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11-412
目的研究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更多的方法和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骨科诊治的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0例,依据其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普通锁定铜板组组和解剖锁定铜板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愈合情况和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锁定钢板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后骨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普通锁定钢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普通锁定钢板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运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更能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微创常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8.24%)高于对照组(χ~2=3.981,P=0.04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例(5.88%)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38)。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患者疼痛程度轻,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效果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目的:分析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与实验组(n=29)。对照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实验组在微创技术下使用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固定治疗,并使用微创注射型硫酸钙进行注射强化。结果与结论:随访11-2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位丢失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创注射型硫酸钙强化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联合组(40例,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股骨头高度丢失、股骨头内翻角小于内固定组,股骨颈干角大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最大程度重建内侧距支撑,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16-4218
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均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依手术入路分为A、B组各40例,A组经前内侧入路,B组者经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B组为92.5%,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时间及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至今,骨折获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功能受限,肩关节无外展、内外旋等,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并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两种手术入路各有优势,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汝州市骨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LPHP组,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的35例患者作为PHILOS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HILOS组术中出血量较LPHP组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较LPHP组短(P<0.05);术后4周、术后12周PHILOS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LPHP组高(P<0.05);PHILOS组并发症发生率8.57%(3/35)与LPHP组15.15%(5/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遵循了弹性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适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肩部X射线片、CT及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于伤后5~10d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OsteoSet颗粒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骨量减少占4%(1例)、骨质疏松占96%(25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内固定及植骨后Neer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骨折愈合时间为2.5~7个月。结果提示: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②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利于骨折患者术前骨质疏松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获4~1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及肱骨头塌陷、坏死发生.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Neer评定:优10例,良9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4%.结论 对于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损伤小、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髓内钉、三叶草钢板等置入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欠佳,常出现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等现象,影响肱骨头血运与肩关节外展功能.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骨性愈合,根据Neer疗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治疗后X射线显示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均获得了满意复位.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使用内侧支撑固定对肱骨远端沉降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并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共78例,资料完整的72例,其中内侧支撑固定(A组)39例,非内侧支撑组(B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和肩关节Ne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比较,A组的肱骨远端沉降度均小于B组(P0.05)。其中A组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D1、D2、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肱骨远端沉降度D1、D2、D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Neer评分比较,A组患者的Neer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合计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锁定钢板使用内侧支撑固定有助于加强肩关节稳定性,减少术后肱骨远端沉降,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对照组(5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钢板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能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0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及钢板组,各50例。髓内钉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Multiloc髓内钉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相当,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但Multiloc髓内钉治疗损伤小、疼痛轻,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3)与研究组(n=33);研究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87.88%)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出血量,加速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感,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技术遵循了弹性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适用于年轻人高能量粉碎性骨折及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硫酸钙人工骨(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标准进行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以肩部X射线片、CT及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于伤后5~10d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OsteoSet颗粒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治疗前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骨量减少占4%(1例)、骨质疏松占96%(25例)。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内固定及植骨后Neer评分,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9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为66%。所有患者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骨折愈合时间为2.5~7个月。结果提示:①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OsteoSet颗粒植骨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②放射吸收法指骨骨密度检测利于骨折患者术前骨质疏松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2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以及肩关节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以及肩关节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卢豪 《临床医学》2023,(2):28-31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选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试验组选取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优良率(97.62%,41/42)较对照组(76.19%,32/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P=0.004<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可以负重时间、住院天数短,且引流量、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且肩关节能力分值高(P<0.05)。结论 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带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更优,可以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感,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中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疗效。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38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自行摔伤17例,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9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4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5例,合并骨质疏松11例。6例因骨缺损术中行自体骨植骨。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所有患者均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术后X线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本组3例失访,其余35例患者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9%。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1例发生臂丛神经损伤。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具有软组织剥离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17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随访6~18(平均11.1)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优25例,良12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8.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症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41例,微创组采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传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功能、疼痛、运动范围、复位情况)总分(87.1±6.3)min,与传统组(85.2±5.7)min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3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日常生活、疼痛、运动范围、力量)总分为(83.3±5.9)分,与传统组的(82.7±6.1)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微创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33%,高于传统组的78.0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复位经皮微创LPHP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