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2017年3—10月接受放化疗的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6例,按病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8周正念减压疗法。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进行评定。结果 8周正念减压干预后,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53.20±6.47)分,HADS-A得分为(6.71±3.40)分,HADS-D得分为(6.51±3.05)分,Stoma-QOL得分为(49.16±6.97)分;干预完成后3个月,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48.20±5.69)分,HADS-A得分为(6.13±3.45)分,HADS-D得分为(5.58±3.26)分,Stoma-QOL得分为(50.75±6.82)分;两组病人病耻感总分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病人的焦虑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01);两组病人的抑郁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5,P=0.004);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P<0.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缓解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健康指导及心理安抚等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比两组睡眠质量,采用PSQI(睡眠)评分量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情绪,分别采用SAS(焦虑)、SDS(抑郁)评分量表。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PSQI评分各项数据无差异(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PSQI评分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 <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安抚等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疗法联合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心理不良状态,对患者的睡眠具有较大的帮助效果,值得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延续性护理能明显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肌梗塞PCI术后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疾病、健康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3例心肌梗塞PCI术后的应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入选患者的术后当天和术后一月进行评定,同时对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把所得量表总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I术后当日HAMA、HAMD评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当日与术后1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术后当日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表与健康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术后当日与术后1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肌梗塞PCI术后患者有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且可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联合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肿瘤科收治的9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肿瘤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联合正念冥想护理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PSQI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SAS、PSQI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常规的护理方式,耳穴埋豆联合正念冥想可有效降低血液肿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焦虑及抑郁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焦虑、抑郁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5 0例AMI患者与 5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 ,按有无焦虑、抑郁分组 ,并将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AMI患者的测量结果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较。结果 :AMI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有焦虑、抑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焦虑、抑郁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后有焦虑、抑郁情绪者严重影响其病情演变。 相似文献
9.
10.
宋爱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 治疗后7d及14d 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伴抑郁的发病率以及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伴抑郁发病率统计;对其中54例伴发抑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果 统计显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伴抑郁发病率为35.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数、生存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的高发病率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宋爱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3):124-12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周。2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及14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7d及14d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可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质康复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业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常规专业康复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优质康复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2周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7.5±5.2)分、(49.7±5.7)分,低于对照组的(55.2±6.3)分、(53.4±5.8)分(t=5.163、2.492,均P<0.01);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9.06±3.78)分、(79.57±3.96)分、(78.39±3.71)分、(76.98±3.52)分、(77.59±4.16)分、(75.52±4.85)分、(79.28 ±4.91)分、(78.31±4.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19 ±4.07)分、(75.24±4.12)分、(71.92±4.38)分、(73.25±3.47)分、(74.06±4.13)分、(72.17±4.21)分、(74.65±4.35)分、(73.87±3.92)分(t=4.802、4.150、6.174、4.133、3.298、2.857、3.866,均P<0.01).结论 优质康复模式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入住我科进行治疗的102例淀粉样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4周的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测评,评价2组干预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经过4周的正念减压疗法后压力知觉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降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肺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即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70例肺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测量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8.2%,抑郁发生率为54.7%;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状态、情绪状态、功能状态、社会家庭状况、总体健康状况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癌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程度重,发生率高;且与生活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标准分、抑郁标准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焦虑标准分分别为(53.05±5.83)、(53.09±5.77),抑郁标准分分别为(58.15±7.81)、(58.27±7.99),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焦虑标准分分别为(49.29±5.22)、(45.32±4.76),抑郁标准分分别为(52.13±4.77)、(48.35±4.25)。不仅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标准分差异显著(P〈0.05),而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抑郁和焦虑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律失常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仅合并焦虑者41例,仅合并抑郁者52例,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者33例,共126例,为观察组,未合并抑郁、焦虑情绪者42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抑郁及焦虑对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总分、睡眠有效、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抑郁组、焦虑及抑郁组SDNN、SDANN、rMSSD、PNM50均显著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焦虑、抑郁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并对心律失常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8,(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在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抽签完成后续的分组研究;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一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对比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结果在SAS评分结果以及SDS评分结果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开展临床护理过程中,将心理护理有效融入,可以成功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内心消极状态加以改善,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有效普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1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脑血管二级预防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中医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SDS、SAS)、生存质量量表(HOQOL-BREF)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PSQI)的变化。结果经过情志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状态自评量表评分(SAS)均比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不同程度提高(P <0.05);同时观察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心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分别评定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焦虑患者分别为220例和35例,干预后患者焦虑情况明显减少。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抑郁患者分别为210例和33例,干预后患者抑郁情况也明显减少。结论心理干预对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