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6)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社区症状监测现况,为提升COVID-19疫情监测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对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收集各省市在有无COVID-19疫情发生时城乡社区症状监测的情况,内容涉及有无统一的监测方案、监测内容、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部门、信息上报途径等内容。 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10个省市的相关信息,在有疫情和无疫情时,10个省市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无统一的症状监测方案的结果不一致;具有统一监测方案的省市,不同省市及其城乡社区的症状监测内容、信息采集人员、信息上报部门、信息上报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结论 COVID-19疫情流行早期,我国实施的COVID-19疫情社区症状监测体系存在覆盖面不全、缺乏统一标准化监测方案的问题。建议国家尽快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统一标准化社区症状监测方案及应用技术标准,为未来更好地应对此类疫情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和同期非COVID-19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特征,找寻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66例和同期非COVID-19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影像学特征、住院时间、入院时实验室指标。结果 COVID-19患者白细胞(WBC)、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LB)均低于非COVID-19患者,而住院时间、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乳酸脱氢酶(LDH)、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铁蛋白(Ferritin)均高于非COVID-19患者。COVID-19患者具有更高频率的支气管充气征、网格状改变、病变肺叶数及病变肺段数,以及更低频率的小叶中心结节影。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年龄正相关,与LYM和ALB呈负相关性。此外,同时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住院时间多于其他患者。受试者诊断曲线(ROC)显示,WBC、TSGF、LDH和Ferritin在鉴别COVID-19和非COVID-19患者时曲线下面积均>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SGF、LDH及Ferritin是鉴别COVID-19与非COVID-19的独立因素,三指标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高达0.9181。结论 普通型COVID-19和非COVID-19患者存在部分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其中TSGF、LDH和Ferritin联合诊断模型或可成为鉴别普通型COVID-19和非COVID-19患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IgM和IgG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7日—3月5日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法检测COVID-19确诊住院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统计分析不同病程(<7 d、7~14 d、>14 d)、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18岁、18~岁、41~岁、>6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例不发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及胸部薄层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例临床确诊为COVID-19不发热患者首次入院临床特征,主要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试验室指标,同时对胸部薄层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分为完全无症状、不发热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后者症状均轻微,主要症状为干咳,实验室以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结细胞计数减少多见。不发热COVID-19患者胸部薄层CT以早期、恢复期影像表现为主,少数表现为进展期:(1)早期呈单肺段或多肺段斑片状、结节状、不规则形磨玻璃密度影(GGO),以肺外周或胸膜下分布为主,常见血管增粗穿行,部分出现长短不一细线状高密度影;(2)进展期病灶融合成不规则片状,可累及多个肺段、肺叶,可见小叶间隔增厚或呈"铺路石"征,部分可见局灶性实变影;(3)恢复期病灶范围缩小、变淡,通常吸收较完全,少见纤维残留灶。结论 不发热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隐匿,但胸部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胸部薄层CT对COVID-19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市无症状感染者的转归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2020年1月24日至4月13日,在本市集中隔离点核酸筛查呈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转归及临床特征。结果 全市集中隔离境外回国人员、国内疫区返回人员及密切接触者共2816人,经核酸筛查呈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21例,阳性检出率为7.5‰。在21例无症状感染病例中,52.4%(11/21)为持续无症状感染者,47.6%(10/21)转化为确诊病例,转化的中位数时间为2.5天。确诊病例中,90%的患者肺部CT影像有改变,5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两者改变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2.0天和6.0天,肺部影像改变早于临床症状出现的时间。21例病例末次暴露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1.6天,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为14.1天,其中持续无症状组比确诊病例组早4.1天。全部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0.5天,实际无症状组比确诊病例组减少4.1天。全部病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确诊病例的比例较高。尽早临床症状识别和肺部CT检查,动态筛查出确诊病例,实施分层隔离治疗措施,是预防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全面检索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预防与营养治疗的专家建议、指南及相关文献,就COVID-19预防与营养治疗策略做一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数据库,纳入有关COVID-19预防与营养治疗的推荐方案(截止日期到2020年4月1日),分类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中文文献20篇,发表时间为2020年1月至3月。其中膳食营养预防5篇、营养治疗专家建议6篇、指南1篇、危重症病人规范化营养治疗路径1篇、营养评估1篇、个体化1篇、呼吸系统疾病营养支持系统评价1篇及特殊人群4篇。结论:合理的营养膳食以及时机恰当、方案个体化、监护常态化的营养支持是COVID-19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临床应在规范的前提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LC)、CD4+T(Th)与CD8+T(Tc)比值变化情况,以及TLC和Th/Tc值作为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某院确诊的12例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重型/危重型组、轻型/普通型组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LC,比较不同病情患者TLC、Th/Tc值。结果 COVID-19患者TLC占比低于正常值范围,重型/危重型组较轻型/普通型组更低;COVID-19患者Th细胞占比、Th/Tc值高于正常范围,重型/危重型组比轻型/普通型组患者更高。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Th细胞、Tc细胞绝对值均降低,轻型/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T淋巴细胞[(913±275)μL VS(526±228)μL]、Th细胞[(530±99)μL VS(351±41)μL]、Tc细胞[(255±84)μL VS(128±70)μL]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TLC、Th/Tc的值判断COVID-19患者免疫状态,预测炎症水平,可为监测COVID-19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炎症因子风暴"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居家限制期间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者生活方式及生长速度,为特殊时期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药物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3月9-12日,采用问卷星调查对137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在疫情期间进行生活行为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填写...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救治一线女护士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她们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风险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是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对一线女护士的工作状态、心理应激障碍及其健康风险的分析,提出及早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树立职业信念、加强女性护士的劳动保护等心理干预对策建议,供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有关。儿童作为一个较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大部分感染SARS-CoV-2的儿童表现为无症状或者轻度症状,严重的患儿可表现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仍以一般治疗为主,相关药物治疗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该文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面对儿童感染SARS-CoV-2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 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 该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度大, 对本病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COVID-19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结该病流行过程及发病趋势, 揭示流行特征, 以期为后续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0年 1月23日-2月20日甘肃省确诊的91例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91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于全省11个地州市,其中聚集性发病13起,2020年1月25日-2月10日 为甘肃省新冠肺炎发病高峰区间。具有明确流行病史者62例,其中来源于湖北疫区者10例(14.1%),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引起聚集性发病者52例(73.2%)。临床分型轻型及普通型76例,重型及危重型15例。截至 2月20日,治愈65例(71.4%),治疗中24例(26.4%),死亡2例(2.2%)。71例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男性32例(45.1%),中位年龄45(1~94)岁,中位潜伏期为6(1~13)d。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60例,84.5%)、 咳嗽(65例,91.5%)、咳痰(23例,32.4%)、乏力(25例,35.2%)以及气短(10例,14.1%)。特征性CT影像改变包括:以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65例,91.5%),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8例,25.4%),晕或反晕征(15例,21.1%),其中20例(28.2%)患者CT图像出现合并改变,包括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1例,15.5%),以及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晕或反晕征(9例,12.7%)。结论 甘肃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和聚集性发病为主,该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具有普遍易感性,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机对个人和家庭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影响,但同样包含着恢复和成长的机会。家庭韧性的视角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家庭在面对困境和危机时的应对过程并发掘家庭的优势,强调以家庭为本的资源系统整合和能力建设。本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的背景下就家庭韧性的理论、评估、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并对基于家庭的危机干预的实践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成功的救治过程,提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初期及时给予抗病毒、抗炎等治疗,在氧合下降时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不佳时,及早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同时可避免机械通气,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索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阳性患者病毒转阴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以病程超过30 d的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人口学信息、治疗策略、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信息,以发病后45 d内病毒累积转阴率为因变量,以发病后(30±3)d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主要分析变量,以人口学信息、治疗策略、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他信息为协变量,采用限制立方样条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累积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共有18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01例在45 d内实现了病毒转阴。进一步分析发现,30 d时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45 d病毒累积转阴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 = 0.027)。当血清白蛋白<39 g/L时,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病毒转阴的危险因素,且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风险比(hazard ritio, HR)越高,血清白蛋白越接近39 g/L,HR则越接近1;当血清白蛋白≥39 g/L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再是病毒转阴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毒转阴密切相关,当血清白蛋白<39 g/L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越不利于病毒转阴。因此,治疗过程中关注血清白蛋白变化,及时给予干预,可能有利于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