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48例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力衰竭患者和 2 6例正常人的甲状腺功能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降低 ,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判断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16例正常患者分别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下降越明显,反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升高越明显,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变化不明显。结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程度的关系,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30例低T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非低T3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低T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组和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低T3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程度严重。甲状腺素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3水平降低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52例CHF患者及对照组37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CHF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病因的CHF患者58例,其中重度13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1例进行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发现CHF组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明显低于正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显著升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结论:提示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可作判断CHF的程度、治疗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血浆及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组)和1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组中的18例在心功能改善后复查了上述指标。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3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对甲状腺激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CH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T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rT3、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组血清TT3、FT3含量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T3、RPA、AngⅡ水平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PRA、AngⅡ水平与血清TT3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TT3、FT3降低及rT3、PRA、AngⅡ升高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检测上述指标对判断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情况及其与CHF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24例)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心衰愈重则甲状腺激素改变愈明显,T3降低、FT3降低。结论CH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T3和FT3降低可作为CHF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强三海  郝晓勇 《吉林医学》2011,(29):6184-618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随低T3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内科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均给予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结果:心力衰竭好转之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也随之逐步正常。结论: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相关,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70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甲状腺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甲状腺素水平为(1.07±0.41)μ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为(3.62±0.58)μg/L,治疗后分别为(1.34±0.29)μg/L及(4.36±0.65)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在治疗中加强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及时稳定病情、控制心力衰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心衰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心衰组T3趋于正常。CHF患者有继发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血清T3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燕子安 《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76-876,878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及6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期和心衰纠正后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rT3)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体检正常者、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期及心率纠正后其血清TT4、TT3、rT3、FT4 I含量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衰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且通过rT3途径更有效地减少机体对氧和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观志  谢思阳  钟国强 《广西医学》1999,21(6):1083-1085
目的;旨在冠心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者下降程度比后者更明显。结论:提示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可发生低T3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赵利忠  刘天祥  吴晓秋  何庆丽 《广西医学》2002,24(10):1549-1550
目的:探讨国产甲状腺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片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前后观察T3,T4,TSH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7天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状腺在短期内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成人,巳报告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改变。小儿有关报告少。我们检测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试验和皮质醇的测定,以探讨其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特点和与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患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30例不伴有痴呆的脑血管病(CVD)患及25例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磺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的水平(TSH)。结果:VD组血清T3、T4、FT3水平较CVD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FT3水平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而血清FT4、TSH水平3组间无显性差异。结论:卒中后出现的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外周代谢发生障碍。血清FT3可作为认知功能减退的一个标志。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为V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非甲状腺疾病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影响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我们于1992年4月至1996年7月对11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探讨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展阶段(不同分期)甲状腺激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测5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包括c和D期)患者血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并与56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包括A和B期)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和D期)FT,(1.52±0.34)pg/ml较无症状性心力衰竭(A和B期)FT3(1.99±0.31)Pg/ml显著降低(P〈0.05),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FT3逐渐降低,变化越明显。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不仅可作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对心衰患者分期、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变化规律,研究心功能级别,年龄,心衰病程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微粒子发光法对98例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反义T3(rT3)及T3/rT3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T3,T3/rT3与心功能级别,心衰病程及年龄呈负相关:rT3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而T4,TSH与上述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T3,rT3可以作为CHF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1)检测顽固性CHF患者的血清甲状腺功能,如确有甲减或亚临床甲减者入组。(2)观察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结果:联用小剂量用状腺素治疗4周后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覃汝天  徐志伟 《华夏医学》2006,19(3):436-43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法对8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并分类。对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的血清FT3、FT4、TSH、TG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M 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进行检测,并与健康组对照,其中对34例抗心衰治疗后患者的血清FT3、FT4、TSH、TGA、TM A进行检测,并与抗心衰治疗前对照。结果:老年心衰组心功能Ⅲ级及Ⅳ级患者,血清游离T3明显下降,与健康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抗心衰治疗前后血清游离T3在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可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