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该固定方法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2例,双侧4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1例。无神经根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根损伤者5例,合并脊髓损伤者6例(完全性2例,不完全性4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14例随诊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8个月。平均融合时间是6个月。术后2周可在围领保护下坐起,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单纯神经根损伤者症状完全消失,4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Frankel分级提高1级。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固定节段短,固定作用强,术后仅需一般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31-1534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术中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通过术中颅骨牵引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治疗的1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29~65岁,平均43岁;C_(4~5)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3例,C_(5~6)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7例,C_(6~7)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1例。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1例,D级3例,E级2例。[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11例颈椎骨折脱位均恢复了正常序列,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个月见植骨全部融合,无钛板、椎间融合器、钛网、螺钉松动及脱落。术后ASIA脊髓损伤分级,3例仍为A级,但截瘫平面有所下降,运动、感觉较术前好转;2例B级恢复至C级;其余6例患者脊髓功能均已恢复至E级。[结论]对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小关节突绞锁患者通过术中颅骨牵引辅助复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是可行的,具有减压彻底、颈椎固定牢靠、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和早期康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应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应用此项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拉22例。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3例,双侧10例;单侧小关节脱位4例,双侧1例;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骨折2例;双侧小关节骨折脱位合并椎体裂纹骨折1例;椎体爆裂型骨折1例。无神经系统损伤者3例,仅合并神经报损伤者7例,合并脊髓损伤者12例(完全性6例,不完全性6例)。切开复位,将螺钉固定于颈椎侧块上,配以钢板连接和植骨,实现坚强固定。结果本组22例平均随访34个月(10个月~7年2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平均3.3d可在围领保护下从床上坐起。仅合并神经根损伤的患者平均术后7d离床活动,围领保护平均112周,平均3.5个月恢复原工作或劳动。合并脊髓损伤的问例中,6例不完全性损伤者,根性症状明显减轻,脊髓功能稍有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Ⅰ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术中复位不完全,2例(共4枚)螺钉松动,但均未影响症状的减轻及融合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短节段固定、稳定作用强、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6年3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20-63岁。车祸伤25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颈椎损伤节段C31例,C45例,C512例,C610例,C73例;病程1-23d。其中29例合并脊髓神经根损伤,Frankle分级,A级14例,B级3例,C级7例,D级3例,E级2例(合并神经根损伤伴有手、肩麻木),均行脊髓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侧块钛板内固定术;另2例无脊髓神经根损伤,仅行小关节植骨和内固定。术后摄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颈椎活动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并按Frankle分级法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1例均获6个月-4年随访。X线片可见颈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稳定,无折断松动等并发症。29例脊髓神经根损伤者中,按Frankel分级,术前A级14例中,术后13例为B级,1例为C级;术前B级3例中,术后为C级2例,D级1例;术前C级7例中,术后D级3例,E级4例;术前D级3例中,术后均为E级;2例E级术后无变化,合并神经根损伤,术后短期内手、肩麻木消失。结论颈椎侧块钛板螺钉为后路短节段固定,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钛板螺钉固定在颈椎后部的关节柱上,对过伸过屈损伤有良好的稳定作用,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受伤部位:C3损伤2例,C4损伤6例,C3损伤7例,C6损伤5便,C7损伤3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类法,A级11例,B级3例,C级4例,D级3例,E级2例,随访时间7个月 ̄4年7个月,平均2年9个月。结果23例中优良6例,显效13例,差4例,有效率82.6%。植骨融合率100%。术中无损伤神经血管、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外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讨论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1月~2001年1月,在颈后路减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后正中切口,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根据骨折脱位情况进行术中减压、复位、选择颈椎侧块钢板,采用Magerl方法(即螺钉的进入点位于侧块中心内上侧2mm,钉的走行方向约向外倾斜20°~25°,向头侧倾斜30°~40°),选取合适螺钉进行固定,螺钉应穿透远侧骨皮质。结果随访9个月~3年9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摄X线片,颈椎完全复位20例,复位不完全1例。术后颈围保护下坐起时间平均为术后第4d(2~7d),无脊髓损伤或C级以下脊髓损伤病例离床活动时间平均为术后第9d(3~14d)。术后6个月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18例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2例神经根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未发生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适应范围广,具有固定坚强、节段短、利于复位等特点,为颈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后路联合复位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6年8月,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7~4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受伤部位C4、54例,C5、63例。Allen分类:屈曲压缩型度4例,牵张屈曲型度3例。完全性瘫痪1例;不完全性瘫痪6例,其中上肢肌力1~2级3例,3~4级3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D级2例。于伤后1~8d手术。前路固定采用Orion带锁钢板(颈椎带锁钢板)7例,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固定2例,后路钉棒系统固定5例。结果本组术后伤口均期愈合,获随访4~24个月,平均6个月。X线片检查示损伤节段固定稳定,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植骨于3~4个月内均融合。术后4个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1例A级,术后无恢复;术前4例B级,术后恢复至C级2例可行走,恢复至B级2例可扶拐行走,2例D级恢复至E级,能正常行走。术后4例行CT及MRI检查,颈椎序列均恢复,椎管矢状径达到正常,脊髓受压解除。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固定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 共收治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颈椎间盘突出13例,均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前路采用带锁钢板结合钛网或骨块自体骨移植固定,后路采用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前、术后依据ASI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10例,术后3~6个月随访达D级9例、C级3例、B级1例,术后6个月~3年平均改善率为81.6%.结论 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脊髓减压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柱骨折脱位并颈椎间盘突出,可使脊髓功能早期恢复,早期获得颈椎节段稳定,有利于以后的康复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1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其中前路采用Orion带锁钢板5例,Zephir带锁钢板7例;前路减压后采用自体骨移植4例,采用钛网加自体骨移植8例;后路均采用Axis钛板螺钉,其中采用侧块螺钉4例,颈椎椎弓根螺钉8例。结果 术后随访4~18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改善,其中有3例Frankel C级患者术后接近E级。未见内植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有1例发现椎弓根螺钉紧靠椎间孔上缘进入椎体,但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固定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至2008年4月,行颈椎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38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颈椎损伤节段:C22例,C33例,C410例,C513例,C68例,C72例。术后行椎弓根螺钉CT检查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38例患者C2-7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8枚,其中152枚(96.2%)完全置入椎弓根皮质骨内,6枚(3.8%)置入位置不准确,包括进钉位置偏内经椎板进入椎管2枚,偏外挤穿椎弓根外侧皮质4枚。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6.8个月;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类:A级7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3例,A级的7例患者中5例感觉下降,恢复至B级;2例感觉完全恢复,上肢肌力有改善,但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分别恢复至C、D级。其余均有1-3级的功能恢复。无1例继发性血管、神经损伤。结论早期行后路双开门脊髓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以保持颈椎损伤阶段的稳定性,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3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5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11例,C级9例,D级1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颅骨牵引,关节突交锁复位的则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否则,则行后路切开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固定,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平均随访41.5个月,所有患者均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6个月后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is difficult. Biomechanical changes related to ossifie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make cervical spine fractures highly unstable. They cover the entire width of the spine inducing multidirectional instability and the risk of neurological injuries. Treatment is more difficult that in the nonossified spine. Different treatments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anterior stabilization,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or both. METHODS: W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six cases of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ESULTS: There were five cases of C6C7 fracture dislocation and one case of C4C5 fracture dislocation. Four patients had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t diagnosi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Two had anterior stabilization: one patient died and the other achieved bone healing. Four patients ha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combined with a cervical brace for three months, for two and a halo cast for two, others because of persistent instability, with neurological injury in one. A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in four patients. One patient was lost to follow-up. CONCLUSIO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elected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cervical spine fractures is challenging.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these fractures. A cervical brace must be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utcome can be favorab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骨入路行椎体切除及钢板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2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L3间1-2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2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3个月后恢复。结论经胸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C7-T4节段,可用于颈胸段脊柱疾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后路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疗效。方法对7例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患者采用颅骨牵引复位,后路钉棒内固定,不做植骨融合。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评估寰枢关节复位及侧块骨折愈合情况、颈椎旋转度、颈部疼痛及有无旋转脱位复发。结果7例颅骨牵引复位均获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内固定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取出内固定3个月后,颈椎旋转度110°~150°,1例颈部仍轻微疼痛。所有患者无旋转脱位复发。结论后路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是治疗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有效方法,可促进骨折及韧带修复,恢复寰枢关节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的方法。方法2000年7月~2009年3月,对7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采用局麻下经后路切开复位,线缆固定;Ⅰ期全麻下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复位,无神经系统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24个月)。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按ASIA分级,其中21例A级有4例恢复为B级,14例患者神经根功能障碍有1个节段下降;17例B级有16例恢复为C级;22例C级中有10例恢复为D级,12例恢复为E级;11例D级有8例恢复为E级。所有随访至1.5年的69例患者植骨融合且无内固定失败。结论局麻下经后路切开复位联合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Ⅰ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复位、减压和内固定治疗76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术前A级10例,B级24例,C级31例,D级11例;术后A级4例,B级8例,C级27例,D级24例,E级13例。植骨均在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I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能够获得较好的脊髓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Iso-C 3D导航系统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准确性。[结果]本组31例中,共置入13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CT显示,13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穿透皮质率4.4%,但均未造成脊髓、神经、血管压迫等。经随访,X线显示所有病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断钉及内置物松动现象。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为颈椎骨折脱位行后路内固定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Iso-C 3D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6例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前、术后用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法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早期死亡1例。15例获1~6年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者7例,明显改善者6例,2例无改善。结论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行前路或后路切开减压复位后行棘突“8”字张力带钢丝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Ⅰ期采用颈椎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28例,其中单侧关节突绞锁10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8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14例,D级6例;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平均为(7.2±2.4)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血管、喉返喉上神经及食管等周围组织损伤,复查X线片显示脱位完全复位27例,不完全复位1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重建及维持。ASIA分级及JOA评分基本均有所提高,其中A级1例,B级4例,C级8例,D级6例,E级9例;JOA评分平均为(15.7±3.0)分。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前后充分减压,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复杂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的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或后路减压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以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平均26个月。56例患者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愈合良好,无内置物并发症,脊髓功能JOA评分平均提高5.78分,取得满意疗效;前路术式与后路术式在改善脊髓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和后路术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解除颈髓压迫,为颈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