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应变参数在预测心脏节段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350例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在心肌梗死的24 h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冠脉造影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随访后,功能恢复节段基线具备的应变参数绝对值高于功能无明显改变的节段(P<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与无左心室重构组,预后不良组与左心室重构组的E/e’比值、室壁运动评分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当整体环周应变在-17.48%及以上时,对左心室重构进行预测的AUC最大。结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应变参数可对心肌梗死后心脏节段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的价值。方法:收集医院60例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收集2组心尖位左室长轴3个切面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以自动功能成像软件(automated functional imaging,AFI)测量左室18节段峰值收缩期应变(S)、切面峰值收缩应变(GLS)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分析GLS-Avg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GLS-Avg。结果: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18节段S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壁应变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LS-Avg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93,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和整体心肌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达TIMI血流3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早期ST段下降幅度与梗死面积度及左室功能(LVEF)的相关性。方法经急诊PCI且TIMI血流3级的86例首次ST段抬高AMI患者,测量并比较PCI术前、术后2小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下降幅度,以∑St段下降>50%为A组,<50%为B组,应用心电图记分法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两组梗死面积、LVEF。结果急诊PCI的AMI患者早期ST段下降幅度较TIMI血流更能反映心肌灌注和LVEF的改善状况,系观察PCI早期疗效的又一直观、简易、可靠性强的床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特点。方法对1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63例合并2型糖尿病AMI患者(A组)和69例无糖尿病的AMI患者(B组)常规行CAG,对其临床情况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患者在女性比例、血压数值、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高于B组(P<0.05)。A组表现为非ST段抬高性AMI和广泛前壁AMI者明显高于B组,A组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亦明显多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AG显示病变血管受累支数明显增高(P<0.01),且累及左主干血管病变的例数亦较B组增加(P<0.05)。A组弥漫性病变较B组明显增高(P<0.05)。A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3级TIMI血流低于B组(P<0.05),其30天内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次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AM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多支、弥漫病变。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经胸部心脏超声检查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 <50%]的冠心病患者,在CABG术前进行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LS2D-STE)心脏超声检查,并通过二维分层应变分析测定左室心肌各节段分层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9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A组Hcy<15 μmol/L,B组Hcy≥15 μmol/L.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比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1%,65.9%,P>0.05).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0.4%,90.9%,P>0.05),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分别为21.2%,45.5%,P<0.05),3级A组高于B组(分别为78.8%,54.5%,P<0.05).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A组LVEF高于B组[分别为(56.6±8.9)%,(49.0±8.1)%,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能影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费超 《工企医刊》2005,18(3):5-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电图抬高ST段的回降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AMI溶栓后ST段的回降幅度进行分级分组(平均回降幅度A组≤30%,B组31%~69%,C组≥70%)比较各组发病后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作和心功能情况.结果溶栓后2h心电图ST段回降幅度越大,患者发病第2周和第3个月心绞痛发生率越低.心肌梗死后2周和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C组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第3个月射血分数也高于A组(P<0.05).结论对AMI溶栓后心电图ST段回降的幅度进行分级,可能有益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左室旋转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D组)、20例冠心病患者(CAD组)和43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GE Vivid7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和GE EchoPac PC 6.1.0数据分析系统,测量收缩末期左室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的旋转角度(ROT)及旋转率(ROTR).结果对照组的左室基底部与中间部的ROT为负值.心尖部的ROT为正值.HCMD组和CAD组的左室基底部ROT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组心尖部与中间部的ROT及ROTB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是目前测量心脏旋转的最佳手段.ROT及ROTR的变化反映了心室运动的扭转,对评估心肌收缩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ST段回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6例,根据入院后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糖水平<7.8 mmol/L;B组血糖水平≥7.8 mmol/L.比较两组PCI治疗后2 h 12导联ECG的ST段回落程度.结果 A组ST段回落(60.0±19.8)%.B组ST段回落(31.6±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治疗后12导联ECG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血糖水平的影响,高血糖影响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41例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时期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冠脉病变特点。结果:A组出现稳定性心绞痛几率明显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多为单支病变,与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多为单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更易出现稳定性心绞痛,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相对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究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41例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时期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冠脉病变特点。结果:A组出现稳定性心绞痛几率明显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多为单支病变,与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多为单支病变,狭窄程度较轻,更易出现稳定性心绞痛,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相对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更低。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心肌急性缺血坏死,按照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发生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堵塞管腔。因此,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恢复血流灌注,有助于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1-2]。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是指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 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 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评估室性电风暴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317例AMI后室性电风暴组(Ⅱ组),另随机选127例AMI无室性电风暴组(Ⅰ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持续心电监护,分析室性电风暴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高危特点.结果 室性电风暴组心电图PTFv1(心房终末电势)异常,∑ST段抬高振幅,ST段抬高导联数,QTC间期延长,对应导联ST段下移,梗死部位以前壁或复合前壁和前降支合并回旋支或/和右冠脉完全闭塞多支病变为主,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临床发生泵衰竭、AMI扩展、住院病死率,室性电风暴发病AMI后6~12 h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 AMI后室性电风暴患者多项ECG指标异常,表明临床近期预后险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