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原因, 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1年6—7月某院神经内科ICU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并采取控制措施, 评价防控效果。 结果 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7例, 罹患率为12.28%(7/57), 与2019、2020年同期罹患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 手标本CRKP检出率为6.67%(1/15), 为1名保洁员手; 环境物体表面CRKP检出率为5.45%(3/55), 分别为19床床头柜、19床输液泵、1号床手持电脑(PDA)。在采取集中隔离CRKP感染患者, 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病区清洁与消毒, 加强手卫生监管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后, 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此次可判定为一起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推测CRKP感染患者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环境消毒不彻底及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此次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 调查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和控制,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5月-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ICU的6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6例;其中5例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为同一人;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KP检出率为3.13%(2/64),分别从呼吸机和保洁人员手检出;患者检出的6株CRKP菌株和环境检出的2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ICU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并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朱雯  梁艺  翁超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2):126-131
【目的】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控制措施。【方法】对2021年12月23日—12月30日神经外科5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菌株,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分析环境分离菌株,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结果】5例感染患者位于3个房间,均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其中3例患者标本检出的CRKP细菌药敏结果相同。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从3个房间的水龙头把手和水槽表面标本检出CRKP菌株。MLST分析结果显示,房间2和房间3的水龙头把手和水槽标本均为ST11型,房间1的环境标本为ST23型。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本次疑似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由于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以及医护、陪护家属等人员的手部传播。加强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和管理,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是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 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和控制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ICU中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ICU病房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检出的CRKP对抗生素耐药性一致,所有病例住院时间和床位均存在重叠与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均为同一人负责。在保洁员手、呼吸机表面、监护仪表面与窗栏检出的CRKP与6例患者检出的CRKP药敏结果一致。通过采取提高病房环境清洁消毒频率、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以及加强科室人员管控与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等措施后,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保洁人员对手卫生执行不规范以及病房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是导致此次ICU疑似CRKP院内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为及时研判疫情性质,开展暴发原因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发生的CRKP感染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9例,罹患率为6.82%(9/132),与2018年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行曲线疑似"间歇传播";病例分布在两个病区但床位相对集中;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环境物表CRKP检出率为4.69%(3/64),分别从19床治疗车,6床床头柜和6床床周地面检出,纤支镜CRKP检出率为100.00%;9株患者检出的CRKP菌株和5株环境检出的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病区大清洁、规范纤支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纤支镜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等针对性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ICU内纤支镜清洗消毒不到位以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2018年1—2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ICU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ICU短时间内10例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B08、C08、A02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一疑似克隆株;C09、B09、A03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另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输液泵、床头桌、床栏、输液塔、护理桌、监护仪、手消架、设备塔、床尾手摇、医务人员随身用品的标本中检出了类似的AB克隆株,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于3月5日从环境及医务人员手的标本中未再分离出耐药AB。结论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连续3年分离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0月住院患者分离的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KP,比较两组KP在不同科室、不同标本来源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差异,分析耐药变化趋势。结果 共检出KP 1 104株,其中医院感染组410株,社区感染组694株。两组KP均主要来源于痰标本,主要来源科室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两组KP除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医院感染组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均P<0.05)。社区感染组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医院感染组KP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达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8.54%。经趋势χ2检验,医院感染组检出KP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感染组检出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医院感染KP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且医院感染组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KP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应区别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追踪调查,为有效控制CRK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在某教学医院成人血液科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取CRKP感染患者特征及造成事件传播的危险因素,采用血营养琼脂培养基现场接种法对病区进行环境采样寻找目标菌(CRKP),比较采取控制措施后环境微生物清除状况及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CRKP造成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共6例,罹患率1.29%(6/464),与2021年同期(0)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环境卫生学监测中,CRKP检出率为2.27%(1/44),来自感染患者居住床单元床帘表面,与2例患者检出的CRKP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3株CRKP的16s RNA完全相同,相似度100%;3株CRKP的7个管家基因均相同,均属ST11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适当关闭病区、集中隔离患者、病区终末消毒、固定医务人员并相对限制其活动区域,采取措施后病区微生物菌落数合格率较采取措施前提高(2.27%VS 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干预后未再出现CRKP感染病例,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术后并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RKP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器官移植病房2014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确诊为CRKP医院感染的54例住院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该科室确诊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的27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42.59%和48.15%)和手术部位(44.44%和25.93%)为主;除头孢唑林外,两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送检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送检前有碳青霉烯类使用史、送检前有抗真菌药物使用史均与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RKP医院感染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送检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送检前有碳青霉烯类使用史是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尤其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后续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及防控措施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院一起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播源和传播途径,评价防控效果。结果 2014年4月21—28日某院神经内科病房共6例患者突发寒战、高热,其中4例外周血培养阳性(检出肺炎克雷伯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1株),确诊为医院血流感染。共采标本170份,集中暴发期采样合格率(64. 91%,37/57)低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之后(93. 81%,10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 675,P=0. 000)。检出的致病菌主要分布在手最常接触的位置,患者周边物体表面、陪护人员手所携带的细菌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存在一致性。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无新发病例出现,6例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血流感染暴发,病房环境污染和经手播散是主要传播源和传播途径。实施环境去污染和手卫生管理的针对性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污染现状,以及CRKP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使用mSuper CARBA显色培养基对某院5个外科ICU中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公共区域物体表面、水槽池壁和排水孔等采样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采用MALDI-TOF质谱仪对目标菌进行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对CRKP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结果 CRKP在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1/73)、公共区域物体表面(1/89)、护工的衣物(1/24)分离比例很低,但水槽排水孔(25/29)污染比例较高。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显示,5株产A类酶,11株产B类金属酶;PCR结果显示,2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株携带NDM耐药基因。结论 CRKP在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植率较低,而水槽排水孔污染率较高。耐药表型酶鉴定和PCR结果提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后,ICU内CRKP交叉传播的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