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区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原学分布,为化脓性肝脓肿的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193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细菌学结果,将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肝脓肿(KP-PLA)设为KP-PLA组,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肝脓肿(EC-PLA)为EC-PLA组。分析其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 193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160例行病原学培养,76例占47.5%培养阳性,肺炎克雷伯菌(55例,72.4%)为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次之(10例,13.2%)。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肝脓肿与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肝脓肿两组数据比较发现,糖尿病在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肝脓肿组占比更高,而肝胆系统手术、恶性肿瘤占比相对较低(P<0.05)。肺炎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佳,6例大肠埃希菌(6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本研究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结论化脓性肝脓肿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次之,该菌常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的最主要病原体,临床上却鲜有报道合并脓毒症的资料。本研究旨在评估KP所导致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caused liver abscesses,KPLA)患者合并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了2013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的206例KPLA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分析了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KPLA致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平均年龄更大[(64.5±13.6)岁vs.(59.8±10.3)岁,P=0.006)、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2.6±12.3)d vs.(16.3±9.4)d,P=0.000)],更容易继发KPLA侵袭性综合征(15.7%vs. 1.5%,P=0.000)、感染性休克(11.4%vs. 0.7%,P=0.001)和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化脓性肝脓肿CT表现特点.方法 对10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进行增强CT检查,并对病灶大小、数目、肝叶分布、囊实性、单/多房以及病灶内是否含气等表现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105例中5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53例为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肝脓肿;两组肝脓肿的CT表现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呈实性表现的25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实性者14例,分别占48.08%和26.42%(P=0.022);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呈多房性改变的27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多房性者17例,分别占51.92%和32.08%(P=0.039);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病灶内不含气的有44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病灶内不含气的有30例,分别占84.62%和56.60% (P=0.002);在两组病例中脓肿大小、数目、肝叶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肝脓肿,单纯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特征为实性、多房性和病灶内不含气.  相似文献   

4.
88例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患者脓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谱.方法 取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为肝脓肿行穿刺引流采集的脓液标本进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2-2007年在肝脓肿感染中革兰阴性菌居多,占84.09%,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尤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占69.32%,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占15.91%;药敏结果 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整体上升趋势,近年来革兰阴性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阳性率改变而改变.结论 6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ESBLs为细菌耐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提高用药水平.方法 对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原菌感染部位:泌尿道5例;呼吸道20例;胆道8例;未明3例;36例中医院感染11例,占30.6%,36例血培养显示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其中18例有肝脓肿,占50.0%,20例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占55.6%;36例败血症患者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莫西沙星联合应用,治疗后4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强有力的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患者的发病数不断增加,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广泛关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高黏液表型和高毒力的特征,可引起免疫力正常的患者发生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如肝脓肿、肺炎、化脓性眼内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本文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及毒力因子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60例,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血液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88.37%,以肺炎克雷伯菌33株为主,革兰阳性菌5株占11.63%;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较低。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治疗时应足量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3):105-107
目的了解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0岁(81例)组和≥60岁(71例)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分析出现脓毒性休克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性别比2.6∶1;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占49.3%(75/152);≥60岁患者更易合并胆道疾病和高血压,白蛋白水平更低,影像学显示更易合并脓肿腔内积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原体阳性,是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易合并基础疾病,且影像学上常有积气表现,老龄和病原体阳性与脓毒性休克相关,需积极有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呼吸系统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基因分布特点和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24例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48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为观察组,376例普通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毒力质粒pLVPK基因中质粒特有序列(rep)、促荚膜合成因子(rmpA)以及铁载体Aerobactin(iuc)等分子基因的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来源、基础疾病、住院天数、痰培养混合菌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最高体温以及胸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基因分布特点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rep、rmpA以及iuc阳性率分别为89.86%(133)、79.73%(118)、91.89%(13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83.24±12.2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5.59±27.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分别为90.54%和97.60%。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较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毒力质粒pLVPK基因阳性率高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69例DPHA与134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多见于中年女性,多位于右肝,多为直径5~10 cm的单发脓肿.NDPHA患者腹痛症状较DPHA患者明显,低蛋白血症(<30g/L)、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DPHA患者(P<0.05).两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DPHA患者和NDPHA患者分别以肝动脉、胆源性为主要感染途径.隐匿性肝脓肿感染途径在两者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单用抗生素、脓肿穿刺排脓或穿刺置管引流、开腹手术等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HA患者住院时间>3周者比率明显高于NDPHA患者(P<0.05).结论 DPHA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不典型,且更容易合并并发症.及时控制血糖、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并适时脓肿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6株CRKP均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A2、wcaG、ybtS、aerobactin、iutA、iroN、ycfmrkD、mrkA、silS、uge、Plvpkfim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W为86.11%;fimA、mag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 96.88%(31/32),K24 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 99%同源。结论 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12.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病原菌,其毒力强,更易引起社区感染,患者感染hvKP后预后差、病死率高。令人担忧的是,高耐药的hvKP已经出现,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综述了hvKP的临床鉴定和主要的毒力因子,以及耐药菌株和高毒力菌株的重叠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耐药、毒力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安徽省某教学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并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拉丝试验及检测毒力基因筛选出CR-hvKP,按1∶1配比选取与CR-hvKP同病室或相近时间内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non-hvKP)作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分析CR-hvKP及对照组CR-non-hvKP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及ST分型,比较两组菌株间的差异。结果 共分离512株CRKP,其中CR-hvKP 30株,CR-non-hvKP 482株。CR-hvKP感染患者多为老年(20例,66.67%),存在呼吸系统疾病(29例,96.67%)、消化系统疾病(12例,40.00%)、感染性休克(10例,33.33%)、侵入性治疗(23例,76.67%)以及高病死率(20例,66.67%)。CR-hvKP对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9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33%,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与C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下呼吸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基因型及主要毒力因子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某院VAP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KP),比较CRKP组与碳青霉烯非耐药KP组(nCRKP组)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新型标志物PEG-344在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经典肺炎克雷伯菌毒力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2021年某院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大蜡螟毒力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分组,将菌株分为高毒力组和经典组;进一步进行黏液丝试验、wzi基因测序和毒力基因检测p(rmpA、prmpA2、PEG-1631、PEG-589、PEG-344)。结果 共收集肺炎克雷伯菌36株,根据大蜡螟毒力试验结果将其分为高毒力组16株,经典组20株;高毒力组黏液丝阳性菌株占87.50%(14株),经典组黏液丝阳性菌株占15.00%(3株);毒力基因PEG-344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经典的独立标志物prmpA、prmpA2。除1株经典组wxwh3(wzi-2)菌株PEG-344阳性以外,其余菌株PEG-344结果与毒力分组完全一致。结论 内膜转运蛋白编码基因PEG-344能更准确地鉴别高毒力菌株,及时提醒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医生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黏液表型、毒力基因预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广东省4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拉丝试验判断菌株黏液表型,检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情况,采用蜡螟模型计算菌株的半数致死率(LD50),比较不同高黏液(hm)表型和毒力基因型菌株LD50。结果 共收集194株肺炎克雷伯菌,拉丝试验阳性菌株占40.2%(78株)。蜡螟试验结果显示,仅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阳性菌株LD50低于相应的阴性菌株(P<0.05)。iucA+iroB+fimH+hm全阳性组(n=58)、iucA阳性+iroB阳性+fimH阳性+hm阴性组(n=23)、iucA+iroB+fimH+hm全阴性组(n=28)3组LD50分别为(5.39±0.71)、(5.44±0.62)、(5.83±0.64) log10 CFU/mL,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但前两组分别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黏液表型菌株中血清型K1、K2、K57检出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仅依据高黏液表型预测hvKp准确性较低,与高黏液表型相比,毒力基因iucA+、iroB+、fimH+预测hvKp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6年海南省某医院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临床分布、荚膜分型、分子分型、毒力基因携带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该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黏液拉丝试验选取hvKP,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与普通肺炎克雷伯菌(cKP)比较;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菌株进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分离hvKP 84株,其中主要标本来源为痰(45株);K1和K2是hvKP的主要荚膜型,ST23、ST65和ST86是hvKP的主要ST型;rmpA、aerobatin、allS、kfuBC和cf29a在hvKP中的携带率分别为90.48%、96.43%、42.86%、66.67%和53.57%,均高于cKP,PFGE发现allS基因仅存在于K1型;hv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低于cKP。结论痰是hvKP菌株,尤其是K1型hvKP的主要标本来源;超过90%的hvKP菌株携带rmpA和aerobatin基因,allS基因仅存在于K1型hvKP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某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VITEK2 Compact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确定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acc(6’)Ib-cr携带情况,通过质粒接合试验验证PMQR基因的水平转移。结果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5.56%~33.33%。acc(6’)Ib-cr基因检出率最高(87.72%),其次为qnrB(77.19%)和qnrS(17.54%),有2株菌携带qnrA基因(3.51%),未分离出qepA基因,菌株同时含有2种或3种PMQR基因(84.21%)。8株接合成功的菌株均存在PMQR基因转入,但喹诺酮药物对其最低抑菌浓度无明显改变。结论虽然该院CRE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但对喹诺酮类药物仍存在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