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多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中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情况,了解其防护现状与特点。方法由经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随机抽取30所医院及院区的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记录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防护用品选择及穿戴的情况,并通过问卷星填报。结果此次调查发现参与新冠肺炎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均接受防护用品使用及其穿脱流程的理论及实操培训,95.56%(2 433人)的医务人员在穿脱防护用品时有专人检查或督导。86.57%(2 204人)选择同时佩戴两层口罩,其中选择同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的医务人员最多(1 621人,63.67%,);57.50%(1 464人)的医务人员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屏,42.50%(1 082人)同时使用护目镜及防护面屏;95.25%(2 425人)的医务人员同时穿医用防护服及一次性隔离衣;96.62%(2 460人)的医务人员同时穿靴套及鞋套;戴两层帽子的医务人员比例最高,占70.54%;戴双层手套的医务人员比例亦最高,占57.31%。结论此次援鄂医疗队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有效地预防了新冠肺炎感染,实现了4.26万援鄂医疗队员的"零感染"。但部分防护用品仍存在叠穿或叠加使用的现象,如何适度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有待规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进行医疗救援,感染控制(感控)人员是援鄂医疗队不可或缺的力量。做好感控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队员被感染的风险。本文基于实践,总结援鄂医疗队中感控人员开展感控工作的经验,包括成立感控小组、进行感控培训、制定驻地感控措施、感染和暴露的监测处置、优化三区布局和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流程、督导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指导清洁消毒、制定各项疫情时期的感控制度,以及督导临床感控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湖北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建多批医疗队驰援,执行医疗救治援助任务。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疗队出发前准备、援助期间的管理以及全方位激励医疗队员,加强综合支持保障的做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前后方统筹协调机制、成立专项资金、争取激励政策和加大考核奖励力度等完善管理的建议,以期对其他医院开展援助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体化头面部医用防护用品,以解决个人防护用品存在舒适度不高、穿脱时间过长以及穿脱步骤过多等问题。方法:将面屏、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及防护服头部部分设计为一体,并与防护服无缝连接,口罩边缘采用气囊结构使密封更加完好,面屏采用阔视野,高清晰,防雾效果好的材料。结果:经检测,一体化头面部医用防护用品增强了防护效果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滤过率;减少了穿脱防护用具时间约18 min,约占4种穿脱流程总时间的32.7%;避免了面部口罩压痕和护目镜长期佩戴带来的不适,有效解决了视野不清晰、压痕及护目复消等不利后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舒适度和有效工作时间。结论:一体化头面部医用防护用品可增强防护效果,减少穿脱防护用具的时间,避免面部口罩压痕和护目镜长期佩戴带来的头晕、视野不清晰及压痕等,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舒适度和有效工作时间,对目前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扩散速度快,防护物资消耗量和需求量骤增,全国各级医院都面临医用防护物资紧缺问题。针对防护物资紧缺现状,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岗位防护标准,严格防护物资管理,完善物资请领审批流程等举措,对防护物资进行科学管控、合理调配,保证了诊疗工作正常开展,保障了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各省市医疗机构纷纷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这是我国近年来首次以异地大规模派驻医疗救援队的形式进行灾害救援.救援队的组建、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对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构成了新的挑战.据此,总结了某驰援医院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 system,I...  相似文献   

7.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响应国家号召,江苏省人民医院紧急组建了一支由208人组成的重症医疗队驰援武汉,先后整建制接管了一所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综合医院1个重症监护病区以及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的2个重症监护病区.经过2个月的奋战,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整支队伍做到了零感染,同时做好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以下简称感控),保障了患者安全.研究从医疗队驻地感控、感控制度制定、培训与考核、感控流程优化、感控相关突发事件处置、高感染风险任务保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患者感控、信息化感控、研发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审核等方面,总结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感控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驰援武汉抗疫医务人员对正确穿脱防护用品了解情况以及疫区感染防控知识需求。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依托网络平台对安徽省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相关需求及心理负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625名医务人员,调查对象以女性为主(66.88%),年龄主要为30~39岁(57.60%)。医疗队员来源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呼吸科(分别为151、131名)。在疫区实践操作培训前有590名(94.40%)医务人员接受过防护用品理论和操作视频培训,但还有35名(5.60%)之前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在对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依赖情况的调查中,6个条目的回答结果中希望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给予指导帮助的均占98%以上。66.08%的医务人员在疫区实践操作前有担心害怕的感觉,71.68%的医务人员存在可能暴露后的恐惧和心理阴影,91.20%的医务人员希望建立一个医院感染的心理咨询平台,91.36%的医务人员在疫区实践操作培训后担心害怕的感觉减轻。护理专业人员在疫区实践操作培训前有担心害怕的感觉、存在可能暴露后的恐惧和心理阴影、希望建立一个医院感染的心理咨询平台的比率(68.76%、74.19%、92.84%)均高于临床及影像专业人员(59.26%、65.43%、8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在医疗队员入岗前进行穿脱防护用品实操演示培训,建立标准流程,指导落实驻地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消毒方法与注意事项,能够明显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负担,使其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暂无特效药能够治愈的情况,做好医疗物资供应、保障医务人员防护安全、助力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是医院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防控实践经验,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在医用防护用品和医疗设备专项管理上的举措,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蔚 《医疗装备》2021,(5):8-10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面对此次疫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积极应对,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通过完善组织管理、制定疫情期间防护物资配置规定、每日盘点防护物资库存量、监测防护物资日消耗量、拓展防护物资供应渠道、做好防护物资的每日统计上报工作,保障防护物资的供应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几种防雾方法对新冠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使用护目镜的防雾效果。方法 采用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碘酒涂抹法、洗手液涂抹法、洗洁精涂抹法4种防雾方法各处理护目镜10副,医务人员佩戴处理后的护目镜在新冠隔离病房开始一线工作,调查其工作2、4、6 h后护目镜起雾情况,比较4种方法的防雾效果。结果 4种防雾方法不同时间段起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效果欠佳,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7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10副护目镜均起雾;碘伏涂抹法略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2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7副护目镜起雾;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防雾效果较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无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分别有3、2副护目镜起雾。结论 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可用于医用护目镜的防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现状,为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及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保障及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30所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并对其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评价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纳入120所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6所,二级医疗机构84所)内镜中心(室)共计1 318名护理人员,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149名,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入职前培训率为28.19%(42名)。全自动洗消机配置率为35.00%(42所),27.50%(33所)的医疗机构防护用品配置齐全,三级医疗机构在内镜设计布局、基础设施设备(除清洗消毒间通风设备外)等方面均优于二级医疗机构(均P<0.01);60.00%(72所)的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液一镜一换,三级医疗机构优于二级医疗机构(P<0.01);19.17%(23所)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37.50%(45所)医疗机构有清洗质量监测,92.50%(111所)医疗机构有消毒质量监测。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重视不够,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欠规范,需要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监管力度,解决质量控制监管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快速掌握个人防护用品(PPE)规范穿脱流程的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方法 某院于2020年1-2月,先后分两组对344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PPE穿脱流程技能培训。第1组为其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209名,第2组为援鄂医疗队、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135名。两组共同培训科目为理论知识学习、视频学习、操作培训,第2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区现场教学科目,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PPE穿脱合格率及学习曲线。结果 第2组PPE穿脱操作考试合格率高于第1组(90.37% VS 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医护人员的PPE穿脱流程技能学习曲线操作9次进入稳定期,学习曲线随操作次数的增多操作正确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训练操作达15次后达到熟练期;而第1组其学习曲线需操作13次才达到稳定期,进入熟练期需21次。结论 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房现场教学科目可以缩短医护人员PPE穿脱技能学习曲线,有助于医护人员尽快掌握PPE穿脱操作技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某驰援武汉医疗队感染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定点医疗机构某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驰援该定点医疗机构的武汉医疗队通过风险识别寻找风险点,在线问卷工具评估队员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梳理医疗队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流程,制定接触风险识别表。采用在线问卷评估队员风险,发现4名队员可能有接触风险。再次访谈4名队员,综合判断,排除4名队员暴露高风险并强化感染防控措施。经过14 d的观察,截至2月22日该医疗队队员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在疫情期间,开展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不同手卫生方式和干手措施对手卫生效果的影响,提高手卫生质量。方法 选择河南省8所哨点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比较不同手卫生方式及干手措施的手卫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699人次,执行手卫生者572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81.83%。洗手是最常用的手卫生措施,占39.34%。监测结果显示,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的合格率最高,为97.92%,不同手卫生方式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03,P<0.001)。干手措施以自然风干为主(79.37%),一次性纸巾、自动风干机和其他方式所占比率分别为14.69%、1.75%和4.20%。不同干手措施后的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洗手组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别中,均为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80.70%、96.30%。结论 涂抹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效果可靠,最佳干手措施应首选一次性干手纸巾。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病例,为做好救治工作,全国万名以上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驰援湖北承担病例的诊治工作。医务人员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做好医务人员驻地感染防控的管理,防止在驻地发生感染传播事件是援鄂医疗队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管理要求、个人清洁与物品消毒、生活中的感染防控、环境消毒与空气净化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外派医疗队伍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发区救治患者的重要使命,对外派医疗队伍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外派医疗队伍物资供应保障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针对外派医疗队应急物资需求量大及储备不足、采购和运输难度较大、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基于医院内部与外派医疗队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公共区域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状况。方法对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外来就诊者及其陪同人员随机开展问卷调查,并现场查看、记录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医疗废物桶与生活垃圾桶内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85.42%(82/96)的被调查者为初中及以上学历。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59.38%知晓医院医疗废弃物有"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之分,33.33%知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分别丢入哪种颜色的医疗废弃物桶和包装袋,29.17%认为医疗废物可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次利用,77.08%认为所在医院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标识不明显,9.38%曾接受过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方面的宣教,65.63%愿意今后在就医过程中主动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置;现场查看公共区域医疗废物桶与生活垃圾桶内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情况,发现41.18%的生活垃圾桶内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现象,83.33%的医疗废物桶内存在生活垃圾混入现象。结论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现象严重,应实施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公共区域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