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隔离病区制定合理的环境消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进行系统的样本采集。采集对象包括各区域环境样本以及患者手和医务人员手套表面样本,采用棉签拭子法采集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本517份,490份环境样本中,阳性样本20份,均为污染区环境样本,阳性率为4.08%;27份手样本中,阳性样本2份,均为患者手样本,阳性率为7.41%。污染区病房内环境样本阳性率和病房外环境样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23)。结论 合理规划隔离病区的布局和流程,严格落实日常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隔离病区环境被SARS-CoV-2污染的程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精准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前的物体表面标本,参考咽拭子标本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191份,9份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1%。阳性标本均来自于隔离病房污染区,呼吸机面板、B超机探头及外表面、医疗废物桶脚踏板、患者被套、床头灯开关、医务人员手、床头桌、厕所门把手、患者手机各检出阳性标本1份;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采集的所有物体表面标本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区有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无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10.81% VS 1.43%,P<0.05);患者个人物品、患者生活用品、医疗设施设备及医患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离病房污染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严重,尤其是有咳嗽症状患者的周围环境。按相关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切实降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房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污染状况。方法 对COVID-19患者病房物体表面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涂抹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 47份标本中1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13%。阳性标本为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保暖衬衣袖口内表面涂抹拭子,保暖衬衣自患者入院后未曾更换;患者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等消毒前采集的涂抹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阴性。结论 COVID-19患者病房SARS-CoV-2污染程度较低,考虑与病房每日均进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强调手卫生有关。患者入院后应更换患者服,患者服应定期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褚华鲁 《中国校医》2020,34(11):875-877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COVID-19。近日,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SARS-CoV-2,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该病毒传染性极强,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该病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非常重要作用,甚至有专家学者提出:影像学检查可以作为病人确诊的重要依据。影像技师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通过CT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制定防护策略,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制定发热门诊病人和隔离病区病人检查流程、穿脱防护用品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重视医技人员心理支持,按照制订的各类流程合理安排一般普通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病人的检查,科室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制定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案,旨在为所有影像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步揉搓法"在新冠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4-6月参加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隔离病房支援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35人, 在脱摘防护用品前, 每名医护人员分别进行"3步揉搓法"、"6步揉搓法"两种卫生手消毒法各1次, 比较两种方法卫生手消毒前后最外层手套正面、背面、指缝3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结果 两种卫生手消毒法消毒前后的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6步揉搓法"卫生手消毒后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76%(5/105), "3步揉搓法"卫生手消毒后最外层手套表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71%(6/1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3步揉搓法"时的手卫生规范率(91.43%)高于使用"6步揉搓法"时的手卫生规范率(7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3步揉搓法"与"6步揉搓法"在新冠隔离病区医护人员脱摘防护用品过程中的消毒效果一致, 但实施"3步揉搓法"时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规范率高, 因此, "3步揉搓法"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在临床工作中易于推广和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通报以来,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迅速反应,综合分析以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修订了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手册,并对预进入隔离病区的180名医护人员进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及心理干预,比较岗前培训前后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合格率以及焦虑、抑郁量表(SDS、SAS)评分。结果通过积极落实隔离病区规范化岗前培训,医护人员基本知识掌握率(97.22%)高于培训前(67.78%);消毒隔离及防护服穿脱技能合格率(98.89%)高于培训前(60.56%);SDS评分从(0.59±0.26)分降低至(0.50±0.15)分,SAS评分从(59.44±7.12)分降低至(50.36±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进入隔离区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其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确保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房间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为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6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居住过的房间环境表面涂抹样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对房间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采集房间环境标本21 150份,其中确诊病例房间35个,样本数为350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5份,均在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率为7.14%(25/350),物品为马桶、门板、灯开关、地面、床头柜、洗漱台、桌面、遥控器等。81.81%(9/11)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房间环境污染风险更高,应按相关要求落实闭环管理,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规范做好消毒工作,才能切实阻断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和外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人群易感性。老年人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预后往往较差。为更好地应对疫情期间临床工作,避免院内住院患者的交叉感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地制宜改建发热病房,用于集中收治门诊及各科室疑似病例。发热隔离病房根据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规定,从病区环境设置、消毒隔离、人力资源调配、相关职责及制度的建立,到人员隔离防护技能与培训、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能力、患者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收治患者期间,医务人员零感染,本文总结了相关管理经验,供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装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后对减少医院电梯按钮污染的效果。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门诊部、外科楼和内科楼楼层中的公用电梯按钮进行调查。以安装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和张贴手卫生宣传报后1周、1个月、1季度、半年和1年为试验期,随机抽样调查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完整性及使用率;比较安装前后电梯按钮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 试验期共抽取100个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安装点(门诊部15个、外科楼75个和内科楼10个)进行调查,随着时间延长,其手消毒剂装置完整率和可用率均逐渐降低。试验期内共随机跟踪观察电梯按钮按键人员1 613人次,按键人员在安装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后1个月内,按键前后均消毒率逐渐增加,未消毒率逐渐减少;一个月后,随着时间延长,按键前后均消毒率逐渐下降,未消毒率逐渐上升至85.89%。不同时期按键人员的手消毒剂使用率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装前和试验期采集的600份按钮标本中仅7份标本未检出微生物,微生物污染率为98.83%。安装速干手消毒剂装置一周后,微生物污染率及菌落总数平均值、中位数、最大值和超标率均最低,之后逐渐上升;菌落总数合格率均较低,最高为32.00%。593份电梯按钮标本共检出微生物1 41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 178株,占83.49%;革兰阴性菌222株,占15.73%;真菌11株,占0.78%,主要是霉菌。电梯按钮表面污染的微生物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阴沟肠杆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等常见病原微生物。不同时期电梯按钮微生物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安装速干手消毒剂装置前期效果好,后期管理未落实到位,预防效果差;需从硬件、管理及宣传等多方面多部门联合,以提高医院电梯人性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 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699人次,执行手卫生者572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81.83%。洗手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措施,占39.34%。监测结果显示,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最高,为97.92%,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3,P<0.001)。干手措施以自然风干为主(79.37%),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和其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14.69%、1.75%和4.20%。不同干手措施后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洗手组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别中,均为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70%、96.30%。结论 涂抹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可靠,最佳干手措施应首选一次性干手纸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防护消毒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优化驰援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配置,保障派出医疗队所属医院自身需求与驰援队员防护消毒物资平衡供给。方法 以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派出至不同城市的7批共85名驰援医疗队队员为调查对象。首先确定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应用微信应用程序,设计针对初始配置的每一种防护消毒物资实际消耗量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对医疗队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80份,38.75%(31名)被调查队员所在的援助医院能按需提供防护消毒物资,其中50.00%能按需提供防护用品,57.50%能按需提供消毒用品,仅有38.75%队员所援助的医院能完全提供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3.75%的调查对象援助医院不能提供防护消毒用品。三个驰援地的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提桶、袋装卫生消毒湿巾、单片装卫生消毒湿巾、清洁纱布、100 mL装快速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泡腾片的总消耗量与初始配置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驰援地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分体式工作衣、白大衣、工作鞋、提桶的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按照高风险职业暴露,每日8 h满负荷工作量预期进行的最低量配置,能满足驰援队员初期的实际需求,预期方案与实际需求无明显偏差,使防护消毒物资短缺时期派出医院与医疗队员间的防护资源配给得到平衡,是保障双方有效执行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30例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而再次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复阳前后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患者复阳返院时临床症状少,复阳后无一例出现发热;发热、咳嗽、咽干咽痛临床症状,患者复阳前后首诊主要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患者再次入院后的实验室指标大多正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D-二聚体、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LAC)患者复阳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阳后胸部CT正常者无变化,有肺炎者均较前吸收、改善。复阳后再次住院时间短于首次住院时间[(6.93±3.84)d VS(17.73±7.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者病情继续改善,复阳并不等于再次发病,未见人传人现象,未引起严重公共危害,但复阳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point-of-care(POC)理念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手卫生设施的设置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该院各诊疗区域主要供医务人员使用的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位置、设施完备程度,以及速干手消毒剂的消耗量.结果 调查102个区域,1165间诊疗用房,手卫生设施配置率为96.48%,洗手池完备率为9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时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20年1月17日-2月2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有1 770例患者,男性888例,女性882例,其中21~40岁患者占61.2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主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为主,分别占100.00%、40.00%。857份胸部CT普通扫描检查报告中,阳性822份,阳性率为95.92%。结论 发热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发热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检,就诊患者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中青年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防护行为现状,以及陪护人员防护知识水平。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3-6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呼吸科、血液科、骨科非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及自行设计的防控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人员直接观察结果显示,佩戴口罩执行率为84.62%(176/208),佩戴口罩正确率为50.57%(89/176)。手卫生执行率为75.00%(156/208),正确率为22.44%(35/156)。病房通风执行率达100%,90.38%的陪护人员能够做到每日2次病房通风。防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显示,陪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认识的正确率最高,达98.08%;仅50.48%的陪护人员认为75%乙醇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46.15%的陪护人员认为自己体温升高有必要告知医护人员;有8名被调查陪护人员认为可以和认识的亲朋好友聚众聊天。结论 陪护人员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较低,病区应重视对陪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与行为的教育,以提高其防护执行正确率,从而避免医院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修订版出台后更规范了医务人员手消毒的要求。手消毒剂是提高手卫生效果,降低手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有效工具,国家强制性标准《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 27950—2010》规定了手消毒剂的卫生要求,但对灭活病毒指标却没有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手消毒剂以醇类或以乙醇为溶剂的产品为主,而醇类消毒剂对于消毒抗力较强的肠道病毒灭活效果有争议。本文就手消毒剂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手消毒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