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2021年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老年CA-BS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在院30天的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影响CA-BSI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575例老年CA-BSI患者,其中生存组535例,死亡组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A-BSI患者死亡与性别、年龄、血液透析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管、合并心脏病、血清蛋白、肌酐、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有关(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62,95%CI:1.016~1.109)、SOFA评分高(OR=1.161,95%CI:1.067~1.262)、使用糖皮质激素(OR=6.006,95%CI:2.441~14.774)是老年CA-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蛋白正常(OR=0.942,95%CI:0.891~0.995)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老年CA-BSI患者死亡风险高,需要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以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单元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住康复科后再发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形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康复干预措施等。结果 共调查269例患者,再发肺部感染167例。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清蛋白(95%CI:0.750~0.883,OR=0.814)、GCS<8分(95%CI:0.176~0.571,OR=0.317)及昏迷时间≥ 3周(95%CI:1.637~10.752,OR=4.196)是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69例患者共检出245株病原菌,居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7株,31.43%)、鲍曼不动杆菌(70株,28.57%)、肺炎克雷伯菌(40株,16.32%);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3株,49.22%)、铜绿假单胞菌(29株,22.66%)、肺炎克雷伯菌(20株,15.62%)。结论 对于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积极改善意识水平,纠正及预防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陕西省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0-2013年陕西省孕满28周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1.76,95%CI:4.46~106.25)、不良孕产史(OR=11.88,95%CI:9.14~15.45)、家族出生缺陷史(OR=6.15,95%CI:2.66~14.23)、双胎(OR=5.74,95%CI:3.34~9.86)、母亲为工人(与其他职业比,OR=2.47,95%CI:1.30~4.68)或农民(与其他职业比,OR=1.91,95%CI:1.14~3.20)、产检<4次(与产检>7次者比,OR=1.84,95%CI:1.28~2.64)、职业危险暴露(OR=1.74,95%CI:1.26~2.42)、母亲来自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者比,OR=1.65,95%CI:1.20~2.28)、母亲居住农村(OR=1.75,95%CI:1.13~2.71)、围孕期使用药物(OR=1.64,95%CI:1.26~2.13)是体表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围孕期服用铁剂(OR=0.46,95%CI:0.21~0.99)是体表先天畸形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来自关中地区、农村、农民或工人、不良孕产史、家族出生缺陷史、双胎、产检<4次、职业危险暴露、使用药物、妊娠期患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增加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 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颈动脉斑块(CP)在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流行概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2016年依托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江苏省6个项目点筛查出的11 39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以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探讨CP的流行概况,对CP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59.4±8.9)岁,男性4 821例(42.3%)。颈动脉异常5 971例(52.4%),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 782例(15.6%),CP 3 811例(33.5%),颈动脉狭窄378例(3.3%)。高龄(OR=2.253,95%CI:2.127~2.386)、城市居民(OR=2.622,95%CI:2.375~2.895)、高血压(OR=1.439,95%CI:1.195~1.732)、吸烟(OR=1.441,95%CI:1.259~1.650)、脉压差增大(OR=1.270,95%CI:1.198~1.347)、FPG升高(OR=1.109,95%CI:1.059~1.161)、LDL-C/HDL-C升高(OR=1.225,95%CI:1.164~1.288)增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发生CP的风险,女性(OR=0.558,95%CI:0.494~0.630)、高BMI(OR=0.948,95%CI:0.904~0.994)、较高的文化程度(OR=0.708,95%CI:0.531~0.945)和较高的家庭年收入(OR=0.773,95%CI:0.669~0.894)则降低其风险。结论 江苏省超一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异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吸烟是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 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 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 (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 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住院时长的因素。方法 收集广州市6家综合三甲医院≥40岁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基础疾病及诊治情况,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6 231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平均年龄(69.87±12.32)岁,其中男性3 583例(57.5%),基础疾病以高血压(31.8%)、糖尿病(16.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较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菌(25.4%)及真菌(14.9%)感染较多,97.7%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OR=1.005,95%CI:1.001~1.009)、吸烟史(OR=1.292,95%CI:1.159~1.441)、肿瘤(OR=1.217,95%CI:1.022~1.449)、充血性心力衰竭(OR=1.323,95%CI:1.076~1.626)、使用糖皮质激素(OR=1.744,95%CI:1.545~1.969)及转入ICU(OR=2.724,95%CI:2.031~3.654)为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有多种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等较为常见,年龄、吸烟史、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转入ICU等为患者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成年人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项目点53 260名30~79岁常住居民基线调查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关系。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3%,入睡困难、容易早醒和经常打鼾的比例分别为7.2%、10.0%和29.5%,22.6%的调查对象报告睡眠时间≤6 h。经多因素模型调整后,入睡困难(男性:OR=1.63,95%CI:1.30~2.05;女性:OR=1.48,95%CI:1.27~1.73)、容易早醒(男性:OR=1.37,95%CI:1.12~1.68;女性:OR=1.31,95%CI:1.14~1.51)和经常打鼾(男性:OR=1.16,95%CI:1.00~1.34;女性:OR=1.39,95%CI:1.23~1.57)均与糖尿病罹患风险存在关联。女性服用助眠药物与糖尿病的患病相关(OR=1.42,95%CI:1.06~1.92)。与睡眠时间8 h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 h)与男女性糖尿病患病均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分别为1.37(95%CI:1.17~1.60)和1.24(95%CI:1.08~1.41),睡眠时间过长(≥9 h)与糖尿病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早醒、药物助眠、经常打鼾和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病未见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MP25,P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OR=3.96,95%CI:2.30~6.83)、同住(OR=6.41,95%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OR=3.06,95%CI:1.29~7.25)和教师(OR=4.94,95%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14年新报告、年满18周岁且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根据确证阳性后1年内配偶变化情况分为“离异或分居”和“已婚有配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者与配偶离异或分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31 708个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有22.5%(7 134/31 708)确证阳性后1年内离异或分居。81.6%(25 864/31 708)感染者的配偶1年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其中10.0%(2 599/25 864)离异或分居;18.4%(5 844/31 708)感染者的配偶1年内未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有77.6%(4 535/5 844)离异或分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配偶未检测的感染者中,≥46岁(46~岁:OR=1.28,95%CI:1.03~1.58;61~岁:OR=1.83,95%CI: 1.41~2.37)、汉族(OR=1.56,95%CI:1.34~1.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55,95%CI:1.27~1.90)、非农民或民工(OR=1.34,95%CI:1.17~1.54)、注射吸毒(OR=1.33,95%CI:1.03~1.71)和同性传播途径感染(OR=1.49,95%CI:1.20~1.86)、无子女(OR=2.35,95%CI:1.78~3.09),离异或分居的比例较高。配偶已检测的感染者中,≥61岁(OR=1.32,95%CI:1.12~1.56)、汉族(OR=1.27,95%CI:1.13~1.4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1.26,95%CI:1.11~1.43)、非农民或民工(OR=1.37,95%CI:1.25~1.51)、同性传播途径感染(OR=1.38,95%CI:1.25~1.54)、无子女(OR=1.48,95%CI:1.27~1.71),离异或分居的比例较高。结论 我国已婚有配偶HIV感染者确证阳性后存在一定比例的离异或分居,不同特征的感染者确证阳性后离异或分居的比例不同,为减少已发现感染者的传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以传染病控制为重点的疾病的控制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当前疾病控制面临的双重挑战,提出必须一方面继续抓紧抓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应尽快抓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ICD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疾病分类方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疾病编码主体必须是专业的编码员,临床医师的责任是准确、完整、规范地书写诊断。保证高质量的编码,应让编码员与临床医师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覃钰纯  伍洁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23-2525
目的:了解江门市郊区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病普查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郊区11 672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白带、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及乳腺(包括触诊和乳腺B超)检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672例妇女中患病7 104例,患病率为60.86%。其中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为48.67%,根据其患病率顺位排名前3位为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5.23%,主要疾病为乳腺增生及乳腺肿块。结论:江门市郊区妇女常见病患病率高,应定期开展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应与多部门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松岗街道10年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最近10年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危害因素构成以及日常的监测与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本地区发生职业病52例,粉尘引起的矽肺在2000-2002年是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增长速度最快,是最近三年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 有机溶剂、粉尘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石油企业中老年职工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石油企业中老年职工的健康现状,我们对承德石油机械厂的375名中老年职工进行了体检。结果如下:共检出疾病33种。慢性病占91%;有77.6%的人患有各种疾病,患病总例数为449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中年人(P<0.01);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和心身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2.53%、24.93%。提示慢性病,尤其是生活方式疾病和心身疾病是威胁企业中老年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提高职工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是企业中老年职工促进自身健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方法基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高这一假设,我们对我院6年间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550例正常肝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水平较之于正常肝脏者明显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为36.5%,脑血管病发病率为25.6%;正常肝脏中冠心病发病率为12.2%,脑血管病发病率为7.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脑血管病发病率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黄石地区出入境人员中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督监测工作,探讨非传染性疾病的检出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2000-2005年在黄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健康体检的3 365例出入境人员,胸部x光片,心电图,B超,内科,外科,五官科检查,血清样本HIV,HBsAg,梅毒抗体,ALT检测。结果黄石地区出入境人员中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为5.53%,肺结核的感染率为1.34%,梅毒的感染率为0.15%,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69%,心电图异常为10.25%,肝胆B超检查异常为5.73%,色觉异常为1.99%。结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的监督和监测工作,是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国境的重要措施,梅毒等性传播疾病(STD)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检出率已大大高于中国平均水平,由于这部份人群活动量大,活动区域广而成为感染、携带和传播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同时做好非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传染病流行规律及特点.方法利用陕西卫生统计资料,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果全年共报告传染病19种85 289例、死亡141例,发病和病死率分别为236.21/10万和0.17%,发病和死亡列入前3位的依次是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占总发病和死亡数的86.53%和60.53%.结论陕西传染病发病和死亡与往年相比有升有降基本平稳,但一些可用计划免疫预防的传染病仍有发生,提示防治工作有所放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我县儿童疾病病例报告情况,为制定儿童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县3所县级医疗机构和11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2012年0-通讯作者14周岁全年发病儿童疾病排列汇总数据,并对门诊和住院病例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2年全县县、乡医疗机构儿童报告疾病病种达35种之多,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为儿童所患主要的报告病种。结论通过对全县县、乡医疗保健机构儿童疾病谱排序,做到对儿童常见多发疾病的掌握,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和治疗措施,制定综合有效的防治策略,切实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