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护理科研》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索《护理科研》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对107名成教护理大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以学生所在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和基础护理6个小组。对本组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指导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前后对护理科研认知情况明显改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份研究论文中,6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成绩:优(≥90分)6名占5.6%;良(80~89分)33名占30.8%;中(70~79分)61名占57.0%;及格(60-69分)7名占6.6%。结论 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护理科研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护理科研设计》教学改革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护理科研设计》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2006年起在2003级114名护理本科生的《护理科研设计》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以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为主线设置授课进度,各研究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步实施专题研究.课后进行成绩分析,将2003级期末考试成绩与按传统方法教学的2002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护理科研设计》教学改革效果以研究小组为评价单位进行评价.结果 2002级学生成绩为(83.6±7.3)分,2003级学生的成绩为(92.0±6.7)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革后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未进行课程改革的2002级学生.对2003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验成绩,教师评价优良率为94%,学生自我评价优良率为94%.结论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护理科研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可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性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72名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系统实施。[结果]实施研究性学习后,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0.28%~94.44%;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积极主动性、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优于实施前(P<0.01),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达到100.00%。[结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与学习投入、导师指导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2年4—5月全国238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导师指导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导师指导行为与科研获得感的相关性。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科研获得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8份, 回收有效问卷231份, 有效回收率为97.06%。结果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量表总分为(31.47±6.01)分, 学习投入量表总分为(63.47±17.07)分, 导师指导行为量表总分为(50.90±11.10)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学习投入量表、导师指导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研究生科研获得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351~0.662, P均<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导师职称、学习投入、导师指导行为是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因素(P<0.05), 可解释科研获得感总变异的55.60%。结论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仍有提升空间, 导师职...  相似文献   

5.
现对本病区2002年3月~2003年2月110份护理病历出院指导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临床护理特点,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大家商讨。1 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3月~2003年2月出院病人的护理病历110份,对出院指导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2 结果2.1 出院指导得分结果,90分以上41份,占37.24%;80~89分45份,占41.00%;70~79分16份,占14.54%;60~69分6份,占5.42%;不及格2份,占1.8%。2.2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1)公式化。对于出院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病人、家属均看不到,成为千篇一律的通用指导。如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而未讲明服药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时限及定期复查的具体内容。(2)简单笼统。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性学习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校护理学专业52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士人文修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共设置8个研究主题,内容涉及人文关怀、护理美学、人际关系、人际沟通、护患关系、职业礼仪6个方面。在课程结束后,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结果 92.31%(48/52)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持肯定态度;80.77%(42/52)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对人文关怀的理解;82.69%(43/52)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78.85%(41/52)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结论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科研亚专业小组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科室亚专业特点构建科研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在读博士和3名在读硕士组成,对31名护士进行科研培训、专题讲座、指导论文写作等。并采用问卷调查小组建立前后护士科研、临床护理能力和科研成果。结果科研亚专业小组建立后,护士科研能力总分由(23.10±6.12)分提高到(28.98±5.05)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总分由(23.82±5.47)分提高到(28.34±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表论文数量、课题立项、外出学习和参会显著增加。结论科研亚专业小组培养了护士评判性思维,可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提升自身业务和学术水平,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郭娅玲  李颖娟  王可 《全科护理》2013,11(15):1433-1434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在新生儿疾病护理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了选取护理专业2012年级高职6班70名学生作为教改班,实施PBL教学;护理专业2012年级高职14班74名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教学评价采用笔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新生儿基础理论知识成绩,对照班成绩(39.35分±5.78分)高于教改班(35.69分±6.15分);而教改班的病案分析成绩(37.38分±5.59分)明显高于对照班(30.55分±6.4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问卷显示,对实行PBL教学持肯定意见者占72%,无所谓者占18%,不感兴趣者占10%。[结论]PBL方法适用于新生儿疾病护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现状,并与学生的角色期望需求进行比较,旨在为后续建设、完善临床带教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2月选取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天津市共4所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72名及其实习医院的86名临床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带教师资、老师能力现况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共发放问卷258份,其中临床带教老师86份,护理专硕172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100%。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带教师资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带教老师毕业院校、学历等方面差异较大,34.88%(30/86)的带教老师毕业于中医院校,71.51%(123/172)的学生期望由中医院校毕业的老师承担临床带教工作;带教老师中,本科学历占60.47%(52/86),硕士及以上的学历较少。带教老师各项能力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异,除临床护理能力中的专业态度、临床管理能力中的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17项二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2.027~130.149,P<0.05)。学生对中医护理学习现况与学习需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4.722~165.339,P<0.01),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科研的实践应用是大多数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分别占83.72%(144/172)、70.35%(151/172)。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硕的临床带教师资现状与学生期望存在差异,应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期望与需求,并基于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现状,积极探索中医院校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准入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规范教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护理实训中心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护理实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100名学生的护理实训为对照组,2014年9月—2015年9月信息化管理后100名学生的护理实训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实验室使用率、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护理实训效果、学生对护理实训中心开放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学生的实验室使用率为76%(76/100),观察组为96%(9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训期间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率74.24%(98/132),观察组为97.73%(129/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护理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学生满意度评分(94.21分±4.19分)高于对照组(82.76分±8.1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实训中心实施信息化管理可提升护理实训中心的使用率及仪器设备利用率,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护理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教学控制论在《护理心理学》角色扮演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45名2009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8组,以抽签方式分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个小组;同种方法对52名2010级和24名2011级护理本科生进行分组,2010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个小组,2011级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个小组。《护理心理学》均在第五学期开课,实验组应用教学控制论进行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对照组应用传统角色扮演教学法。结果:3个年级的10个实验组护生角色扮演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评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把握学习重点、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心理学》考试成绩(89.61±5.93)分,对照组考试成绩(83.44±6.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教学控制论在《护理心理学》角色扮演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对完善角色扮演教学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本科学生19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自然班级分为试验组81人和对照组109人。试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时间为1个教学周,试验结束后使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 CV)、Seminar教学法效果调查问卷、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比较显示,只有认知成熟程度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和其他6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部分学生对Seminar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结论 Seminar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成绩,但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丽萍 《护理研究》2006,20(8):2153-2154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如何通过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2年理论教学手段的研究,我们重点在多媒体教学与个案教学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仿真教学法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04名护理专业专科学生分为2个班级,对照班50人采取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54人采用仿真教学法。比较2个班级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仿真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曹颖  张波 《护理研究》2007,21(4):361-362
[目的]了解应用设计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132名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和设计教学法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认为设计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精神、检索和查阅文献能力、自学能力及独立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结论]设计教学法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精神、检索和查阅文献能力、自学能力及独立发现和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力,但应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李春芳 《天津护理》2002,10(6):301-302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单靠解决认知领域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要。在完成认知因素相关知识的同时,挖掘学习潜能,调动积极因素。培养主动服务意识,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等非智能因素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运用情感教学思想,师爱育人的方式进行了积极探讨,使教师认识情感教学的意义。师爱育人的内涵,并将爱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注重应用激励机制,因人施教,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方法:将104名护理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护理本科1班50名设为观察组,护理本科2班54名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进行评估,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护理床旁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后,观察组学生技术操作能力、问题发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配合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6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床旁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个案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萍 《护理研究》2006,20(23):2153-2154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如何通过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2年理论教学手段的研究,我们重点在多媒体教学与个案教学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1个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案例原是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实例,后被引用到各行各业。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使学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采用案例教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一贯主张个案教学,即案例教学,认为思考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于知识的灌输。个案教学法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John Dewey“由做中学”的…  相似文献   

19.
贠航  曹若菡  李娟芳  张晓文 《中国康复》2023,38(12):764-768
目的:结合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特点,探讨导学互动(BO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和2020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9级6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0级66名学生作为干预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比较2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投入情况、理论考核、实训技能考核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在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学习投入总分、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O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既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投入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满意度,优化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仿真教学法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04名护理专业专科学生分为2个班级,对照班50人采取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54人采用仿真教学法.比较2个班级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情况.[结果]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仿真教学法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