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描述和分析阆中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患者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感染来源及密切接触者等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描述。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6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5 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罹患率6.25%(6/96),无病例死亡。首发病例为湖北输入性,二代续发率为5.3%(5/95)。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方式主要考虑因居家聚餐和娱乐而引起的飞沫、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57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影像学特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方法,对比分析轻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57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28例(49%),女29例(51%),平均年龄45岁,武汉相关病例36例(63.16%)。37例患者来自聚集性感染(64.91%),有10起家庭聚集性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52.63%)、咳嗽(42.10%)、咽喉不适(22.81%)、乏力(19.30%)为主,7例无症状。轻型/普通型50例(87.72%),重型/危重型7例(12.28%)。17例(29.82%)合并基础疾病,1例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例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17例粪便核酸检测阳性,且咽拭子核酸转阴快于粪便核酸检测,13例(32.50%)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粪便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典型病例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外周胸膜下分布为主,下肺多见,重症患者病灶广泛。病灶吸收好转表现形式可不一致。结论 南宁市COVID-19病例以输入性及轻型/普通型病例为主,有粪便传播途径可能;临床特征与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结论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扬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3日—2月29日,扬州市共报告6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有病例26例;家庭聚集性疫情报告4起。一代病例8例,二代病例18例;一代病例中6例发病前14d内有武汉旅居史。结论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实施隔离,防止二代传播,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MPP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105例MPP病例和149例非MPP病例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特应性体质、不良生活环境、咯血、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IgM阳性、结节影、磨玻璃样影、斑片状实变影、树芽征等可能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486)、反复呼吸道感染(OR=3.337)、IgM阳性(OR=2.524)、结节影(OR=3.673)、磨玻璃样影(OR=3.232)、树芽征(OR=8.199)等均为MP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史、IgM阳性、早期X影像学异常结果等均为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莆田市1起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起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处置措施.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报告2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5.2%(25/478),涉及家庭聚集9起共22例;发病主要在1月21~30日,平均潜伏期4.5~8...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平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资料。结果 南平市1月25日至2月12日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本地病例占52.4%(11例),输入性病例占47.6%(10例)。本地聚集性疫情2起,涉及工作场所、家庭以及交通工具聚集等;输入性聚集性疫情1起,涉及家庭聚集。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57.1%,12例),初期临床表现以发热(81.0%,17例)、咳嗽(66.4%,14例)为主,21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影像学改变;57.1%(12例)病例核酸检测1次即出现阳性结果;发病后初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占57.1%(12例)。年龄中位数为47(30~81)岁,男女性别比1.6∶1。职业分布为以个体经营者(33.2%,7例)和农民(23.8%,5例)较多。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16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1月18日~1月24日(42.9%,9例)和1月28日~1月31日(28.6%,6例)。除邵武市外,其余9个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结论 应加强对发热患者监测,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工...  相似文献   

9.
朱雯  周海  帅小青  程磊  翁超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2):1180-1187
目的分析2022年上海市151例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22年4月13日至5月10日上海市某区级定点医院收治的151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51例患者年龄3~97岁,中位年龄72岁,以社区、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分型以轻型(95例,62.9%)和普通型(47例,31.1%)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9例,6.0%)大多数为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高达66.9%,重型/危重型患者未接种者比例更高。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咳痰(71例,47.0%)、发热(51例,33.8%)和干咳(30例,19.9%);轻型、普通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为正常或下降,重型/危重型上升显著(P<0.001);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肌酐、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升高以及淋巴细胞下降均较其他类型常见(P<0.05);重型/危重型和普通型患者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胸腺法新和肝素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型(P<0.05)。治愈出院患者(138例,91.4%)中,治疗后核酸转阴中位天数为12 d,轻型患者转阴天数显著短于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P<0.01);4例(2.6%)死亡病例均>80岁、未接种疫苗、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最终死于原发疾病。结论该区定点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以聚集性病例为主,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高,大多数患者为轻型,但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未接种疫苗均是发展为重型的高危因素。尽早病情评估,制订综合性治疗方案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经核酸检测证实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析其肺部病灶部位、形态和主要CT征象(如磨玻璃密度影、实变影和间质性改变等),总结CT对新冠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变部位:累及单侧肺15例(10%),累及双侧肺135例(90%);累及右肺79例(52.7%),累及左肺71例(47.3%);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14例(9.3%),病变累及2个肺叶54例(36.0%),病变累及多个肺叶82例(54.7%)。(2)病灶类型:单形态表现24例(16%);孤立性类圆形表现18例(12%);多形态表现(至少3种以上CT表现)108例(72%)。(3)CT表现:早期呈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样改变,以肺野外带为著,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或弥漫磨玻璃密度影、渗出及实变影,严重者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结论:CT诊断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尤其对核酸检测假阴性患者更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发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9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院收治的9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均无野生动物接触史,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29例(32.22%);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病例49例(54.44%),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史12例(13.33%),均为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聚集性发病73例(81.11%)。年龄为3~89岁,平均(48.19±17.85)岁。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主要集中在18~60岁,且以务工人员为主;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以农民为主。A、B型流行病学史两组患者不同年龄、职业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发症状为发热及寒战(43例,47.78%)、咳嗽(干咳为主,27例,30.00%)等。发病初期有73例(81.11%)自行服药。患者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调查总均分为(15.16±7.64)分。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新型冠状病毒、了解防护措施、知晓开窗通风及室内消毒等方面优于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不去人口密集地方面优于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具有早期散发,后期聚集性发病,人传人感染的强传染性。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早期诊断、早期隔离、综合治疗,积极控制慢性基础疾病对控制新冠肺炎病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COVID-19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了解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基于此,本文对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阐述,比较冠状病毒科与非冠状病毒科,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影像学的差异,以期帮助放射科及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也严重影响抗击疫情非一线科室的日常医疗运行。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病房运行的相关经验,针对妇科病房收治患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需的医务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应用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的讨论和建议,以期做到在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前提下患者的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方法 将某院留观的COVID-19疑似患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列为确诊病例组(确诊组),2019-nCov核酸检测至少二次阴性,经上海市静安区专家组会诊后予以排除的患者列为排除病例组(排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 确诊组14例 患者中,男女性别比1.33∶1,年龄中位数为 51.5(38.3,63.0)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0例(71.43%);排除组 84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0.95∶1,年龄中位数37(29.0,59.75)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4例(16.67%);两组在年龄分布、流行病学史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居住地分布以及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数占比高于排除组(92.86% VS 7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的患者数占比低于排除组(P=0.001)。两组胸部CT结果比较,确诊组患者磨玻璃样渗出影、斑片渗出影等改变所占的比例高于排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由散在或多发肺炎进展为 磨玻璃样肺炎的中位时间为3(2,5)d。结论 患者年龄、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白细胞计数、淋巴 细胞百分比,肺部磨玻璃样等CT表现是 COVID-19的特征因素,临床医生在诊疗时应加以甄别,进一步提高 COVID-19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状况,为后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和心理压力相关量表。结果 对感染的焦虑因子得分比较: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医生(t=2.471,P=0.007)。疲乏因子得分比较:已生育高于未生育(t=2.474,P=0.016);护士高于医生(t=2.714,P=0.009);非感染专业高于感染专业(t=-2.513,P=0.015)。工作负担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5.236,P<0.001)。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2.039,P=0.046);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13)。支持系统因子得分比较:感染专业高于非感染专业(t=2.371,P=0.021);按级别进行防护高于未按级别进行防护(t=2.153,P=0.035)。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8,P<0.001)。结论 为使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已生育的医护人员以及非感染专业的支援人员在有利的工作环境中以最小的压力应对大流行,应及时更新和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PJP规范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6月凉山州布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等资料。结果 101例AIDS合并PJP患者中,78.2%(79例)为中青年男性,72.3%(73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69例)、发热(17例)、咳嗽(15例)等。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aO2<60 mmHg),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为(527.4±85.7)U/L。合并其他肺部感染(细菌或结核)现象常见(3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200个/μL,90例),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严重。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影,可见从肺门开始的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间质浸润。结论 AIDS合并PJ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呼吸系统损伤最常见,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影响AIDS合并PJP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株洲市80例确诊为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组、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0例 确诊患者中,湖北疫区来源22例(27.5%),非湖北疫区来源58例(72.5%),其中有明确接触传染源者45例(56.3%),无明确接触史者13例(16.3%)。聚集性疫情共17起,涉及病例55例,湖北输入性聚集疫情4起,病例9例,其中家庭聚集3起;本地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6例,家庭聚集10起,社交聚集2起,朋友聚餐1起。8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7.5岁;男女比例为1 ∶1;22例患者(27.5%)合并基础疾病,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轻型病例8例(10.0%),普通型55例(68.8%),重型11例(13.8%),危重型6例(7.5%)。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更高,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者78例(97.5%),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20例(25.0%);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清蛋白均低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均P<0.05),多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11.3%)患者无肺炎表现,15例(18.8%)患者肺部单侧受累,56例(70.0%)患者肺部双侧受累,17例(100.0%)重型、危重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可作为临床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冠肺炎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依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全省365所医疗机构每周二、五上报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由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收集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7日-3月3日全省共上报29例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男性5例(17.24%),女性24例(82.76%);平均年龄(32.39±6.95)岁;主要为护士22例、医生4例,其中24例医护人员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支援人员。主要暴露地点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26例)。高风险暴露12例(41.38%),中风险暴露14例(48.28%),低风险暴露3例(10.34%);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18例,62.07%);操作环节以采静脉血(5例,17.24%)、采动脉血气分析(4例,13.79%)最常见;暴露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18例,62.07%);发生新冠肺炎救治相关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7例暴露时为二级防护(93.10%)。19例职业暴露源为患者,其中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9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及时上报其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保健科等部门,截至3月17日,均已超过14 d隔离观察期,有1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新的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可发生暴露后感染,提高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下的操作水平,提供高质量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群众居家隔离防护依从性及其对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发送问卷到微信及朋友圈,以滚雪球的方式进行匿名线上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4-6日。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居家隔离防护知-信-行问卷,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群众居家隔离防护依从性及焦虑程度。结果 共调查454名人员。被调查人员SAS焦虑程度平均得分为(38.74±8.46)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信-行调查得分分别为:知识知晓程度(24.70±3.96)分,信念态度(12.75±1.10)分,行为依从性(65.54±5.02)分;行为依从率为93.63%。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群、家中居住人口数量、是否接触感染者或疑似患者人群的SAS焦虑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群的行为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焦虑程度与信念态度、行为依从性呈负相关(P<0.01);知识知晓程度与信念态度呈正相关(P<0.01);信念态度与行为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 群众居家隔离防护期焦虑情绪较明显,并与群众居家隔离防护知识知晓程度、信念态度、行为依从性有着紧密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