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菁  李孝林 《解剖学杂志》2013,36(3):374-376
目的:建立锁骨数字化三维可视模型,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前置与上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锁骨标本,进行层厚0.625mm,间距为0的CT连续扫描,所得图片以Dicom格式刻盘保存,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Mimics软件的三维测量功能测量锁骨内外凸出角度,外侧端、中外1/3交界处、中内1/3交界处和内侧端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结果:重建的锁骨三维模型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观察与测量,锁骨外侧端、中外1/3交界处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比较有差异,中内1/3交界处和内侧端的前后径和上下径比较无差异.结论:从解剖形态来看锁骨内侧半骨折钢板适于前置,外侧半骨折钢板前置和上置均可.本研究结果对临床选择置板部位、术中准确进行穿钉以及锁骨骨折的个性化手术设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哪种内固定材料更加适合锁骨中段骨折呢? 目的:比较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锁骨解剖钢板和通用重建带经皮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法的内固定时间、内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解剖钢板组骨重建时间较重建带组明显缩短(P < 0.05)。56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和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两组各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患者Neer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锁骨解剖钢板与重建固定带微创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相仿,但前者可以减少术中折弯的过程,操作简单,而后者对于长斜型,不规则型锁骨骨折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1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锁骨5~11周(平均8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所有病例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是以X射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折的型态为依据的,共分为如下6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也是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负荷所致;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呈劈裂性或劈裂塌陷性;Ⅴ型,双髁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及移位;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该技术于1997年被提出,特点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及其周围血供,其一般需要利用肌腱等软组织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广泛使用。 背景:有研究利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使用长骨撑开器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目的:对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试验组34例接受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7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试验获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与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关节僵硬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与内固定松动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③71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ORCID: 0000-0002-7709-5648(吴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微创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讨论治疗体会。方法对198例锁骨骨折,中1/3段骨折95例,中、外1/3段交界处骨折69例,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后三角巾悬吊保护4-6周。结果经术后5-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3.5个月。5例出现克氏针折弯,1例出现骨折骨不连,再次手术。按照韩平良等锁骨疗效标准,优103例;良8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6.5%。结论微创治疗锁骨中1/3段骨折以及中、外1/3段交界处骨折,并且不存在肩锁关节脱位的损伤,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和微创治疗原则,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侧T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内侧钢板固定组)30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外侧钢板固定组)30例及双侧双钢板固定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ibial shaft angle,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PS)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双侧双钢板固定组手术优良率[93.3%(28/30)]高于内侧钢板固定组[70.0%(21/30)]及外侧钢板固定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优于单侧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放在内侧与外侧的比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我院收治疗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120例。根据AO分型:A型19例;B型41例;C型60例。其中6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放在内侧,60例钢板放在外侧。结果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10个月),钢板内侧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失血量约100.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钢板外侧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失血量约245.3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5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放在内侧与放在外侧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钢板放在内侧手术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为患者节约二次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锁骨的解剖特点,探讨一种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80根锁骨的解剖观测,设计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治疗锁骨骨折的新术式,并将此术式应用于临床34例锁骨骨折患者。结果:锁骨弓段最凸点位置约在锁骨中1/3与内1/3交界处,最凸点周围有3cm左右的适合穿针的凸起区,凸点向内、向外的弓角在15°~25°之间,能够满足顺行穿针的需要;3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1~2cm小切口加锁骨凸点处经皮顺行穿针治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6.8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7~10周(平均7.3周)。外观良好,病人满意。结论:根据锁骨骨折的解剖特点设计的这种小切口加经皮顺行穿针术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锁骨骨折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髓内钉结合辅助钢板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的稳定性,比较并观察胫骨近端1/3骨折后内侧辅助钢板与前外侧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Sawbones第4代人工胫骨模型。根据辅助钢板位置分为后内侧钢板组和前外侧钢板组,每组4例,髓内钉远近端均2枚锁定钉固定,钢板远近端各3枚皮钉双层皮质固定。模拟AO分型41-A2型骨折,水平截骨平面位于胫骨髓内钉近端锁定钉远端0.5 cm即近端关节面以远5~6 cm位置。截骨完成后,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分别进行轴向压缩、三点弯曲、循环加载及极限应力测试,比较各组轴向刚度、三点弯曲刚度等结果。结果 轴向压缩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平均轴向刚度低于前外侧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点弯曲实验表明,后内侧钢板组无论是对抗内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压力侧,t=3.679,P<0.05)还是外翻应力(钢板位于骨折张力侧,t=8.975,P<0.05),其弯曲刚度均优于前外侧钢板组。结论 辅助钢板结合髓内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可以提高近端骨折块固定的稳定性,并允许患者更早负重。钢板置于后内侧或者前外侧均能够提供足够的轴向强度,后...  相似文献   

10.
锁骨外侧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中锁骨外侧端骨折发生在锥形韧带外侧,在临床上约占锁骨骨折的12%~15%。自2001年7月~2010年8月,笔者对20例肩锁关节脱位及10例锁骨外侧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经皮复位加压固定的三维组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在生物力学方面是否可以达到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对比之后的优势与缺点还不得而知。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内固定装置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1名26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根据其跟骨CT数据制作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有限元模型。选用经皮微创三维组架螺钉、跗骨窦微创钢板分别固定跟骨骨折模型,分别施加350,700 N纵向载荷,分析2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峰值应力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中骨块与内植物的平均应力也明显低于微创钢板模型;(2)2种模型的最大位移均位于后距关节面内侧,三维组架螺钉模型的最大位移小于微创钢板模型;(3)微创钢板模型前突骨块与内侧骨块的纵向位移更小,三维组架螺钉模型内侧骨块与中段骨块的横向与垂直位移更小;(4)提示2种内固定模型均能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其中三维组架螺钉模型使应力分布更均匀、骨块综合位移更小,能提供更好的横向与垂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s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clavicular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by nailing through an anatomic study combined with CT scan studies.

Methods

For the anatomic study, 20 clavicles of donated bodies to science (10 men, 10 women, 10 right, 10 left) were used. We measured the length of the clavicle, lateral epiphysis diameter, mean diaphysis diameter, medial epiphysis diameter, lateral width, lateral radius of curvature, medial width and medial radius of curvature. Intramedullary cavity diameter (anteroposterior and superoinferior) and calibration were measured by CT scan study on 20 clavicles.

Results

Average length was 152 mm for men and 140 mm for women. The anteroposterior curvature was most pronounced. The medullary canal had a gradually decreasing size from the distal portion to the middle segment, but never disappeared.

Conclusion

Evaluation of morphological data can clarify the specifications of an intramedullary nail: flexibility of the nail to match clavicle curvature and a locking system to ensure primary stability.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by nailing in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clavicle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with excellent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用于微创治疗胫腓骨远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胫腓骨远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22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微创技术塑性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手术器械的研发设计与应用。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选用适合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的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行设计的复位固定器及钢板置入器。结果随访X线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畸形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移位发生。结论术中利用微创器械,使骨折复位简单,钢板置入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更符合生物学钢板内固定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微创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开始采用微创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系统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于2011年2月开始将部分病例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替代加压螺栓固定,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此组病人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平均41岁;左足16例,右足24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9例,车祸伤11例;合并脊柱骨折2例,骨盆骨折1例,同侧股骨骨折2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24例,Ⅳ型4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检查和CT扫描三维重建,以了解跟骨压缩的程度和关节面的完整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3~16月(平均12月)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Boe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分别由术前的6.05°±3.56°、159.27°±10.62°、41.17±2.06mm恢复到术后的31.86°±2.67°、117.24°±8.47°、31.25±1.78mm,3个月后为32.61°±4.56°、119.59°±2.11°、32.12±1.86mm。骨折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和感染、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术前20.73±11.92分、术后3天71.38±9.47分、术后3个月72.76±17.62分。结论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替代自断型加压螺栓进行固定,可有效恢复跟骨的宽度,避免了内侧神经血管的损伤,易于取出,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郭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6):4936-4940
背景:目前,对管状骨骨折的内固定多采用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两种方式。交锁髓内钉以其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牢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金标准。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钢板、可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针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 方法: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分别采用微创钢板、可膨胀髓内钉及交锁髓内针内固定,3组均采用常规内固定入路,比较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内固定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各有不同。结果表明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在治疗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共62例胫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31例)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传统组(31例)常规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方式。两组均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进行复位,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AOFAS功能评分、钢板放置位置等数据。结果两组术中均达到解剖复位,通过对两组数据比较分析,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钢板放置角度(3.84±1.93)°、距离(2.19±1.42)mm相比,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钢板放置角度为(2.87±1.09)°、距离(1.52±0.9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方面,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组(76.03±3.65)min、(3.23±0.76)次、(71.29±7.30)mL均少于传统组(79.74±6.92)min、(3.81±0.91)次、(76.29±9.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标志定位法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透视次数和失血量,使钢板放置位置更加贴近胫骨力线,标志定位法为3D打印技术在胫骨远端A型骨折术前计划的准确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