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通过整理藏药和羌药交叉使用品种,分析藏医和羌医对药材临床使用的异同。方法 查阅《中国民族药辞典》,以拉丁文字母A-Z顺序筛选藏药、羌药交叉使用品种,统计其药名、拉丁学名、科名、药用部位、功效、治疗疾病系统,分析交叉使用品种的药用部位及疗效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治疗疾病特点。结果 共整理出206种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其中植物药174种、动物药22种,矿物药5种,其他类5种,科分布区类型占比最多的为世界广布型。藏药以果实及种子类、花类、皮类、茎木类较多,羌药以根及根茎类、全草、全株、叶类较多。交叉使用品种中功效相似或主功效有交叉的品种占比近82.04%,主功效不同的品种占比约17.96%。藏药功效包含羌药功效的药材比例较大,藏药突出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羌药在骨折等骨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优势,藏药治疗疾病类型普遍比羌药广泛。结论 藏羌交叉使用品种功效相似性明显,差异性不可忽略,分析认为两个民族用药经验历史上有过交流与借鉴。本研究为藏医药与羌医药源流探索提供了路径;亦为进一步开发藏羌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细叶益母草引种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光宏  陈叶  毛晓春  张永虎 《中草药》2005,36(7):1082-1083
细叶益母草L eonurus sibiricus L.为唇形科益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和果实入药,味苦、性辛、微寒。具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之功效[1]。主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等症;外用治疮疡肿毒。据《中药大辞典》(1999)、《中药志》(1988)记载:细叶益母草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月桂酸、亚麻酸、油酸、甾醇、维生素A、芸香苷等黄酮类成分;且作益母草入药,功效与益母草相同[2~4]。河西走廊是细叶益母草的主产地之一,野生细叶益母草含水苏碱高达0.5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柴胡功效演变与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总结柴胡功效的演变,并分析其与柴胡入药品种及入药部位间的关系。结果:《神农本草经》时期应用的柴胡品种已不可考。唐代以后,狭叶柴胡、银州柴胡被认为是柴胡上品,而银柴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亦被当做上品柴胡应用,这有可能成为柴胡出现"补虚劳"功效描述的原因。古来柴胡皆以根入药,清末以来,在长江一线逐流行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同时期兴起的"柴胡劫肝阴"之说或许与入药部位的改变而造成的有效成分改变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历代对柴胡功效认识的不统一,有可能是不同时期内应用柴胡的品种及入药部位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了茜草科瑶族药材(以下简称"瑶药")的药用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分析的方法对瑶族医药进行考证。结果茜草科瑶药共有22属76种(含变种),涉及47个品种,包括单基原27种、多基原20种、瑶药特有19种,其中5种为常用药(俗称"老班药"),与其他民族交叉用药28种(59.57%),其中33种以全株或全草入药(70.2%),仅13种为各级药材标准所收载,瑶药标准仅收5种,占老班药的4.8%。茜草科瑶药常以功效或药用部位命名,而同一药材名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均与中药药用部位不尽相同。结论瑶药茜草科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尚不规范,质量标准尚不健全,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从鲜益母草胶囊的研制谈中药鲜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鲜益母草胶囊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通过大量鲜品、干品的药理药效比较研究,借助现代科技进行工艺革新后研制出来的一个“鲜草入药”的中药新药。该产品的成功开发,为中药鲜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从鲜益母草胶囊出发,介绍鲜药的特点、研究应用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鲜品开发的研究思路。1 鲜益母草胶囊介绍益母草,又名益母蒿、坤草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nsheterphyllusSweet的干燥地上部分。有活血调经、祛  相似文献   

7.
细叶益母草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叶  罗光宏  张永虎  毛晓春 《中草药》2005,36(9):1401-1402
细叶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 L.为唇形科益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80cm。全草入药,味苦、辛,性微寒。具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之功效。河西走廊是细叶益母草的主产地之一,野生种中盐酸水苏碱质量分数达0.56%,明显高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记载的益母草生物碱质量分数限度(0.4%),其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8.
霍忠超  熊南燕  苏县辉  王雪玲 《河北中医》2010,32(3):420-422,F0003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在传统使用中存在着名称繁多,使用混乱等情况。夏至草及錾菜的饮片性状与益母草相近,历史上曾以百花益母草的名称人药。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对三者进行了基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巴戟天-续断-益母草"组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等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得PCOS肾虚血瘀型核心组药巴戟天-续断-益母草;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raditional ...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是著名的经产良药,具有"调经"功效,自古以来是治疗妇人"经产带下"之良药。子宫是益母草"调经"功效的重点靶器官。本文通过对益母草对子宫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梳理,显示益母草对子宫有双向调节子宫收缩活动、调节子宫肌电、保护子宫内膜和促进子宫内膜复旧、抗子宫内膜炎等多种作用,其作用的发挥与益母草的入药品种与炮制、提取成分和子宫状态密切相关。本文对指导益母草质量提升和临床应用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四川德昌"傈僳族端午节药市"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整理并记录傈僳族具有其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和运用经验,促进傈僳族传统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方法:基于民族植物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考证、实地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标本采集和植物分类学鉴定。结果:德昌"傈僳族端午节药市"出售的药物种类繁多,共记录了106种植物药;从中整理鉴定药用动植物共计77种,隶属42科,70属;对民族药名称、基源、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进行编目;对德昌县"傈僳族端午节药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傈僳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建议。结论:端午节药市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传统医药文化现象,四川省德昌"傈僳族端午节药市"已有5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地域民族特色浓厚,汇集了当地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民族药用动植物知识和经验。相对于传统中医药,傈僳族端午节用药特色鲜明,体现为就地取材,强调时令,喜鲜用,多单方,入药部位异于中药,用法上以内服食疗为主,药浴外敷为辅,侧重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跌打损伤。本文将为系统研究傈僳族特色民族医药提供第一手材料,对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草果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常作为香辛料使用,而对其药用价值重视不高,草果除临床应用还有重要的防治疫病价值。现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及现代文献,以探究草果本草古今应用规律。主要以朝代为顺序阐述历代医家对草果认识的演变发展,并结合现代文献深入探索,重点阐述草果功效、性味归经、使用注意及现代药理药化研究结果,从治疟、治疫、治脾、治胃湿积滞4个方面归纳草果功效,总结临床常见药对及现代临床应用,并从中药、方剂以及现代运用角度认识草果防治疫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纳西族药用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研究”项目调查所得的丽江纳西族民间验方进行整理与分析,为传承和保护纳西族医药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对验方的组成药材进行基原鉴定,对药材的地方用名、别名予以规范和统一。将民间验方按照病证归属分类整理,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验方的药物频次、主治疾病及常见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鉴定972味药材的基原,对734味药材进行了药名规范,整理纳西族比较有特色的药材27种。2019首验方中共使用了855味药材,主治疾病涉及16个大类,验方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脏腑病及相关病、外感病、中毒及意外伤害病。治疗温疫病、脾系病的验方中主要使用中药或者与中药同名但基原有差异的地产药材,治疗创伤病的验方中多用地产药材。结论 通过药材基原鉴定、药名规范化和数据挖掘,整理了纳西族民间验方中比较有特色的药材品种、用药有地域特色的疾病,总结了验方治疗常见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特有植物的分类、分布和药用类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安徽特有药用植物资源,供区域性中药研究之用。方法:对安徽药用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和资料整理研究。结果和结论:安徽共有特有药用植物109种,它们隶属于37科,其中以马兜铃科、毛茛科、景天科、葫芦科、唇形科及小檗科、菊科、兰科等的特有植物药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畲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应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清我国畲族常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及畲族特有药用植物品种。对全国25个畲民主要居住的县(市)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民间畲医药人员提供的处方、治疗案例、用法用量、常用畲药和药物标本,同时调查其分布情况、生长环境,记录植物特征,拍摄图片、GPS数据及航迹,采集新鲜腊叶或植物标本。结果收集到畲族民间用药1 600个品种、病名450个和处方1 016个;其中畲族常用药用植物520种,主要生长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海拔200~1 500 m;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药用)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药用)15种,畲族特有药用植物11种;分属于144科、312属、494种、2亚种、17变种、3变型和1栽培变种;畲族民间药物使用方法不同于中医和其他民族医药。通过调查,查清了我国畲族常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民间应用情况和常用药物,查明了珍稀濒危畲族药用植物和畲族特有药用植物,为今后畲药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半枫荷类药用植物的种类很多,涉及5科6属12种,是形态特征或临床功效相似的一类植物,大多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是一类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植物群。临床上以金缕梅科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五加科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及梧桐科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为常用且以S.cathayensis的抗风湿作用最佳,广泛使用于苗族、瑶族、畲族、壮族等多个民族,有着悠久的临床用药历史和确切的疗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方面的疾病,但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且有混用和乱用的现象,因此亟需对它们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性研究。本文对临床上3种常用半枫荷类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期为该类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临床用药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贞芳  刘勇  王晓琴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48-4552
通过野外资源调查、整理各大标本馆标本原始记录和查阅文献记载等方法,系统整理、总结、归纳了列当属、肉苁蓉属和草苁蓉属民族药用植物种类、功效及民间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列当属6种药用植物在4个少数民族间作为7种民族药应用,草苁蓉属2种药用植物在8个少数民族间作为10种民族药应用,肉苁蓉属2种药用植物在3个少数民族间作为3种民族药应用,且同种药用植物常作不同民族药;发现3属植物的传统疗效主要集中在补肾壮阳、止血和止痛3个方面,并且该传统疗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因此深入研究植物种类丰富的列当属植物资源对缓解肉苁蓉植物资源匮乏局面和扩大药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Ethnopharmacology and drug discov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hnopharmacology and natural product drug discovery remains a significant hope in the current target-rich, lead-poor scenario. Many modern drugs have origi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ology. Traditional Indian Medicine - Ayurved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great living traditions. Considerable research on pharmacognosy,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s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Ayurvedic medicinal plants. Sever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examined cytoprotective, immunomodulatory and immunoadjuvant potential of Ayurvedic medicines. The ethnopharmacology knowledge, its holistic and systems approach supported by experiential base can serve as an innovative and powerful discovery engine for newer, safer and affordable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9.
益母草为川产道地药材,成功选育四川省乃至全国首个益母草新品种"川益1号",填补了益母草在品种选育方面的空白,为四川以及全国益母草的种植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完成了益母草野生变家种的抚育工作,首次在四川凉山州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季,并进行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为益母草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