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患者手术、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的情况。方法:对13377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8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7.4%,抗-HCV阳性率0.3%,抗-HIV阳性率0.04%,抗-TP阳性率1.8%。乙肝二对半检测的模式有12种。结论:在手术、输血前进行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黄山地区住院患者入院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态,评价检测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912例住院患者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HBsAg阳性853例(8.61%)、抗-HCV阳性52例(0.52%)、抗-TP阳性208例(2.10%)、抗-HIV阳性1例(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测,明确患者入院前感染情况,预防院内感染,对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酶免疫法(EIA)筛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NAT),定期追踪发现血清转换期标本,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方法采用2种不同厂家试剂双筛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阴性者进行NAT检测,HBV DNA阳性追踪分析。结果筛出2份HBV DNA阳性,其中1例为"窗口期"标本,发现血清转换期献血员;1例为隐匿性乙型肝炎标本,不是血清转换期献血员。结论 EIA筛查后血液安全性有很好的保障,但经血传播HBV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NAT应用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意义重大,从而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价值。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2月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血清标本共46252例,分析其阳性率。结果:HBsAg阳性3469例(7.50%),抗-HCV阳性30例(0.06%),抗-HIV 6例(0.01%),TP-Ab阳性283例(0.61%)。结论: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对减少和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预防院内感染都有重要意义,适合医院门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有关法规明确规定对献血者血液标本必须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1],只有检测合格的血液才能发放临床使用。然而血液安全涉及到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分娩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对阳性患者采取有效阻断措施,降低母婴垂直传播,提高人口素质和临床输血安全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13 450例,分别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 450例住院分娩产妇中HBs Ag、抗-HCV、抗-TP、TRUST、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3.92%、0.14%、0.64%、0.21%、0。其中2013年与2010年各项指标阳性率比较,HBs 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HCV、抗-TP、TRUST、抗-HIV1/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HBs Ag阳性和TP阳性住院分娩产妇中,年龄主要集中在25~29岁,其次是30~34岁,分别与≤24岁年龄段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分娩产妇中以HBV感染为主,但阳性率呈逐年递减,可见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抗-TP及TRUST,基本也是逐年递减,只是2013年TP阳性感染率略有增加;再次是抗-HCV,未检测出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隆安县HBsAg携带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随机抽取隆安县12个乡镇30~50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2 755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结果在2 755份HBsAg阳性血清中检出抗-HCV阳性13份,HBsAg携带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为0.47%,HBsAg阳性组及HBV、HCV重叠感染组e系统无显著性差异。既往病毒性肝炎史对丙肝感染无影响,有输血史的丙肝感染率显著高于无输血史者。结论该县HBsAg携带者中存在少数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输血史是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伏钢  彭艳华  李毅刚  曾蕾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0-1481
目的了解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保护母婴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HIV、TP、HBV和HCV。结果长沙市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85%、0.52%、1.24%、0.09%,且HBsAg、抗-HCV、抗-TP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的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大三阳为主;抗-TP阳性率30岁~、4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20岁~年龄组。结论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需即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和降低上述疾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东莞厚街地区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艾滋病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HBsAg、抗-HBV、抗-HCV采用酶联免疫法,梅毒采用TRUST及TPPA法,对3029例受血者进行检测。结果 HBsAg、抗-HIV、抗-HCV、梅毒、梅毒+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79%、1.09%、0.5%。结论应加强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输血前检测受血者传染病标志物,明确临床诊断,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方法: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检测。结果:①传染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3.59%;②HBsAg阳性率为11.97%,Anti-HCV阳性率为0.41%,Anti-TP阳性率为1.12%,Anti-HIV阳性率为0.10%;③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Anti-HCV阳性率和Anti-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986例受血者中混合感染2例。结论:通过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避免因输血造成的医疗纠纷,同时防止交叉感染。进一步加强了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ELISA和NAT平行的血液筛查模式对降低经输血感染病原体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常州市2016—2019年27021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两次ELISA并行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268264例ELISA双阴性标本采用6人份混样(pool)NAT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检测,核酸阳性的pool进行拆分单检。结果270215例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97例)、1.49‰(402例)、0.23‰(61例)和3.06‰(827例)。268264例酶免阴性无偿献血者HBV DNA、HCV RNA和HIV RNA阳性率分别为0.86‰(230例)、0.01‰(3例)和0.01‰(2例)。结论ELISA与NAT两种检测方法能相互补充,极大降低了输血感染病原体的残余风险,保障输血安全。NAT能进一步缩短血液传染性病毒的检测“窗口期”,检出隐匿性病毒。  相似文献   

13.
梁秀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65-1266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6—2008年度内窥镜检查、手术、输血前患者HBV、HCV、HIV、梅毒螺旋体4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5969例患者血清采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5969例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144例,抗-HCV阳性患者65例,抗-HIV阳性患者末检出,抗-TP阳性患者9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09%、0、0.15%,其中孕妇HBsAg阳性7例,抗-HCV阳性2例。HCV感染率逐年上升,2008年与2006年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54例内窥镜检查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较5715例手术、输血前患者的检出率高。HBVM模式中,HBsAg阳性组共检出6组,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及HBsAg+、抗-HBe+、抗-HBc+两种模式为主,分别占13.19%、67.36%。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在做好患者手术、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同时,也应严格做好患者内窥镜检查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并且HBV感染的检测应由单一的HBsAg检测增为HBVM的检测,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传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阳性情况。方法该院检验科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完成34080例患者的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清标志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标本HIV抗体(抗-HIV1/2)初筛阳性率为0.3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1.34%、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为0.4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为3.08%,其中男性抗HIV1/2、HBsAg、抗-TP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1);四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中,抗HIV1/2、HBsAg、抗-HCV以3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手术、分娩及输血前患者四项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率较高,且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医院感染,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5 870例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及梅毒特异性抗体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各种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9.45%、抗HCV 0.42%、抗HIV(1+2)0.008%、RPR 0.50%、梅毒特异性抗体0.51%。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五项指标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 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性86 179名(61.27%),女性54 486名(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在所调查的140 665名无偿献血者中, 5 971名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2.45‰,血液五项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HBsAg(4.55‰)、ALT(26.82‰)、抗-HCV(5.52‰)、抗-HIV(2.34‰)、抗-TP(4.09‰)。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年度、学历、年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与ALT、HBV、HIV、TP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66‰、0.11‰、0.05‰、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者HCV感染影响因素有职业、性别及重复献血次数等。 结论 在今后献血工作中,要加大对男性、初次以及未婚无偿献血者的筛查力度,建立一支固定、重复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率,为部队的疾病预防和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28 031名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行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检测,采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和酶标仪判读结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依赖氏法和速率法进行ALT检测,对上述5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8 031名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27%、0.17%、0.24%、0.004%、0.10%,5项指标总阳性率为1.78%。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阳性者其A/CO值在1.0~2.0共6例,占4.23%;A/CO>2.0共136例,占95.77%。ALT阳性者41~79单位占74.23%,80~160单位占15.13%,>160单位占10.64%;复查后转阴率分别为97.83%、63.16%、20.00%,合计为83.33%。结论 2001年4月-2012年4月驻豫部队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5项血液检测指标阳性率较低。这些指标是必检项目,应仔细分析、复查或确认,才能为供血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四项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探讨四项传染病检测的重要性,以便加强医疗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减少微创诊疗引起的医患纠纷。方法用金标法对5 326例胃镜检查前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初筛检测分析,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一步复查。结果 5 326例受检者四项传染病检测中HBsAg阳性630例,占11.83%,抗-HCV阳性89例,占1.67%,抗-TP阳性61例,占1.15%,12例抗-HIV初筛阳性者经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认有9例为阳性,占0.17%。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5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2例,抗-HCV与抗-HIV同时阳性1例。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检测不但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对保护医患双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时检测4种传染病病原体的蛋白质微阵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1种用蛋白质微阵列法可同时检测血清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方法]将基因工程HIV、HCV、TP重组抗原和乙肝病毒单克隆抗体共价结合于固相载体玻片上,制成蛋白质微阵列。血清样本经稀释、加样、孵育、洗涤后,加上Cy3荧光标记物,用激光芯片扫描系统对蛋白质微阵列进行扫描成像。将获得的图像用Imagene专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所获数据根据cutoff值自动生成判断结果。用此蛋白微阵列系统检测了100份4个项目皆阴性的血清标本,确定了其cutoff值。检测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筛选出4个项目皆阴性的标本40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标本30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血清各100份。[结果]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丙肝抗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和阴性标本的符合率皆为100%,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符合率为97%,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蛋白质微阵列法检测HIV、HCV、TP和HBsAg与EUSA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符合率。该法具有高通量、快速、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分析,在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方面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曾令晓  兰美群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58-1159
目的回顾分析广西合山市人民医院患者输或拟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7357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7357例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1307例,总阳性率为17.76%,其中HBsAg阳性887例(12.06%)、抗-HCV阳性135例(1.83%)、抗-TP阳性315例(4.28%)、抗-HIV阳性82例(1.11%)。不同年度间的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及医院感染的预防,还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同时也可避免因输血等医源性治疗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