扩张治疗,1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治疗。结果:本组21例均治愈,随访1~3年,患者排便良好。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狭窄是较常见并发症,应用手指扩张、宫颈扩张器和一次性肛门镜扩张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术中预防其发生和术后进行指检扩张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行LAR的149例中下段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性别、年龄、术后切口感染、Ducks分期对行LAR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12.0%,11/92)与女性(5.3%,3/57)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者(7.6%,6/79)与年龄>60岁者(11.4%,8/70)无统计学差异(P>0.05);Ducks A,B期者(8.1%,9/111)与Ducks C期者(13.2%,5/38)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切口感染者(22.2%,4/18)高于切口未感染者(7.6%,10/131)(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Ducks分期与直肠癌行LAR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关系,直肠癌行LAR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切口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 d,平均19.6 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前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