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鑫  赵颖  王永洁  刘欣妍  刘葭  吴清 《天津中医药》2019,36(10):1012-10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当归补血汤作为化疗后辅助用药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当归补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进行成分靶点的垂钓,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询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成分-靶点等多层次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其中23个属于黄芪,4个属于当归,黄芪中的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成分,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细胞色素P450 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α(ESR1)可能是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涉及到170个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0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54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pathwanys in cancer)、癌症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T、CYP19A1、ESR1发挥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及成分所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针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中含有24个活性成分,对应糖尿病肾病110个靶点,可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调控糖尿病肾病增殖、凋亡、炎症等过程。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多种通路途经发挥作用,可为今后开展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当归补血汤的化学成分,并利用Pharm Mapper服务器进行分子靶点预测,同时利用OMIM、TTD及DiGSeE数据库查询CKD的相关靶点,然后应用Cytoscape3.2.1软件绘制当归补血汤治疗CKD的成分-靶点网络图,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过程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通过OmicShare Tools作图呈现。结果筛选出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2个,治疗CKD相关靶点36个,主要通过PI3K-Akt、Jak-STAT、HIF-1等41个信号通路,参与91个生物过程,14个细胞组成过程,29个分子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结论研究初步全方位展示了当归补血汤治疗CKD的可能靶点与途径,为其系统阐释其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当归补血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文献资料, 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和靶点;使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性卒中对应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当归补血汤与疾病的交集靶点, 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合Bio GPS数据库获取关键靶点组织分布信息;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21个, 有效靶点181个, 与疾病交集靶点93个。其核心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异鼠李素, 关键靶点为AKT1、TNF、IL6、IL-1β、VEGFA。富集结果显示, 主要作用通路为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与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 核心靶点大多分布于髓细胞、树突状细胞、平滑肌、前列腺、甲状腺等组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 芒柄花黄素与IL-1β结合效果较好, 槲皮素分别与IL...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当归活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当归活血汤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运用GeneCard及OMIM数据库获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相关蛋白;通过String平台对药物-疾病靶蛋白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DAVID数据库,将所得到的当归活血汤-下肢ASO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活血汤药物有效活性成分234个,当归活血汤-下肢ASO作用靶点共26个;PPI网络分析结果发现IL-6、VEGFA、MMP-9、IL-10等可能是当归活血汤治疗ASO的关键靶点。共获得46条GO生物过程和167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HIF-1、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与下肢ASO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活血汤主要成分的靶点网络及其治疗下肢ASO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对本病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新思路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芪与当归的潜在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平台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OMIM、DisGeNET、DrugBank、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靶点,运用韦恩图对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药“黄芪-当归”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中药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使用Uniport数据库进行基因ID的注释,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查找AMD的相关基因。使用Cytoscape 3.7.2将药物-关键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可视化,在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利用Metascape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4.2.6软件对关键靶点蛋白及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黄芪-当归有效成分22个,与AMD相关的关键有效成分14个,黄芪-当归与AMD的共同基因靶点52个;PPI中核心基因依次为CASP3、IL6、VEGFA、EGFR、ESR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 064个条目,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活性氧代谢、对脂多糖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后得到119条信号通路,与癌症的通路、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注释工具Matescape分析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结果筛选出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26个,预测获得与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223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41个。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MAPK1、PTGS2、NCOA2、PTGS1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可以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性、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结论黄芪-山药药对通过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机制对2型糖尿病起到直接或间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05为筛选条件,结合文献调研得到黄芪-当归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候选化合物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TCMSP与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得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通过在线韦恩图分析得到候选化合物与糖尿病肾病的交集基因。通过STRING 10.0数据库构建出交集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对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所构建的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涉及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异鼠李素、咖啡酸酯等10个活性成分;涉及CCL2、IL-1β、IL-1α、VEGFA等12个潜在靶点;涉及糖尿病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31条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药对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等多种成分作用于CCL2、IL-1β等靶点,调控糖尿病、Nod样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别人参及其伪品,避免临床误用。方法:从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四个方面鉴别人参和伪品栌兰、紫茉莉。结果:人参和栌兰、紫茉莉在四个鉴别方面有差异。结论:可以上述方法区分人参和栌兰、紫茉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防止以人参(生晒参、白参)伪充西洋参使用,避免发生副反应.方法 利用性状鉴别和荧光鉴别区分人参与西洋参.结果 在遮光条件下用紫外光灯(254 nm)观察荧光色泽,西洋参的断面木质部显蓝紫色荧光,生晒参的断面木质部显蓝色荧光,白参的断面木质部显亮蓝色荧光.结论 利用性状鉴别法和荧光法鉴别人参与西洋参,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the levels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OCP) was conducted on four selected, authentic Chinese materia medica, namely: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Notoginseng,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Radix Ginseng. Altogether ten representative batches of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each herb. Six batch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major cultivation areas of the Mainland whilst the remaining four batches were procured in the Hong Kong herbal market. All except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containing quintozene and hexachlorocyclohexane in various levels. Hexachlorobenzene and lindane were also reported in samples of Radix Ginseng. The banned pesticide, DDT and its derivatives, was also observed in one of the Radix Notoginseng samples. The investigation will be continued for a target list of common used herbs in Hong Kong. All the results will be gathered and analysed for setting up regulatory permissible limits of OCP residue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used i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4.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亭  徐暾海 《中草药》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2021年岷县各乡镇主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分析岷县耕地海拔特征,统计其各乡镇合作社数量,为岷县中药材产业调控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岷县主产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的种植面积、产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分析岷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海拔、生产单位等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类型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据统计2021年岷县主产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共栽培36.8万亩(1亩≈666.67 m^(2)),栽培面积及产量最大的乡镇是梅川镇,最小的是马坞镇。经空间自相关分析各乡镇主产中药材除当归种植面积呈现离散分布,其余均为随机分布。岷县18个乡镇耕地面积(旱地)蒲麻镇>西江镇>闾井镇>清水镇>维新镇>禾驮镇>梅川镇>申都乡>中寨镇>锁龙乡>寺沟镇>十里镇>秦许乡>茶埠镇>麻子川镇>西寨镇>岷阳镇>马坞镇。岷县18个乡镇中梅川镇的合作社数量最多,达到185家。结论:有利于了解岷县各乡镇主产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差异,为岷县主产中药材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模式构建、中药生产布局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木香与其替代药材土木香对大鼠肾脏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青木香和土木香的毒性,为临床土木香替代青木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灌胃给予大鼠2.5 g·kg-1的青木香或2.5 g·kg-1的土木香,共6个月,停药恢复1个月。分别于药后第3,6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测定大鼠的血液学、血生化等指标,并对肾脏、肝脏、胃和膀胱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青木香组大鼠肾脏出现严重的肾小管萎缩、坏死,尿素氮在3,6个月以及恢复期时分别达到9.17,12.69, 14.71 mmol·L-1,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在恢复期时高达31.85 U·L-1,病理检查发现肝、肾均有坏死现象,胃和膀胱均发生癌变。而同剂量土木香组大鼠的血液生化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组织器官也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青木香具有强烈的毒性,能损害大鼠的肾脏和肝脏,并引起胃和膀胱的肿瘤,不能在临床上继续使用;土木香在本试验中末显示有明显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7.
桔梗冬花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桔梗冬花片中桔梗、远志、甘草。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建立简便、灵敏、可靠的TLC。结论:可用于桔梗冬花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国内当归、黄芪和党参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研究的基本现状,揭示其文献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的分类、统计功能,按成果的基本情况、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的评价与应用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排在前列,成果主要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部门承担,成果课题的来源主要为地方计划和自选课题,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药物疗效、药物制剂、栽培、贮藏加工等领域。结论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增幅缓慢,成果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成果转化率低,数据库中一些成果项目的数据缺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玄麦甘桔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XB-Bridge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扫描采集数据。结果: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及质谱裂解规律,共鉴定出33个化学成分,9个环烯醚萜类成分,20个黄酮类成分,4个皂苷类成分。结论: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UPLC-Q-TOF-MS的快速成分分析方法,为研究玄麦甘桔颗粒的化学成分,及进一步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以粉防己替代广防己,但有三点值得注意:1)粉防己中硝基菲类物质的分布特征;2)马兜铃酸Ⅰ以外的其他马兜铃酸类及其衍生物的毒性特性;3)粉防己急性毒性大而快,是否与粉防己与硝基菲类物质叠加的毒性有关。为科学评价粉防己及其替代广防己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