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山西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3年1月17日—2月4日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200所医院284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包括三级医院45所,二级医院155所,其中56所(28.0%)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充足。不同等级、床位数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充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配置充足率优于二级医院,床位数为100~500张者配置充足率最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46~66岁(占50.4%)、女性(占94.4%)居多,专业背景以护理专业为主(占80.0%),学历硕士者仅占7.0%,高级职称占44.8%。虽医疗工作年限>20年者占61.6%,但医院感染工作年限 < 5年者却高达43.3%,已取得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证书者占91.9%。 结论 山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冠肺炎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依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全省365所医疗机构每周二、五上报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由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收集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7日-3月3日全省共上报29例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男性5例(17.24%),女性24例(82.76%);平均年龄(32.39±6.95)岁;主要为护士22例、医生4例,其中24例医护人员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支援人员。主要暴露地点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26例)。高风险暴露12例(41.38%),中风险暴露14例(48.28%),低风险暴露3例(10.34%);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18例,62.07%);操作环节以采静脉血(5例,17.24%)、采动脉血气分析(4例,13.79%)最常见;暴露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18例,62.07%);发生新冠肺炎救治相关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7例暴露时为二级防护(93.10%)。19例职业暴露源为患者,其中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9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及时上报其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保健科等部门,截至3月17日,均已超过14 d隔离观察期,有1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新的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可发生暴露后感染,提高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下的操作水平,提供高质量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随机抽取2020年4月1日-5月10日牡丹江新冠肺炎病区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调查,记录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及手卫生、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咳嗽礼仪等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并通过问卷星填写报告。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73份,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前均接受了健康教育,73.41%(127例)的患者接受了有关咳嗽礼仪的健康教育。98.27%(170例)的患者佩戴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率最高,占94.12%(160例);173例新冠肺炎患者所处隔离病区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比率占22.54%(39例),77.46%(134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齐全,其中干手纸巾的配备率最低(48例,27.75%)。病室内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新冠肺炎患者每日进行手卫生的频次更高(χ2=15.93,P<0.001);较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及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的情况,同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其他手卫生设施时,患者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4.16,P=0.040);配备干手纸巾较未配备干手纸巾时,患者的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15.03,P<0.001)。保持室内清洁的执行率最高(166例,95.95%),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最差(107例,61.85%)。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咳嗽礼仪执行不到位的比例越高(χ2=19.66,P<0.001),普通病区的患者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较重症病区好(χ2=15.82,P<0.001)。进行过咳嗽礼仪相关健康教育的患者咳嗽礼仪正确率高于未进行咳嗽礼仪健康教育组(χ2=94.57,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水平较平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医院应继续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等内容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河南省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感染防控经验,探讨河南省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职队伍建设。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线上问卷填报,结合现场调查,对河南省医疗机构内医院基本情况感染防控专职人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全省共536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参与调查,86.6%的医疗机构配备有感染预防控制科专职人员,60.4%的医疗机构满足1∶250专职人员床位比要求;专职人员中博士、硕士学历比例分别为0.3%、7.0%,临床医学专业的比例仅占16.2%。结论河南省医疗机构应对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的院内感染防控准备较好,在疫情防控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医院感染防控专职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高学历人员比例低,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及控制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手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及住院日数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19 866.3元(Z=-8.338,P<0.01),住院日数(中位数)增加8.0 d(Z=-6.857,P<0.01);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手术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神经系统手术及泌尿系统手术,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手术为胆囊切除术、椎间盘破坏或切除术、泌尿系统手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腹腔内组织感染,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表浅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外科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2016—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对该院2016年11月24日、2017年4月27日、2018年5月23日当天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三年共调查患者790例,发现医院感染12例、1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分别为1.52%、1.65%;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84%、1.43%、1.36%,三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93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16%)。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67%,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6年的69.12%下降至2018年的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54,P<0.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0.91%~79.33%,一联使用抗菌药物占73.33%~80.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细菌培养率从2017年的38.85%提高至2018年的59.30%,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目的、联用情况以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266,、69.774、8.930,均P<0.05)。结论 该院近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感染信息。结果 共调查6 68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最高(5.40%),其次是手术后肺炎(POP,1.91%)。不同类型手术后的医院感染、SSI、POP、其他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医院感染(11.35%和8.46%)、器官腔隙感染(7.39%和4.01%)的发生率较高。不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医院感染、SSI、POP、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和颅咽管瘤的医院感染(23.19%和20.79%)、器官腔隙感染(17.27%和12.87%)的发生率较高。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19株,真菌1株。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较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可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4—2018年某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53例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3.51%~22.52%,平均18.08%。社区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4.41%~21.62%,平均18.44%。各年龄段不同年度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8%(15/43)、13.53%(28/207)、9.84%(12/122)、2.27%(1/44),不同疾病类型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4、18.58,均P<0.05)。医院感染中,其他部位医院感染33例(33.00%),其中31例无明确定位,但有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有效;分离细菌22株,病毒1株,革兰阴性菌占56.52%(13株)。结论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大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应提升临床检验能力,提高感染定位和定性能力,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和付出—回报失衡情况,为改善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16所二级医院、5所三级医院50名专职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问卷(CMBI)和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工作模式下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的差异。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回收46份(3人未及时给予回复,1份问卷不合格),有效回收率为92.00%。芜湖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为91.30%,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43.48%;有89.13%的专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RI指数1),69.57%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同学历、从事医院感染年限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医院级别、月收入水平的专职人员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医院级别的专职人员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付出—回报失衡、超负荷工作状态的专职人员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得分均高于付出—回报平衡者和非超负荷者(均P0.05)。结论芜湖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队伍职业倦怠、付出—回报失衡情况较严重,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安徽省医护人员对COVID-19的诊断、治疗及院感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探讨影响医护人员COVID-19知识认知水平的因素。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于2020年2月12日-2020年3月4日期间,对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共获得有效问卷15 342份。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  结果  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总分为(6.95±2.67)分,其中诊断知识得分为(2.58±1.74)分,治疗知识得分为(1.53±1.03)分,院感知识得分为(2.84±1.01)分。医生和护士在COVID-19诊断知识、院感知识及总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生组高级和中级职称组得分均高于初级职称组;硕士及以上和本科学历组得分均高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组;市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组得分均低于省级医院组;30~<40岁和≥40岁组得分均低于<30岁组;护士组高级和中级职称组得分均高于初级职称组;市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组得分均低于省级医院组;30~<40岁和≥40岁得分均低于<30岁组,本科学历护士比专科及以下学历护士得分高(均有P < 0.05)。  结论  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得分偏低,应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筛选和培训抗疫医护人员时应注意职称、学历、年龄、医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对39所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的分管副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专家访谈。专家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组织体系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才配备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以及亮点等。结果 39所市级公立医院中有37所(94.9%)设置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完备的市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并开展相应工作职责。30所(76.9%)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部门成员构成符合要求,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医疗副院长担任的有38所(97.4%)。有37所(94.9%)市级公立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31所(79.5%)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由医疗副院长直接管理,28所(71.8%)定位为职能部门。39所市级公立医院平均每239张床位配备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符合规范要求,但在不同医院间存在差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专业方向主要为临床医学(59.0%),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专业方向主要为护理学(41.9%)。39所市级公立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亮点主要是能够采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100.0%)、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预警机制(89.7%)、实行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和MDT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87.2%)等;建设难点主要集中在员工发展前景受限及晋升难(41.0%)、医院经费投入不够(33.3%)、岗位人员待遇低(23.1%)等问题。结论 市级医院需要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优化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培养机制,落实人员晋升激励措施,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经费投入,保障科学规范资源配置,不断推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隔离病区缓冲间实施感染防控(简称感控)专职人员现场监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9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监督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监督后的效果评价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7份。78.9%的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的现场监督方式使其更有安全感;94.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的害怕、恐惧或焦虑有不同程度的减轻;93.0%的医务人员在一脱间时感到安心;99.6%的医务人员愿意接受感控专职人员现场指出的不足,需要感控专职人员的监督;93.8%的医务人员认为环境较前不同程度的好转;82.8%的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能及时阻止不规范操作的发生;98.7%的医务人员认为如遇突发情况,感控专职人员能给予正确指导和帮助处理;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在穿脱防护服方面能给予一定的帮助。结论 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现场监督有利于缓解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压力,改善环境,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在监督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女性和首次参加抗疫的一线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陕西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问卷对陕西省29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感染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床位配比、医废管理、院感信息化监测软件配备、专职人员专业、学历和职称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专职人员床位配比、传染病报告、慢病管理及院感信息化监测软件配备、专职人员年龄和职称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陕西省部分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建设、专职人员数量、结构、专业素养及院感监测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天津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现状。方法天津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人员设计调查表,发放至各医疗机构自行填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配备人数、专兼职情况、学历、专业、年龄、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参加培训交流情况等。结果共调查90所医院,其中81所床位数100张的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61所(75.31%);专职人员配备方面,90所医院中达标的68所(75.56%);22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52.49%),专业以护理为主(57.92%),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41.63%),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时间集中分布在1~10年(71.04%),近3年参加过全国性培训或天津市级培训的分别达131名(59.28%)、207名(93.67%)。结论该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构成需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需年轻化、稳定化,培训教育应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