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潘杰  储强  周弋  沈奕峰  丁晓沧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1):1141-1145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梳理上海特大型城市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抗疫投入情况,分析总结区县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措施。【方法】以服务人口数量568万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控中心(简称“浦东疾控”)为例,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人员投入情况,描述浦东疾控人才队伍特征、人员招录与流失情况,调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结果】2014—2020年,浦东疾控计划招录人数175名,实际到岗人数115名,到岗率65.71%;离职共68名,平均每年离职近10名,流失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趋势χ2=0.158,P<0.05)。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按现场处置一起疫情的投入人时数和现有在岗人数估算,已超负荷工作。2017—2019年人员薪酬基本维持在2016年水平(年均增长约2.5%),缺乏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人才稳定政策,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困难。问卷结果显示,79.23%的被...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工作量偏大、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偏低、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及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居民对健康的卫生需求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优化和调整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结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日常监管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短板进一步显现。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国家应建立和完善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卫人才培养力度,并且加强公卫领域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同时,建议各省均应建立有一定规模的省级公卫中心,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应设符合要求的感染病房。  相似文献   

4.
2020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文章指出,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使用、待遇保障和考评激励机制,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某省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中国卫生资源》2005,8(5):223-224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目前存在人员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知识含量的公共卫生人员匮乏,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轨,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存在城乡差别等问题。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反映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且显失公平,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建议:公平合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提升公共卫生人员的素质.改革公共卫生人员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疾控中心内部人力资源的微观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长期以来积累的短板,其中最难以忽视的是优秀公共卫生人才的短缺,而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传统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旨在为深化我国MPH教育改革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采用案例比较的方法选取中英美三国中六所具有典型代表的高校进行研究。结果围绕其培养目标、招生生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实践基地、毕业考核等方面进行中外对比和深入剖析,发现我国MPH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结论应针对我国MPH培养体系中的诸多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并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正>和全国大多数地市一样,山东省东营市也存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无机制、无抓手等问题。村委会、居委会虽然承担了一部分公共卫生工作,但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工作资源分散、专业培训不足、无机制保障等原因,基层工作与群众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基层构建起组织完善、运行高效、贴近群众的公共卫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公共资源配置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许多现行制度体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供给侧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在人居环境、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农村公共卫生立法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精细化有待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的执行和监督机制需要强化。建议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财政视角下我国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财政视角分析,目前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的主要问题包括投入规模不足、地区间结构不合理和投入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收费政策和预算管理制度转变、财政分权改革及公共卫生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同时,宏观制度背景下带来的激励机制问题和公共卫生固有的绩效评估技术问题也是导致公共卫生政府投入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给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带来巨大挑战。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剖析疫情暴发与应对过程中所暴露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及其链锁机制,从多层面、多主体探析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目前,亟待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完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合作与社会参与共同建立常态化应急准备机制,同时建立卫生问题国内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机制协同,强化事后反思与容错机制,以期铸就公共卫生安全的严密防线。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引发大众对空调系统可能造成病毒交叉扩散的恐慌。市面上各类空调系统种类繁多,名称各异,涉及的空气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梳理室内场所使用的主要空调类型和适用特点,按照空调末端设备的位置及其负担范围进行重新分类,指导使用单位和普通大众正确使用空调,消除恐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冠肺炎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依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全省365所医疗机构每周二、五上报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由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收集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7日-3月3日全省共上报29例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男性5例(17.24%),女性24例(82.76%);平均年龄(32.39±6.95)岁;主要为护士22例、医生4例,其中24例医护人员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支援人员。主要暴露地点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26例)。高风险暴露12例(41.38%),中风险暴露14例(48.28%),低风险暴露3例(10.34%);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18例,62.07%);操作环节以采静脉血(5例,17.24%)、采动脉血气分析(4例,13.79%)最常见;暴露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18例,62.07%);发生新冠肺炎救治相关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7例暴露时为二级防护(93.10%)。19例职业暴露源为患者,其中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9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及时上报其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保健科等部门,截至3月17日,均已超过14 d隔离观察期,有1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新的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可发生暴露后感染,提高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下的操作水平,提供高质量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COVID-19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了解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基于此,本文对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阐述,比较冠状病毒科与非冠状病毒科,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影像学的差异,以期帮助放射科及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升级为全国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集中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武汉政府紧急建设火神山医院。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决定了放射科在相关救治中承担的重要角色。截至2月20日,通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放射科顺利、高效运行18 d以来的防控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探讨放射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感染防控及工作流程,为放射科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也严重影响抗击疫情非一线科室的日常医疗运行。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病房运行的相关经验,针对妇科病房收治患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需的医务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应用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的讨论和建议,以期做到在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前提下患者的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该病毒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COVID-19短时间内扩散到全国,3月11日WHO宣布COVID-19已构成全球大流行。实验室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重要依据,对于该病的治疗和防疫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COVID-19实验室临床诊断技术相关进展进行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状况,为后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和心理压力相关量表。结果 对感染的焦虑因子得分比较: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医生(t=2.471,P=0.007)。疲乏因子得分比较:已生育高于未生育(t=2.474,P=0.016);护士高于医生(t=2.714,P=0.009);非感染专业高于感染专业(t=-2.513,P=0.015)。工作负担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5.236,P<0.001)。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2.039,P=0.046);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13)。支持系统因子得分比较:感染专业高于非感染专业(t=2.371,P=0.021);按级别进行防护高于未按级别进行防护(t=2.153,P=0.035)。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8,P<0.001)。结论 为使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已生育的医护人员以及非感染专业的支援人员在有利的工作环境中以最小的压力应对大流行,应及时更新和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已演变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通过参与武汉抗疫广东省医疗队的反馈信息并结合2003年抗击SARS的经验,对医院后勤保障系统及目前后勤管理机制在应对类似新冠肺炎等公共卫生事件时进行探讨,为完善工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COVID-19疫情防控人员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为提高防疫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在线问卷对广东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参与过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 168名疫情防控人员,632人(29.15%)有离职倾向。高级职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有编制、每日睡眠时间≥6 h、工作满意度和领导/同事/亲戚支持对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存在负向作用,而工作通宵和休息日加班对离职倾向具有促进作用。交互作用项“工作满意度×家人支持”在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广东省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较高,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防疫人员提供更多支持可降低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0年 1月23日-2月20日甘肃省确诊的91例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91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于全省11个地州市,其中聚集性发病13起,2020年1月25日-2月10日 为甘肃省新冠肺炎发病高峰区间。具有明确流行病史者62例,其中来源于湖北疫区者10例(14.1%),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引起聚集性发病者52例(73.2%)。临床分型轻型及普通型76例,重型及危重型15例。截至 2月20日,治愈65例(71.4%),治疗中24例(26.4%),死亡2例(2.2%)。71例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男性32例(45.1%),中位年龄45(1~94)岁,中位潜伏期为6(1~13)d。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60例,84.5%)、 咳嗽(65例,91.5%)、咳痰(23例,32.4%)、乏力(25例,35.2%)以及气短(10例,14.1%)。特征性CT影像改变包括:以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65例,91.5%),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8例,25.4%),晕或反晕征(15例,21.1%),其中20例(28.2%)患者CT图像出现合并改变,包括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1例,15.5%),以及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晕或反晕征(9例,12.7%)。结论 甘肃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和聚集性发病为主,该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具有普遍易感性,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