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静宁 《工企医刊》2010,23(5):63-64
眩晕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常伴以客观的平衡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于美尼尔氏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颈椎病等。尤其是老年患者美尼尔氏病比例下降,脑血管病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
《健康》2015,(6)
<正>眩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眩晕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它并非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组综合征。患者苦于眩晕症的种种症状(如头晕旋转、步履踉跄、目眩耳鸣、恶心呕吐以及冷汗淋漓等)的折磨,痛苦万分。病理学认为,"眩"为目眩,即眼花或眼睛发黑;"晕"为头晕,即感觉天旋地转。可发生眩晕症状的疾病有很多,如美尼尔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脑性眩晕(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颈性眩晕一颈椎病等。以往临床常以脉络宁等药物静滴,但无明显疗效,且显效较慢。本人在临床中以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眩晕症120例,疗效满意,且显效迅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永钧  红岩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28-3529
眩晕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或摇动为主的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smith报道眩晕在门诊约占1/3,临床上最常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晕动病、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可多种多样,最主要的症状为眩晕。VBI性眩晕临床常见,往往起病急,易复发,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均可导致眩晕,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等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均可表现为眩晕;此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内耳破坏导致的迷路炎、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梅尼埃(Meniere’s)病等也可引起眩晕,临床上称为耳源性眩晕。人耳有听觉及平衡功能,主管听觉的耳蜗神经和主管平衡的前庭神经位于颅内的内听道内,这两种神经受损则会出现听力下降及平衡障碍(即眩晕)。现就临床较常见的梅尼埃病简介如下。梅尼埃病是以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耳堵闷感及波动性听力下降(感音神经性聋)为特点,急性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患者不敢睁眼或转动头部,面色苍白,可有眼球震颤(眼球不自主的左  相似文献   

7.
引起中老年人头昏的原因较多,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综合征、低血糖综合征、脑出血先兆期、美尼尔氏病等。其中最多见的病因是颈椎病、上颈椎关节炎所致的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李××,男,48岁,主诉头昏、视力模糊7个月,不敢骑自行车,曾因眩晕而摔倒,天气转变时似有症状加重,经中  相似文献   

8.
美尼尔氏病     
美尼尔氏病是起因不明的,以眩晕、耳鸣、耳聋三联症状为特征的迷路积水。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三联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发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指自觉身体定位异常,看物体时感到有旋转感,闭目时则感自身旋转,如坐舟车之中。轻者仅感觉头昏目花,严重的在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才能减轻,坐起或活动则加重,甚至引起呕吐,不能进食。 眩晕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都可出现眩晕的症状。引起老年人眩晕的病因有几十种,但最常见的是内耳迷路积水和颈椎病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脑干  相似文献   

10.
亓西霖 《工企医刊》1999,12(5):28-29
自1984年以来,笔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眩晕症35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50例中,女性250例,男性10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0岁,平均37岁。350例中脑震荡后综合征90例,药物反应与中毒100例,脑动脉硬化30例,美尼尔氏综合征30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更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文首先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病机,然后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研究发展,希望能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尹旺胜 《健康必读》2008,7(2):74-7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性眩晕是由椎基底动脉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中老年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本病进行探讨,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查能力的障碍。眩晕者常常感到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或摇摆,灭旋地转,不敢稍动。眩晕这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比如耳部的疾病、脑部的病变或是全身性的疾病高血压、心脏病、严重的贫血、低血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种内耳的疾病——美尼尔氏病。美尼尔氏病,发现于1861年,由法国人首先报道,它的特点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及耳鸣、耳内或头内有饱账感,人们把屡屡发作的上述这些症状称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直  相似文献   

14.
低钠饮食及利尿剂治疗美尼尔氏病疗效分析(附154例报告)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喉科王承荣,王淑清,狄继升,吴恩梅,胡永举,李永新美尼尔氏病的基础是内淋巴积水,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发作前或发作中出现耳鸣,发作时耳聋,不敢动,不...  相似文献   

15.
王志红 《现代保健》2009,(12):132-134
目前认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继发其他椎间关节退变,累及颈髓、神经根、颈部的交感神经、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为颈椎病。颈性眩晕指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眩晕的分类方法很多,所谓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有资料表明,VBI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中年后眩晕的60%以上,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此病缺乏特效疗法,近年来对VBI性眩晕的治疗临床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眩晕主要分为前庭病变(局限性),以及躯干性(全身性),其中前庭病变又可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周围性以内耳眩晕(又称美尼尔氏征)为最多见,占各种眩晕病的2/3.而中枢性眩晕则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为多见.椎一基底系由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有三个特点:①是多有心血管疾病史.②以中老年患者多见.③眩晕发作时多伴有单侧感觉、视觉、运动系统一过性障碍,以第三点尤为重要.笔者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枢性眩晕56例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VB TIA)又曾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当脑干、前庭等器官血供减少时即可发生眩晕,临床以小脑后下动脉及迷路动脉缺血较多见,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一种运动幻觉,患者在睁眼时感觉外界景物绕自身旋转或摇晃;闭目时又觉自身向反方向旋转。有时感觉向一侧、前后、上下的幻动,同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站立不稳等症状。 老年人常见的眩晕与下列疾病有关。 一、美尼尔氏病:医生或病人最容易对眩晕下此结论。但真正的美尼尔氏病必须具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耳发胀等症状,有的可出现恶心、  相似文献   

19.
1861年,法国的美尼尔医生首先描写了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内耳迷路炎症水肿”,后人干脆将这个病叫“美尼尔病”。然而,临床还有许多以眩晕为特征的、但并不都是内耳迷路的炎症水肿,而一时又难以作出确诊的,于是,启用了“美尼尔综合征”一词,恰如一个“眩晕的家族”。前庭神经元炎如同美尼尔病一样,加入了这个“家族”,成为其中一员。 眩乃满天星斗,炫辉刺目;晕,则  相似文献   

20.
梅尼埃病,又称为梅里埃病、美尼尔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是一种以眩晕、耳鸣、耳胀、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一侧性耳鸣耳聋,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检查可见自发性水平性眼球震颤等。一八六一年,法国医生梅尼埃首次报告典型病例,证实病人反复发作眩晕是由于负责人体平衡的内耳器官(迷路)失常所致。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将此病名定为梅尼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