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种不同方法定位穿刺腋静脉行永久起搏器电极植入术7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种不同的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置入起搏电极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腋静脉组72例,术中用造影剂、导丝定位或透视下直接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另选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72例经锁骨下静脉植入电极的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72例患者穿刺腋静脉均获成功,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次数和耗时相似.用造影剂定位穿刺最容易成功,其次为用导丝定位穿刺,直接在透视下解剖定位的穿刺次数和耗时稍高于前2种方法.结论 造影剂和导丝定位下穿刺腋静脉成功率高,耗时短,但费用高、烦琐、增加患者痛苦.在透视下以骨性标志定位直接穿刺腋静脉方法安全、简便,成功率高,随着经验的增加可取代造影剂、导丝定位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以避免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缺点和并发症,可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结合X线透视经腋静脉穿刺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对18例患者经皮穿刺腋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结果18例患者均在3分钟内穿刺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体表定位标志结合X线透视经腋静脉穿刺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可行、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抗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VT/VF)及心动过缓起搏的临床效果 ,了解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及心室电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例室性心动过速及或室颤同时伴有心动过缓患者接受了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 ,其中冠心病 5例、扩张性心肌病 2例。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光线透视、静脉注入造影剂指导下 ,直接穿刺腋静脉 ,从该静脉送入。结果 脉冲发生器埋在左上胸皮下 5例 ,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 2例。仪器对所有VT/VF均能及时识别并成功治疗 ,同时提供有效的房室顺序起搏功能。所有心内电极均成功地经腋静脉送入 ,无并发症。结论 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不但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而且能提供可靠的房室顺序性起搏功能 ,且经腋静脉送入电极安全 ,可靠。 相似文献
5.
本文1例的病窦综合征,1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且多次出现晕厥。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VVI起搏器后,随访12个月,2例均未再服药治疗,症状亦未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1994-2004年为59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选用头静脉穿刺送入电极,35例选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电极。安置VVI型起搏器35台,DDD型18台,VDD型3台,AAI型3台。结果:术前有晕厥、黑朦史者均得到控制,安置DDD型及VDD型起搏器21例患者术后全部恢复工作,生活自理。结论:对临床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9年12月~1998年9月共为90例患者安植了埋植式起搏器,取得较好效果.结合文献复习,对此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安植永久起搏器9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70岁以上18例.60~69岁39例.50~59岁22例.50岁以下11例.最小的1例12岁(光天性校正性大动脉转位),最长的1例79岁。心律失常类型:房室传导阻滞40例、室内三分支阻滞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例.特发性Q—T间或延长综合征1例。2.起搏器类型VV176例.DDD2例.SSIR4例,SSI8例。后12例中,AAI者9例。3.手术入路34例选用左侧头静脉.42例选用右侧头静脉… 相似文献
8.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以往多采用头静脉切开法安装起搏器,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改进,现主要采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植入起搏电极,使永久起搏器的安装更为简单。现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我院从1998年10月--2006年9月共安装永久性起搏器120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右侧头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由于国人多为右上肢优势塑,故右侧锁骨下静脉途径安装永久起搏器易出现右上肢活动受限,如右臂活动过大时易出现由锁骨与第一肋骨运动所致电极导线的磨损、折断及电极的脱位。 相似文献
10.
11.
杜焕艳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7,2(2):103-104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心脏起搏工程,起搏器不断更新,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这一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手术后的临床护理也更显重要,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实施了一系列临床护理并在患者出院前针对起搏器的特性及患者自身情况等向患者传授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初次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7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老年标准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分析气胸、电极脱位、囊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起搏器阈值、感知、电极阻抗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和BMI,以及冠心病、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年龄以及心力衰竭和肺部疾病的占比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气胸和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心室和心房的起搏阈值均显著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及超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安全且可行,关注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并注重围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性标志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将1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分为骨性标志法穿刺腋静脉组(骨性标志法组,=63)和造影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组(造影法组,=62),比较两组穿刺方法的穿刺次数、所用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骨性标志法组的穿刺次数及所用时间均较造影定位法组多(均<0.01),但计入造影用时后骨性标志法耗时较造影法少(<0.01)。骨性标志法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造影定位法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X线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直接穿刺腋静脉无需预先穿刺静脉造影,可节省手术时间及费用,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发生囊袋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与年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13年8月我院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82例,分析囊袋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发生起搏器囊袋血肿12例,总发生率为6.6%,其中≥80岁6例,发生率为6.5%;〈80岁6例,发生率为6.5%;囊袋破溃及感染2例,总发生率1.1%,其中≥80岁1例,发生率1.1%;〈80岁1例,发生率1.1%。结论80岁以上与80岁以下患者的总体囊袋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深对起搏器囊袋并发症原因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可将其风险减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总结72例老年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体会。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9例患者诉术后活动耐力和体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老年人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植入除要求医护人员有熟练的技术外,还需医、护、患共同配合,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维吾尔族老年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老年患者120例,均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采用标准评分法对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维吾尔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SAS、SDS得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在术后焦虑、抑郁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例数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SAS、SDS得分与患者经济情况、定期程控、心脏起搏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与术前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长期心脏起搏的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经济情况、定期程控、术后并发症和心脏起搏方式等是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随访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护理对策及健康指导。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0月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17.5%,其中起搏器囊袋积血2例(28.6%),起搏器感知障碍1例(14.3%),起博器综合征1例(14.3%),电极脱位2例(28.6%),肺内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14.3%)。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重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护理价值。方法对19例高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术后自我保护能力。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恢复良好,对日常生活中相关注意事项能熟练掌握。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及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高龄患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舒适度的评定。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