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头皮麻木案 刘某,男,42岁,工人,1992年3月26日诊。右侧头皮麻木5年余。5年前一次起床后发觉右侧头皮绕耳上前部麻木,以后逐渐加重,甚则感皮肤发厚,触觉减退,治疗半年仍未取效。刻诊: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右侧头皮触觉明显减退,有梅花针刺激痕迹、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虚弱,寒客脉络。治宜温经解表,通络解肌。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9g,细辛6g,炮附子15g,桂枝15g,葛根12g。每日1  相似文献   

2.
李葆华 《陕西中医》1996,17(12):556-557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专为少阴病而设。笔者用于治疗某些杂病,颇感应手。现举例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彭某,男,52岁。1993年3月2日初诊。心悸胸闷1年余,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平时心率在43~52次/min之间,曾用舒喘灵、阿托品治疗,取效一时,停药则病发。来诊前因受凉而病情加重。诊时见心悸  相似文献   

3.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见脉沉,系肾阳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所致,反发热者,为风寒邪气郁遏太阳经脉所致.临床表现或怕冷、或发热、或咳嗽、或哮喘,临证时应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病证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施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运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为治疗寒邪外束、阳气内虚,少阴病的代表之一.兹将个人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多种病证的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各有所见,颇多发挥。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例1、咽肿吕某,男,36岁。1958年3月12日就诊。咽喉肿痛25天,似有物阻于咽,但吞咽食物无阻。背部畏寒,心烦闷不安。舌微青紫,苔白腻。检查: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色淡红,未见脓点。诊为阳虚寒凝咽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以温命门,潜浮阳。药用:炮附子(先煎)、桂枝、茯苓、白术、防风、大枣、桔梗各15克,麻黄5克,北细辛、干姜各6克,肉桂3克。2剂。咽部诸症减轻,上方去干姜,加甘草10克,服药半月而愈。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玲 《河南中医》2001,21(2):11-11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伤寒论》方 ,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原文是“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此方是少阴兼表证的证治方。近年来 ,本人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杂证 ,效果满意 ,现略举数例如下。1 高血压蔺某 ,男 ,5 6岁 ,1996年 8月 2 3日就诊。患者眩晕 2年余 ,曾服天麻片、六味地黄丸等药治疗半年余 ,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时 ,精神萎靡 ,自诉每到傍晚时畏寒、肢冷而眩晕更甚 ,大便时溏 ,夜尿反多。舌质淡 ,苔薄白而滑 ,脉沉细。血压 2 1 32 / 13.8kPa。脉证合参 :一派阳虚阴寒证象。治当内扶少阴之阳 ,…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是治疗阳虚外感寒邪的代表方剂,笔者据其方意,应用此方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双纶  林林 《国医论坛》1998,13(2):44-46
张仲景创制麻黄附子细辛场(以下称本方),为纯阳之方,原方为“少阻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本方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中,综述如下。三心脏疾病赵氏DJ认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般多见寒证、虚证,据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的原则,用本方合生脉散,共治疗24例,总有效率为875%。李氏”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病窦周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2例。王氏“拥本方加入活血化瘀及温阳之品,如补骨脂、黄茂、丹参、党参、白芥子等,共治疗病窦33例,结果病窦1型有效率为94.7%,I型为用.89%,血型为20%。毛氏“拥本方合保元场治疗病…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屡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疑难杂症,颇有心得,今仅举数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为治疗"太少两感证"之方。笔者宗其旨,师其法,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室性早搏、偏头痛,疗效显著,兹举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迎来 《陕西中医》2001,22(3):180-181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301条、302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为温经解表剂,均用于少阴(心肾)阳衰兼风寒表证,少阴太阳并治者。两者区别是前者用于表邪较重之症,后者用于病情较轻之症。 本方为张仲景治疗邪在太阳、病在少阴,标实本虚之证而设。临床上对于本方的应用,只要抓住辨证要领,灵活加减,可扩大治疗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 内伤失音症 杨某,女,45岁,教师。1…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由麻黄、炮附子、细辛3药组成,原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笔者扩大其应用范围,每获良效,现简介如下。1 寒瘀痹痛钱某某,男,53岁。1997年8月12日初诊。患者素体虚弱,常居寒湿之地,腰腿抽?..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是为少阴阳虚兼有表证,即《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与太阳两感证而设。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但欲卧、脉沉细者。功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于《伤寒论》,由麻黄2两、细辛2两,炮附子l枚组成,原方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阳少阴两感证。系温阳解表代表方。笔者在临床中,针对阳虚寒袭的病机,遵仲景之法,随证加味治疗各种病证。并获显著效果。现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运用体会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以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五官科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等诸多方面深入阐明,揭示了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经验的丰富其适应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使这一经典方剂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