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15例,现就其病因、临床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部分病例并发有其它疾病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6例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其中男性 7例 ,年龄 2 7~ 6 9岁 ,平均 4 3.6岁 ,女性 2 9例 ,年龄2 3~ 6 9岁 ,平均 5 3.2岁。这些病例中 ,19例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7例为继发于其它疾病 :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15例 (其中有 8例初诊为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儿科急性发作性疾病 ,起病急、危险大 ,合理、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 3 9例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儿 3 9例 ,为 1992年 1月~2 0 0 2年 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病儿 ,诊断符合血液病诊疗[1] 。其中男 2 0例 ,女 19例 ;年龄 3个月~ 11岁 ,平均 ( 3 .96±3 .40 )岁。原因 :肠道、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 16例 ,药物性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 ,十二指肠溃疡 1例 ,注射白百破疫苗后 2例 ,急性白血病 1例 ,原因不明 17例。 3 9例病人均表现为面色苍黄、…  相似文献   

6.
<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体内产生自身抗体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我科自1985~1996年共收治该病患儿13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4例,发病年龄<1岁2例,~3岁6例,~6岁3例,>6岁2例,年龄最小仅26天,婴幼儿占61.5%,病程≤1月7例,~6月2例,~12月2例,>12月1例。 病因 与感染有关7例,其中呼吸道感染4例,消化道感染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与免疫有关3例,其中Evan's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种痘各1例,接触农药1例,原因不明2例。  相似文献   

7.
3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我院自 1 988年 1 2月~ 1 998年 1 0月记载完整可供分析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30例 ,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AIHA按文献标准诊断[1] :1近4个月内无输血或特殊药物服用史 ,如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可诊断为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 ;2如 Coombs试验阴性 ,但临床表现较符合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或切脾有效 ,排除其他溶血性贫血。本文 30例均为温抗体型 AIHA,其中检查 Coombs试验 1 5例 ,9例 Coombs试验阳性 ,6例 Coombs试验阴性 ,均符合以上诊断条件 ;其余 1 5例…  相似文献   

8.
唐世超  尤宁 《安徽医学》1994,15(2):15-16
<正>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机体对自身红细胞产生抗体,并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本文总结本科近10年来资料较完整的44例进行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1.诊断标准:按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本文44例均为住院患者,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均阳性,为避免混淆其它疾病的诊断,而阴性患者不问其对肾上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6例抗体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Auto- immune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自我”的识别机理发生紊乱 ,产生针对各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和活化的补体 ,吸附在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1] 。自 1 989年 5月至 1 999年 6月对我院 76例疑有 AIHA病患者进行实验检查 ,并进行了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 ,其中男 32例 ,女44例。年龄 2~ 68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外貌 ,体乏无力。部分患者有肝脾肿大 ,茶色尿及血红蛋白尿等。Hb40~ 80 g/L,…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年间确诊的4l例再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再障患者中慢性再障的治疗有效率为80%,重型再障为42.9%:慢性再障中单用雄激素治疗有效率76.9%,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83.3%;重型再障中单用雄激素治疗有效率为25%,CSA和雄激素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50%。院内死亡5例中,3例死于脑出血。结论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主要药物,雄激素和csA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单用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佳,主张用CSA、ATG治疗,或CSA、ATG、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造血细胞因子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铁成 《河北医学》2001,7(3):217-2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痨疗效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36例肺结核患者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分析肺结核患者病灶、空洞和痰菌变化情况。结果 :在 2 9例糖尿病好转患者中 ,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关闭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 96.6%、93 .8%、92 .9% ;7例糖尿病恶化 ,其病灶好转吸收率仅为 14.3% ,无 1例空洞缩小或关闭 ,痰菌持续阳性 ,2例死亡。两组病灶吸收率及痰菌阴转率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互有不利影响 ,糖尿病治疗结果对肺结核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因此 ,建议对所有肺结核及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血糖和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常见类型与病因。方法对36例急性共济失调惠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感染是急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病因。临床以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类型,其次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小脑性共济失调。结论小儿急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多病因综合症,使用抗病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手术指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6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后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低下2例,乳糜漏1例,出血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甲状腺再手术的难度大,并发症较多,再手术前要做好术前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原发癌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长沙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00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6例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双原发癌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同时性癌7例,异时性癌29例.其中死亡15例(41.7%),死亡病例存活时间5~37个月,平均存活18个月.目前存活21例,其中存活5年以上的5例,存活时间最长的达78个月.结论 第2原发癌的治疗原则同第1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提高双原发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36例ABP患者先行保守治疗的同时,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和胰腺炎严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胆管梗阻者早期手术解除梗阻,胆管无梗阻者先保守治疗延期行胆囊摘除和/或胆管探查。结果胆管梗阻和无梗阻水肿型及胆管无梗阻坏死型共33例均治愈;胆管梗阻坏死型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结论 ABP的治疗应根据胆管有无梗阻及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0例行患侧腺叶切除术,20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3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加局部淋巴结清扫术1例,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术后均服用甲状腺素片80~120mg/d,服药时间维持手术后1~3年,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以"轻度甲亢"症状为用药标准调整服药用量。2例术后做同位素治疗。结果:术后2例曾出现短暂声音嘶哑,后逐渐恢复,1例出现短期的低钙抽搐。34例术后随访3~10年,平均随访5年,除1例混合型癌伴发肝转移者死亡外,其余无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较多,以单发癌结节为主,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综合运用能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1~67岁平均 (39±9) 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 h至7 d,平均 (3.9±1.5) 天;有手术史1次者7例,2次及2次以上者11例.结果 36例经剖腹探查确诊.15例坏死肠段切除肠管端端吻合术或结肠造口术;21例行脱入的肠袢复位;裂孔周边切除硬靭部分,修复裂孔或疝囊颈间隙.全组病例经手术治疗35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脓毒性休克;20例随访1~15年,再发1例.结论 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处理为及时手术治疗,在使肠袢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原因、给产妇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发生胎盘植入3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产妇中,因胎盘植入而导致产后出血26例,子宫切除7例,局灶切除24例.综合治疗后植入的胎盘组织于产后3个月内排出.结论:应控制人工流产、引产的次数,严格控制剖宫产率,从而有效降低胎盘植入的发生率;提高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率,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能减轻胎盘植入对产妇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胆囊结石合并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胆囊结石合并胃癌患者36例,详细介绍该合并症的发病特点,分析延误诊治的原因,详述减少延误诊治的措施.结果:延迟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胃癌29例,延迟诊断率为80.6%.结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合并胃部病变,认真分析病史及临床资料,是合并胃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以免延误诊治,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