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动态增强诊断肝脏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能力.方法 35例肝移植后行LAVA动态增强检查,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记录血管狭窄部位,测量并计算血管狭窄程度,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y,DSA)对照.增强扫描测量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肝脏实质信号强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分别显示 4例肝动脉和 9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其中12例经DSA证实,1例肝动脉狭窄高估.门静脉狭窄患者较正常人群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低(P〈0.05).结论 LAVA动态增强MPR能够良好显示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能够无创评估肝脏实质血液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2.
魏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11-112
目的探讨比较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和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注入氟尿嘧啶1.0g,ADM60mg,DDP80mg,HCPT20mg,1次/m,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后1周行微波凝固治疗(MTC),微波治疗后同时行无水酒精注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QOL、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OL及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穿刺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晓珂    张鑫  王小兰    侯庆伟  陈克宇  王彦志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4):1216-1221
目的: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卷柏提取部位(A,B,C,D)对此大鼠模型肝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除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尾部采血,测量血液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含量。根据TC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卷柏A组、卷柏B组、卷柏C组和卷柏D组(n=10)。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给药的同时给予高脂饲料。计算大鼠的体重增长情况和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水平。结果:给药16周后,卷柏A组和D组的ALT,AST,TC,TG,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APN,VLDL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并且D组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相当于A组用药量的1/4。结论:卷柏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降低脂肪在肝脏中积聚,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卷柏提取物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积聚、改善肝脏脂肪变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肝脏中VLDL水平有关;卷柏提取部位D可能是其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肝脏病发生SCT三期扫描中的特征表现进行分析并作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2例肝脏疾病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观察动脉期(注射后25秒),门脉期(注射后50~55秒),均衡期(注射后3~5分钟)的CT表现特征。结果 肝血和瘤:CT特征为动脉期低或高密度,门脉期病灶边缘向中心强化,均衡期呈等密度。肝癌:明显强化或与肝同等密度门脉期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不强化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肝囊肿:三期均不强化呈水样密度。结论 SCT 三期扫描对肝脏疾病可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显示有特征的病变则有益于定性。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被认为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已被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TACE对肝功能的损害,导致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期,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治疗肝癌的同时,如何保护和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动脉插管在肝脏细菌性感染脓肿前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肝动脉插管给药在肝脏性感染脓肿前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脓肿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经皮肝动脉插管,导管内应用抗生素。B组:31例,传统静脉内应用抗生素,观察两组脓肿形成率和平均治愈时间。结果:脓肿形成率:A组,3.45%;B组,45.16%(P<0.01)。平均治愈时间:A组,11.76(天);B组,19.36(天)(P<0.05)。结论:肝动脉导管内应用抗生素治疗肝脏细菌性感染脓肿前期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h)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与并发下肢动脉病变(1ower limbs arterial diseasel,LEAD)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比较病程、颈动脉IMT与LEAD的关系。结果:①T2DM患者颈动脉IMT发生率为69.2%,LEAD发生率为56.9%,颈动脉IMT与LEAD呈正相关(P〈0.01)。②在按病程分组统计结果显示病程超过5年者并发LEAD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T2DM患者病程超过5年者应常规联合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常青  赵海娟  李春 《中国药物警戒》2014,(4):193-197,202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制首乌联合定量运动对肝脏微循环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大鼠随机分为静止不给药(S/C)组,静止给药(S/D)组,游泳不给药(SW/c)组,游泳给药(SW/D)组,每天给予不同水平的制首乌醇提物(0g·kg-1、20g·kg-1 p.o)及不同水平的游泳运动(0h、1h),连续30d。采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检测大鼠肝脏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清NOS3含量及肝功能9项生化指标。结果与S/C组比,制首乌醇提物降低大鼠肝脏血流平均灌注量(P〈0.01),同时显著降低血清内皮源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含量(P〈0.05),并可显著升高大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显著降低间接胆红素(IBIL)(均P〈0.001)。游泳对制首乌引起的肝脏微循环灌注量和血清NOS3含量下降均有显著恢复作用,但游泳不能改善制首乌引起的血清胆红素异常。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大剂量长期服用制首乌可导致肝脏微循环灌注量障碍,而适当的运动则可能拮抗药源性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后外周动脉变化的价值。方法43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于术前及术后1、3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肾动脉(RA)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以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结果甲亢组治疗前外周动脉搏动指数、ICA和RA阻力指数以及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ECA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搏动指数、ICA和RA阻力指数和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CCA阻力指数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1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析判断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指标。方法采取60例无脑卒中者和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情况。结果两组无动脉增厚和斑块形成比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管腔狭窄轻度59例、中度32例、严重7例。两组颈动脉IMT值比较,左右CCA、ICA、ECA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值〉1.0mm,动脉粥样斑块2处以上,或硬斑块1处以上,可以预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6年来收治肝脏转移性肿瘤58例,原发病灶来源:大肠癌28例,胃癌18例,食管癌8例,小肠癌4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共118次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方案:大肠癌、小肠癌使用奥沙利铂,胃癌、食管癌使用紫杉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48.2%及半年、一年、二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6%、55,2%、31.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是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重要手段,能达到病灶缩小,缓解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血管并发症是同种原位肝脏移植(OLT)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而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是肝移植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62~2%。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曾遇一例,合并反复大出血,经栓塞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斑马鱼幼鱼的肝脏毒性,并验证斑马鱼模型用于药物肝毒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性。方法以发育72 hpf的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幼鱼(L-FABP:EGFP)为实验对象,不同浓度的APAP分别处理斑马鱼幼鱼,于处理后24、48、72 h,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幼鱼的死亡率、肝脏形态学变化和卵黄囊吸收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PAP对幼鱼肝脏荧光的影响。结果 APAP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APAP处理后的幼鱼肝脏形态出现异常、肝脏颜色变暗,卵黄囊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AP处理后的幼鱼肝组织L-FABP荧光表达明显下降,肝脏明显萎缩退化。结论 APAP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肝脏毒性。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快速评价药物的肝脏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6 层螺旋CT 肝脏血管成像对肝脏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27 例肝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前行16层螺旋CT 肝脏三期扫描,进行VR、MIP 血管重建,分析肝脏肿瘤供血动脉的表现,并与DSA 进行对比.结果 全部肝动脉VR 图像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MIP 对二、三级肝动脉显示优于VR,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8 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4 例,5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可见边缘性结节状异常染色,7 例肝癌可见肝动脉门脉瘘.MSCTA 显示与DSA 一致.结论 肝脏MSCTA 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通过VR、MIP 等血管成像方法可详细显示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是在显示肝脏血管变异、肿瘤迷走血管供血、腹腔动脉及肝动脉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等方面,为肝脏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异烟肼(INH)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INH(100 mg/kg)用药14d制备肝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低和高剂量槲皮素(50、100m g/kg),14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计算肝脏脏器系数,并作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与INH组比较,槲皮素组可降低肝脏脏器系数(P〈0.05)、血清A ST和ALT的活性(P〈0.05或P〈0.01);并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程度,缓解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槲皮素对INH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9例冠脉造影受检者应用彩色高频超声探查肱动脉于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之后以及于口腔黏膜下含服硝酸甘油之后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并对颈动脉的IMT进行测定,同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结果 CA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的IMT增厚以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以及斑块发生率均与单支病变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改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与B超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与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及B超观察及对比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DSA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69例(检出率86.67%),受累动脉132支,颈动脉狭窄伴斑块75支,颅内动脉狭窄32支,其他颅外动脉狭窄25支,颈动脉狭窄高于非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不同受累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狭窄1级52支,2级41支,3级26支,4级13支。B超检出颈动脉狭窄(斑块)61例(检出率76.7%),CCA16例,BIF35例,ICA20例,管腔确定为管腔狭窄23例,管腔明显狭窄30例,血管完全闭塞8例。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利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比B超具有检查广泛性、确切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人体使用各种药物后,由相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目前由于各种新型药物不断的大量上市和各种植物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DI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而被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