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5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其置入效果。结果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置入支架63枚,术后1年再狭窄3例,占6%。结论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睛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指导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在CAG与冠脉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MID、PB及DS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MID、PB及DS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扩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冠脉血流,提高支架置入效果,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效果安全可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超声波法指导及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波法(IVUS)在指导及评价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0例58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支架置入术时进行冠脉造影(CAG)及IVUS检查,IVUS指导选择支架的适应证及支架的大小,当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置入支架并应用IVUS进行评价,观察支架是否充分扩张,血管扩张未达到IVUS的理想标准者再次行高压球囊扩张。结果:支架置入后仅35处(60.3%)符合IVUS理想支架置入标准,23处(39.7%)支架未达到IVUS理想置入标准,再次经高压球囊扩张后全血管面积(VA)及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MLA)明显增加,斑块面积(PA)减小,病变均达到CAG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结论: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并不能使支架完全达到理想的扩张状态,IVUS指导下的高压球囊扩张可进一步改善支架置入效果,是目前指导及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Firebird支架治疗,根据冠脉造影分为长病变组(47例)和对照组(12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等.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变组支架数/例及支架长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国产Firebird支架选择性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与普通病变相似,远期疗效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火鸟)和金属裸支架置入冠状动脉长病变血管后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及血管重建作用.方法:选取2005-07/2007-07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单根血管病变长度≥20mm)患者215例为观察对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34例,置入金属裸支架81例.支架均由微刨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置入者为本科从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年的副丰任医师.根据病变血管近端及远端血管直径,按1:1比例选择支架,支架长度以超过病变两端3~5 mm为准,置入术中经动脉鞘管注入肝素5 000 U,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g共3 d,大部分患者使用球囊进行预扩张.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支架内或支架临近血管(5 mm)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为血管造影再狭窄.结果:共215例患者238处靶病变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①术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凝血相检查,无一例出现造血系统细胞成份、数目、形态不良改变.②随访造影显示无一例支架松脱、移位;无一例血管局部增生反应.③对影响长病变支架再狭窄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支架类型是对长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④置入后6个月随访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组再狭窄率为15.49%,置入金属裸支架组再狭窄率为47.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药物洗脱支架组靶病变血管重建率、置入支架后扩张的比例要明显好于金属裸支架组(P<0.001).结论: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火鸟)在置入冠状动脉长病变后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在降低再狭窄率及血管重建方面优于金属裸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舍曲林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接受支架置入的11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舍曲林进行干预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基础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次要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年11例失访,剩下104例患者,治疗组发生心绞痛6例,对照组为10例;3例心肌梗死均为对照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组再狭窄6例,再狭窄率11.8%(6/51);对照组再狭窄9例,再狭窄率17%(9/53)。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vs30.2%),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vs17%)。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抑郁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应用舍曲林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意义和效益,为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医生动员病人接受检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将50例ACS患者根据病人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分为IVUS组及对照组,IVUS组(22例)患者行常规冠脉造影(CAG),IVUS指导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照组(28例)行常规CAG后直接行PCI。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和医疗费用。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IVUS组再狭窄率2.1%,对照组为35.3%,P<0.001;术后6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IVUS组为9.1%,对照组为46.4%,P<0.01;两组患者医疗费用比较,IVU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US可准确判断血管狭窄程度指导支架置入达最佳状态,可降低冠脉再狭窄率和患者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承担的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金红  李靖  关怀敏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73-107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放置术后管腔再狭窄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再狭窄发生的方法。方法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33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对比分析可能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支架和药物因素。结果13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3.8%。糖尿病的发病率再狭窄组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70.3%比88.5%,54.6%比80.2%,均为P〈0.05),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和钙离子拮抗剂服用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狭窄与病变发生的部位、病变长度无关,但与病变血管的直径有关(P〈0.05);再狭窄还易发生于支架置入部分较长(P〈0.01)和支架置入部位大于1个的患者(P〈0.01);充气时间较长(P〈0.05)和病变复杂(P〈0.05)也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但充气压力与再狭窄无关。结论糖尿病可能促进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能预防再狭窄发生;再狭窄与病变血管的直径有关,支架置入部分较长、支架置入部位大于1个、充气时间较长和病变复杂患者易于发生再狭窄。但充气压力与再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9.
将8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四逆汤.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组34例复查,3例(8.82%)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对照组32例复查,5例(15.63%)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应用四逆汤可有效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 >90 %及完全闭塞性病变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2例 5 1个血管段的 PTCA及支架置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单纯 PTCA7例 ,8个血管段病变狭窄 <90 %直接置入支架。 42例 ACS患者共置入 5 5个支架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支架置入后管腔残余狭窄程度 ( 0± 10 ) % ,病变成功率为 96.1% ( 49/5 1处 )。 2例因引导钢丝未通过 C型病变而失败 ,无一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搭桥、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术后随访 1~ 12月 7例再发心绞痛 ,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治疗 ,无症状及经造影证实靶血管通畅率为 82 .5 % ( 33/4 0例 )。结论 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重建可降低冠心病事件 ,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效果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需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ACS患者76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在支架置入前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IVUS检查,对未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者再采用高压球囊后扩张术,并用IVUS评价支架置入的效果.结果:45例患者76处病变置入DES后行CAG检查,结果所有支架均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行IVUS检查,结果76处病变中有43处(57%)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33处(43%)未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对这33处病变行高压球囊后扩张术,结果25处病变达到IVUS检查视为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总理想达标率由之前的57%上升至89%(P<0.01).随访1~10个月,中位数5个月,再发心绞痛2例.结论:IVUS在评价支架置入效果及指导高压球囊后扩张术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高压球囊后扩张术及评价支架置入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9例)和非再狭窄组(44例).根据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本次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及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并分析2者的关系.结果:造影复查结果显示再狭窄组患者原38处病变中24处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的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均明显小于非再狭窄组(均为P<0.05);直线回归分析证明,63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病变近端参考血管存在血管重塑现象,其与病变血管最小腔直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参考血管的重塑,有助于正确评价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冠状动脉旋磨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PCI)术中,探讨其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非左主干、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50例。其中应用旋磨术预处理者30例作为旋磨组,余未应用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旋磨组靶血管支架置入数量、术中发症(边支受严重影响、冠状动脉夹层及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院外随访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晚期管腔丢失或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旋磨术可改善真性分叉病变患者PCI术即刻临床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在完成PCI术后予以支架后扩张,对照组未予以后扩张,比较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以及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予以患者后扩张可降低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方法分析119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不同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冠状动脉病变QTd指标以及冠脉重度狭窄者支架置入术前后QTd的变化。结果冠脉正常组QTd为46.7±10.3m s,轻度狭窄组(49.4±10.6m s)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68.5±10.7m s)与中度狭窄组(60.8±10.5m s)相比,中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相比,QTd均显著增大(P<0.01)。单支病变组QTd为55.3±10.4m s,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69.3±10.1m s)与双支病变组(62.5±10.2m s)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QTd均显著增大(P<0.05)。重度狭窄组支架置入术后QTd为44.9±10.1m s,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成功的支架植入术可明显缩短冠脉重度狭窄患者QTd。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众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参与了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除与支架本身有关,吸烟、糖尿病和不稳定心绞痛等更是触发再狭窄的重要预测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疗效评定的监测指标以及微血管病变的生化标志.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将36例成功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3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n=11)、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n=1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n=10).支架置入后患者因胸痛再发或常规行冠脉造影随访,以原靶病变管腔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对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中,7例发生冠状动脉内再狭窄,占19%,其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正常组中有1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而空腹血糖升高组中2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有4例发生再狭窄.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升高组中冠状动脉内再狭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进一步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成功进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并与未成功者对照分析.方法:选择2003-06/2006-04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15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1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男78例,女37例;平均年龄(61.9±8.6)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血管闭塞者.81例成功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并置入支架(开通组),34例闭塞冠状动脉未开通(未开通组).冠状动脉支架均选用美国强生cordis金属裸支架,患者对实验和治疗均知情同意.经右股动脉径路按Judkins常规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支架置入操作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3年,观察两组的临床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变化.结果:参加实验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临床随访期间,开通组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开通组[45%,68%;31%,53%;P < 0.05].开通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开通组[(59.3±8.7)%,(54.5±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开通组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低于未开通组 [(48.2±5.3) mm,(53.6±6.1)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的死亡率及再梗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高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支架释放的效果.方法 46例患者62处冠脉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接受IVUS检查,观察支架是否充分扩张及粥样斑块负荷的变化,未达到理想扩张者再次高压扩张.结果 首次高压扩张后全部病变均达到冠脉造影理想的支架植入标准,但仅28处(45.2%)符合IVUS理想支架植入标准;34处(54.8%)病变未达到IVUS标准者进一步高压扩张后,30处达到理想标准.高压球囊扩张后原病变处仍有较大的粥样斑块负荷.结论 采用高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并不能均达到理想的支架扩张,IVUS指导下的更高压力扩张可进一步改善支架植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95-4696
选取我院心内科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12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8例。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半年,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再狭窄率。观察组患者再狭窄率为11.7%,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水平、hs-CRP水平与再狭窄发生率存在明显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是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检测其水平能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风险,对预防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复诊造影的70例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患者中出现术后再狭窄与未发生再狭窄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支架最小管腔开放直径、最大扩张压、Duke病变分型及支架靶血管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均>0.05).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男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的发生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381.02±25.36)vs(283.36±22.27)mg/dl]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P均<0.05),支架直径<3.5 mm者比率高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61.90%vs39.13%,P<0.05).结论 引起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较为复杂,为预防再狭窄,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改善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