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培轩  王小力 《贵州医药》1994,18(6):515-517
1993年的疟疾发病比1992年下降23.86%,当地疟疾病例减少,输入疟疾增加;应继续加强疟疾高发县的疟防工作和流动人口、特别是当地居民外出疟区回归人员的疟疾管理与监测工作,防止输入疟疾的扩散与流行,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越边境靖西县1950~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0~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20世纪50年代人群疟疾发病率为96.94/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20世纪70年代下降为11.06/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20世纪80年代下降为1.53/万,20世纪90年代为0.40/万,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居民中仍然发现有恶性疟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同时有恶性疟感染者。本世纪以来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疟疾患者,当地人群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06/万。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兴义市是以间日疟流行为主的高疟区,通过几十年综合防治,1985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务人员输出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输入性疟疾的监测、防控已成为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2]。2010年5~6月,兴义市发生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我们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核实、调查和处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浦县历史上属恶性疟疾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60年代发病率曾达到10%,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981~1985年连续有恶性疟疾病例发生,当年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结合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性防疟措施,从1986年起未发现恶性疟,间日疟发病率也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起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1992~2002年全县开展疟疾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凯里市的恶性疟疾,自五十年代后期至今未发现当地病例。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频繁,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时有发生,仅1989年7—9月在凯棠乡就发现了6例恶性疟病人,其中5例为抗氯喹恶性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疟疾的分布与危害疟疾分市于北纬64度的苏联和南纬32度的阿根廷之间,八十年代以前流行于约20亿人群,每年疟疾患者约2亿例。东南亚10个国家中的8国,有93%的人群生活于疟区;中南美在1974年以后疟疾发病率不断增高。欧洲、澳洲和美国虽无疟疾流行,但病例不断输入。80%的疟区均有恶性疟流行,而间日疟则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ABO血型与疟疾的关系,我们于1981年在盱眙县(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作了专题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病例选择均为汉族,取发热病人镜检疟原虫阳性者共236例(间日疟174例,恶性疟62例),采用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试管法鉴定ABO血型,同时以疟疾患者周围自诉出生后未曾患过疟疾的健康人共256人的血型作对照。性别年龄疟疾患者男126例,女110例,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五九年 Broone 第一次将荧光抗体技术应用于疟疾研究以来,至今已二十年,通过多年来大量实践表明,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简称 IF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抗原和标记物易得到等优点,和其它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全面地考核和评价疟疾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的效果。为更好地应用 IFA 技术指导疟疾防治,我所于一九七八年十月份在我省南部间日疟和恶性疟并存的三个县进行了一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一、实验目的:1.测验 P.Cynomolgi 作替代抗原对恶性疟患者进行 IFA 试验的灵敏性。2.了解不同类型疟区在不同防治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2008年至2011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6县(市、区)疟疾发病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7/万,以钟祥市为高(0.22/万);疟疾占传染病比例平均为0.48%,并逐年下降,每年平均递减24.78%;疟原虫血检阳性率逐年提高,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3.15倍;疟疾病例中本地病例(间日疟)占95.12%,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占4.87%;输入性疟疾逐年上升,2011年占总病例的11.11%;5~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62.9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89.76%,中华按蚊区仅占10.24%;男性发病占70.24%,男女之比为2.3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3.61%;农民、离退休和家务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自2002年后又连续4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但还应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与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3-27
目的分析桂林市6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市下辖的12个县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前该地区疟疾在当地居民中呈自然流行状况,感染的疟原虫种类有3种,有3种主要传疟按蚊种群存在。疟疾发病率最高的1955年和1961年分别为3513.46/10万和3354.91/10万,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死亡病例数分别为810例和252例。70年代恶性疟流行被有效控制。21世纪以来当地居民未发现疟疾病例。80年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均在国内疟疾流行区感染,90年代有4.87%的疟疾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近五年有97.47%疟疾病例在国外感染,在非洲感染的占72.73%,恶性疟占62.34%,每年均有重症疟疾病例出现。结论目前该市各县区均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2009年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为制定全州2010年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楚雄州共计报告疟疾患者23例,年平均发病率0.88/10万.以双柏县的发病率最高,患者以农民为主,全州91%的当地患者发生在双柏县。结论:2009年楚雄州的疟疾发病总体呈缓慢、平稳下降的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发病水平,年发病率为0.88/10万。结合本州的疟疾疫情现状宜采取疟疾传染源监测和经常性健康教育为主的防治策略,重点加强双柏县疟疾老疫区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和现症患者的规范性抗疟治疗以及5-9月疟疾高发季节在双柏县老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蚊虫孳生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蚊,降低蚊媒密度,实施综合防治,同时还要加强全州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外出高疟区打工人员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本州疟疾发病。  相似文献   

12.
我省曾流行恶性疟,又有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分布,为了解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就1970年以来福建省恶性疟流行情况与嗜人按蚊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通过媒介能量的测算进行对照分析。调查方法一、怒性疟调查:由各地疟原虫血检站和医疗单位血检"四热"病人(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及感冒),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疟防后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监测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媒介地区现阶段疟疾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全省疟区按主要传疟媒介划分为只结按蚊流行区,嗜人按蚊流行区和微小按蚊流行区,根据近五年的疟疾监测资料,分别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流行态流行态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嗜人按蚊区发病率,为4.271/万,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3.81%,血检阳性率为0.49%,病灶点以内源灶点为主,中华按蚊区发病率为0.46/万,以输入性病例为  相似文献   

14.
脑型疟疾     
脑型疟疾(简称脑型疟或脑疟)是指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凶险型疟疾。据报导恶性疟患者有10.6%至30.8%于发病初即呈凶险发作,但多数是由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转为脑型疟。也有报导间日疟引起凶险发作者,因此遇到近期在疟区有停留史的发热昏迷病人,对其疟疾凶险发作的可能性均应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15.
周光荣 《贵州医药》2012,36(2):176-177
我省曾是疟疾严重流行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科学防治,疟疾病例大幅度下降,流行程度明显减轻,属流行基本控制的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我省某些地区输入性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恶性疟死亡时有发生,这对我省灭疟成果的巩固和保护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贺  牟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120-120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是全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出大汗后缓解为特点[1]。疟疾分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其中恶性疟临床表现较复杂而多样化,易出现误诊。现对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34例外院误诊的恶性疟疾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1951~1999年雷州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雷州市1951~1999年疟疾流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表明雷州市在不同年代具有轻重不同的流行类型.50年代以恶性疟为主的大流行,年平均发病率达1796.86/10万,60年代处于中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123.88/10万,但由于文化革命和撤销防疫站的影响,疫情报告很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其流行性质;70年代为间日疟地区性暴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328.95/10万;80、90年代以病例散发伴有个别自然村或打石工地局部暴发的低度流行,年平均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与50年代比较下降82~99%.雷州市50年来的疟疾流行过程,由高疟区向低疟区转化,疟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统计分析上林县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林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18日至2023年3月29日入院治疗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收治输入性疟疾患者共578例,其中恶性疟患者占40.48%(234/578),需要伯氨喹进行根治的间日疟、卵形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占37.54%(217/578);其中G6PD缺乏患者占10.90%(63/578),需根治的G6PD缺乏患者占9.68%(21/217)。结论 上林县需要根治的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较多,特别是对G6PD缺乏又需根治的患者应加强管理,预防二代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41个疟疾监测站的现状调查(摘要)个旧市卫生防疫站杨克宽为了解疟区疟疾监测站对疟疾监测状况,我们于1990年采用统一表格要求与实地抽查等方法对红河州的个旧、金平、河口、蒙自四县(市)、乡镇疟疾监测站调查结果:镜检人员共97人(男93人女4人,县市级2...  相似文献   

20.
<正>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劳务输出、旅游等人群来往频繁,疟疾从高疟区向低疟区输入造成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发现、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新出现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感染科共收治输入性疟疾22例,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