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假体置换手术2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其中EvansⅢ型6例,Ⅳ型19例,Ⅴ型3例,术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28例经半年~4年随访,优良率为85.8%,无1例死亡,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2 8例 ,其中EvansⅢ型 6例 ,Ⅳ型 19例 ,Ⅴ型 3例 ,术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 :2 8例经半年~ 4年随访 ,优良率为 85 .8% ,无 1例死亡 ,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现象。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莫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7-48
目的: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有资料统计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年,其发病率占到全部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目前对于绝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物失败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一般报道为3%~12%,但对于部分高龄严重骨质疏松又严重粉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内固定治疗困难且并发症较为突出。虽然目前对此类骨折及内固定失败的治疗最佳方法存在诸多争议,但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治疗此项骨折以及最终挽救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髋关节功能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我科白2003年6月-2005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现就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2014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两组。包括常规治疗组(A组28例)和早期康复训练组(B组30例),A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B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分别观察评价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自主能力的评定上,B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评定上,B组与A组比较,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的质量,加快康复与出院的时间,在病理生理上和经济上方便了患者及家属。  相似文献   

7.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其范围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能提供稳定的髋关节,可尽早恢复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其疗效在临床中已被认可。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成熟,随着生物力学以及医疗器械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假体以及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势,国内外学者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的选择仍存在较多争议。文章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假体的选择、骨水泥与非骨水泥的运用及临床适应证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80岁以下相对年轻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并不严重,骨折尚能复位可行内固定者,仍以内固定如DHS短重建钉、r钉固定系列为主。但对80岁以上,骨折粉碎明显,不适合其它固定方法,估计不能耐受长期卧床者应考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于不适合内固定而仍采取内固定者,最终的结果可能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高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78~92岁,平均84.5岁,进行手术前基础疾病干预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年,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90~100分)12例,良(80~89分)14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1.2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在控制好基础疾病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康复,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较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龄高危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10 a来我院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0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茂 名市电白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较动力髋螺 钉内固定的疗效更好,术后恢复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老龄骨质疏松性骨折越来越多。髋部骨折如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人的常见损伤。对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虽多,但均不能达到早期下床、早期活动的目的,由此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尤其对于非稳定、粉碎性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骨不连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处理十分棘手。我科近3年针对7例这类高龄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空螺纹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3月共19例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中空螺纹钉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获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无感染和死亡病例,骨折均临床愈合,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89.5%。结论:使用中空螺纹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简单、快速、有效和并发症少等特点,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的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57-158
本文旨在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合并有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先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然后采用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均能下床行走,无并发症发生。无髋关节脱位。Harris关节功能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达800-1000,无1例髋部疼痛和髋关节畸形,基本恢复到伤前髋关节功能状态。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有骨质疏松和较严重内科疾病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术中操作得当。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任进  田鑫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4):64+75-64,75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减少老年粗隆间骨折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观点已得到公认,但高龄老年人手术风险大,且多有骨质疏松,内固定后期常不牢固而失效造成骨折端的移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总结21例高龄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外同定架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采用C型臂电视X光机辅助,对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行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严重髋内翻,无再手术,术后骨折愈合率为100%。结论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的优点,对手术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