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设立旨在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心律紊乱和心功能不全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心脏停搏和改善心功能不全。但室内复杂的仪器和监测设施、疾病对死亡的威胁、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的表情和紧张的工作节奏等因素,都会使病人在意识上、情绪上、行为上产生各种变化,并最终影响患者的病情转归和治疗效果。因此,对CCU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俊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42-743
冠心病监护病房(以下简称CCU)的设立旨在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心律紊乱和心功能不全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心搏骤停和改善心功能不全。因此,要求CCU护士具备熟练的心内专科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要有快速的观察判断和处理能力。自2005年6月-2008年2月,我们对CCU新入护士实施阶段性培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500例CCU重症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CU(冠心病监护室)的设立,目的是通过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及其他严重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发现心律紊乱和心功能不全,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心跳骤停及改善心衰治疗效果。在心血管内科,由于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可使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CU危重患者应用PICCO监测指导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对CCU25例危重患者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并给予从导管护理至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措施。结果 2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88%。结论对于PICCO新技术的开展,必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不但要掌握PICCO的正确测量方法,而且要熟知各参数的正常值、异常值及其临床意义,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以调整患者心功能达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CCU住院患者的康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死因,我国近年有加重的趋势。健康教育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1]。CCU(冠心病监护病房)是治疗冠心病的特殊求治场所,患者的病情危重,身体状况差,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及特殊性,我院CCU针对其特点制定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在入院后、心理指导、病因预防、饮食指导、各种心脏介入检查治疗前后、出院指导等各环节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护理的全过程。经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CCU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是可行的,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护理所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65例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包含内容有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等,干预后及入CCU时对纳入患者都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在对干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较干预前由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CU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使其睡眠质量显著提升,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CCU患者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护理环节,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环境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进入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因急性期持续胸痛、有濒死感,同时心绞痛频繁发作导致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CCU的护士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病人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医患合作意识,使其尽快恢复。现将患者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恐惧与焦虑由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再加之CCU是科室各种先进仪器相对集中的地方。进入CCU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CU中AMI患者失眠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1例CCU中AMI失眠患者采取心理 护理、改善监护环境等多元化护理措施。结果:59例CCU中AMI患者睡眠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仍出现轻 度失眠障碍。结论:CCU中AMI患者失眠护理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王娜 《大家健康》2016,(1):268-269
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 CCU )是心内科相对独立的治疗单元 ,有特殊的要求、治疗护理和人文关怀规范.CCU 收治所有心血管病的急危重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需循环支持的患者 ,这意味着较多的患者要持续静脉输液治疗.由于我科年轻护士较多 ,患者病情重 ,输液持续时间长 ,而如何有效的进行静脉输液管理 ,避免不良状况 ,提高 CCU 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满意度是目前临床上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CU中AMI患者失眠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1例CCU中AMI失眠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改善监护环境等多元化护理措施.结果:59例CCU中AMI患者睡眠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2例仍出现轻度失眠障碍.结论:CCU中AMI患者失眠护理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将108例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准确分级并记录,同时选取同期83例有基础心脏病但无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予24h动态血压监测(24 hABPM),比较各组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均P <0.05).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发生率增高,并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症状缓解时间、C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CCU治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马君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4):107-10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脑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ICU治疗的60例AC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心理辅导等.使用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脑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马君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4):107-10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脑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医院ICU治疗的60例AC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心理辅导等.使用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脑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支架置入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常规药物治疗2~4d,经患者同意和/或临床疗效不佳者13例分为支架组,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狭窄〉70%的给予支架置入;其它13例分为药物组。观察支架置入后临床症状的变化、两组患者出院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功能变化等。结果支架组的近期症状改善、远期病情稳定性和心功能变化都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架置入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稳定病情,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CCU患者有着与普通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规律,我科CCU1999年以来收治656例患者,对其进行了心理因素分析并给予良好的护理对策,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关怀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以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结果进行分组,0~6分为家庭功能障碍组(障碍组),7~10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良好组)。分别比较其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家庭功能良好者41例,APGAR评分为(8.21±0.74)分,家庭功能障碍者29例,APGAR评分为(4.27±0.58)分,两组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APGAR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者。家庭功能良好组患者MLHFQ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身体领域评分无明显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AP-GAR与MLHFQ多个因子评分及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关怀度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 6 ,IL - 6 )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老年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48例、心功能正常者 15例及健康老年人 3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 - 6浓度。结果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组血浆IL - 6浓度较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而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血浆IL - 6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r =- 0 .6 0 ,P <0 .0 1) ;因心功能不全恶化再入院患者血浆IL - 6浓度高于未再入院患者 (P <0 .0 1)。结论 :IL - 6具有判断病情、评价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492例心内科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幸福感和情绪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叶丽  曾群丽  李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6):1697-1697,1700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均是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应成为心内科护理护理的重要模式,心理护理应为其重要内涵.为此,我们调查了心内科不同慢性疾病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是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独立的重病护理单元,对于人住CCU病房的大部分患者来说,CCU的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以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痛苦体验,可导致患者异常情绪的出现,如紧张、急躁、焦虑、抑郁、恐惧和孤独等,从而影响治疗,甚至引起病情恶化。笔者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实践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