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HO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老年人死亡不可低估的病因,常见骨折类型有椎体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淫羊藿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但对骨折愈合的治疗尚缺乏依据.目的:观察中药淫羊藿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家兔单侧桡骨3 mm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予中药淫羊藿熬制液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术后2,4,8周,每组各取4只兔子通过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仅8周时)以及组织切片等评价骨折愈合的程度.结果与结论:在各个时期段,X射线摄片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痂的形成、改建及髓腔再通等均比空白组要好.实验组骨密度均优于空白组(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空白组(P < 0.05),对照组数值介于两者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胶原纤维、软骨组织、骨小梁及骨基质的形成时期均早于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淫羊藿能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外用白脉软膏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研究白脉软膏改善骨伤愈合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机械法建立家兔桡骨骨折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实验动物伤腿开始着地及加力着地时间;免疫组化法观察动物骨痂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患肢开始着地时间没有影响,但可明显缩短患肢加力着地时间;白脉软膏中及高剂量均可明显升高模型动物骨痂处BMP2及bFGF水平。结论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骨伤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与调节骨痂处BMP2及bF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67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观察组)和67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骨折严重情况、骨折固定、感染及患者功能活动情况。检测两组患者骨折后12周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黏度及血清TGF-β1、BMP-2、AL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60岁以上患者43例(64.18%),严重骨折41例(61.19%),内固定不稳9例(13.43%),感染11例(16.42%),功能活动不合理15例(19.40%),各项指标发生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GF-β1、BMP-2、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患者年龄、骨折严重程度、内固定、感染以及功能活动情况有关,且患者血清TGF-β1、BMP-2、ALP明显降低,血液微循环状态也较差。  相似文献   

5.
李伟  赵光锋  喻任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30-532,T001
目的 观察去卵巢大鼠骨折愈合早期骨痂组织学变化以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早期修复的影响与TGF—β1、bFGF、BMP-2对其起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去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造成股骨干骨折,并与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1)骨折后4—6周,去卵巢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的软骨痂比例高于假手术组。(2)骨折后2周,去卵巢组与对照组中各因子的表达均达到高峰,4—6周时回落到极低水平。(3)骨折后2周,去卵巢组中表随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 (1)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早期愈合形成的骨痂质量较差。(2)BMP-2、bFGF、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为期4周的“释放恒定时期”导致了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进一步延缓。(3)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是骨质疏松和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四肢骨干骨折(ESF)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50例SEF行手术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血清BMP-2和IGF-1水平,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估BMP-2和IGF-1对SEF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另设30例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入院时SEF患者的血清BMP-2和IGF-1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8、0.48,P均>0.05),在入院时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的血清BMP-2和IGF-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73,P均>0.05),在骨折6、12周时,延迟愈合组的血清BMP-2和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14、4.47、17.91、26.31,P均<0.05)。ROC曲线显示以骨折后6周和12周时的血清BMP-2和IGF-1单独作为标记物和联合检测均可预测SEF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结论血清BMP-2和IGF-1与SEF术后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BMP-2和IGF-1对SEF术后患者骨折延迟愈合有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兔骨髓基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刘建  常祺  胡蕴玉  孟国林  白俊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798-2800,T002
目的 采用不同剂量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刺激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 tromal cells,MSC),观察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预测MSC经BMP-2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以及剂效关系。方法 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MP-2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不同剂量组间在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3项观测指标上,值分别为29.87,65.75及54.05,P&;lt;0.Ol,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MP-2剂量为100μg/L左右时效果最佳;在细胞记数与MTT检测上各组差别不显著,F值分别为1.73和0.17,P&;gt;0.05,差别不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应用BMP-2在促进基质细胞成骨潜能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MP-2应用剂量为100μg/L左右时,其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EGF及促进成骨潜能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检测hBMP-2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瞬时表达水平,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作为hBMP-2基因受体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人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中,分别应用原位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状况。结果:在mRNA水平,可检测到hBMP-2基因在阳性细胞进行了转录;在蛋白质水平,从细胞的培养基中可检测到hBMP-2蛋白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hBMP-2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可分泌hBMP-2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背景:淫羊藿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但对骨折愈合的治疗尚缺乏依据。目的:观察中药淫羊藿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家兔单侧桡骨3mm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予中药淫羊藿熬制液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术后2,4,8周,每组各取4只兔子通过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仅8周时)以及组织切片等评价骨折愈合的程度。结果与结论:在各个时期段,X射线摄片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痂的形成、改建及髓腔再通等均比空白组要好。实验组骨密度均优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空白组(P〈O.05),对照组数值介于两者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胶原纤维、软骨组织、骨小粱及骨基质的形成时期均早于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淫羊藿能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著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动态监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正常愈合、延迟愈合老年患者各5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测定并比较两组骨折后24h,1、4、8、12周的血清骨生化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后8周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ⅠNP、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后12周BGP、PⅠNP、ALP、IGF-1与骨折后24h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2周BGP、PⅠNP、ALP等骨生化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骨缺损的状态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目的:观察不同长度兔桡骨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方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麻醉下用线锯造成兔左前臂桡骨中段0.5和3.0 cm的骨缺损。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显示,0.5 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蛋白表达量在损伤后1,3,4周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且每组均较损伤即刻明显增加(P 〈0.05);3.0 cm骨缺损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相对表达量在损伤后3周达到高峰(P〈0.05),其峰值水平明显高于0.5 cm骨缺损组(P〈0.05),基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对骨痂的生成情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损伤后3,4周,3.0 cm骨缺损组的骨痂生成量较0.5 cm骨缺损组明显减少(P〈0.05)。证实,兔桡骨3.0 cm的骨缺损部位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上调,但还不能使该长度的骨缺损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骨钙素(BGP)及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重新复位再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各时点患者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s VCAM-1、BGP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3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疗程以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背伸和掌屈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1、2、3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 V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GP、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尺桡骨骨折延迟愈合具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s VCAM-1水平,提高血清BGP、IGF-1水平,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骨折愈合过程中,间充质细胞向骨折部位迁徙并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0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64只6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②实验过程: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Ⅰ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照组切除少量脂肪组织.3个月后造成胫骨骨折.③实验评估:两组于术后7,14,21,28 d麻醉状态下各取大鼠8只,取胫骨周围少量软组织和外骨痂的骨折断端、骨痂、骨皮质及骨髓腔的全层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①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骨折处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方式,术后第21天及28天时去势组骨痂中仍可见大量软骨细胞.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术后第7天及14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平均吸光度值大(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去势组,而在术后第21天低于去势组.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术后第7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条带强度高于去势组,而在第14天弱于去势组.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早期骨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早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减少且延迟,可能是其愈合延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患者维生素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5、14 d检测25-羟基维生素D_3[25(OH) D_3]及BALP含量。根据术前检测结果,从中抽取26例低于平均值20%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6例高于平均值20%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1、3个月时拍摄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分析尺桡骨骨折患者维生素D、BALP含量与骨折愈合速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5、14 d时的25(OH) D_3及BALP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P 0. 05)。观察组术前25(OH) D_3及B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维生素D、BALP含量与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线消失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 687、-0. 390、-0. 806、-0. 548,P=0. 018、0. 002、0. 003、0. 037)。结论维生素D、BALP含量与骨折愈合速度有关,可通过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等方案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T 2DM)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2)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种植体骨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试图为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骨整合方法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4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40 m 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枸橼酸钠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T 2DM模型。在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种植后2,4,8周分批分次处死动物。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脱钙标本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形态BM P-2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糖尿病组骨形成滞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M P-2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者的骨质疏松化倾向可能与糖尿病种植修复较正常者失败率高有关,糖尿病者BM P-2的减少可能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28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分为3个月后愈合的42例延迟...  相似文献   

19.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I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明显降低,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成骨细胞增殖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析骨形成蛋白在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D雄性大鼠30只,2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后,随机均分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模型对照组,另10只为正常对照大鼠,腹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方法:3组大鼠行右胫骨上段骨折建立大鼠胫骨骨折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用10 μ g/kg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模型 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渗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伤后第1,2,4,6周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表达.结果:骨形态发生蛋白2、正常对照组X射线片显示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略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清骨钙素均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达到峰值.第4用下降,至第6周进一步下降.模型对照组骨钙素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低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正常对照组的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较正常大鼠,骨钙索水平降低,成骨细胞增殖下降,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治疗可提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