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吻合器在胃前壁行食管胃吻合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抗返流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对照组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术后在返流性食管炎及其他并发症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影响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吻合器行食管胃前壁吻合术能有效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其他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32例患者均以施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p式襻代胃术.结果 全部患者开始进食后均无胸骨后烧灼感及返流现象,进食基本同术前.术后3个月上消化道钡餐照影,取平卧或头低脚高位未见钡迹返流.结论 本术式采用的空肠p式襻代胃可以机械性阻挡肠内容物的返流,病人术后短期内恢复饮食,无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生活质量较高.而且进食物可通过十二指肠与胰液、胆汁、十二指肠液充分混合并消化,易于被小肠吸收,避免吸收不良引起营养不良及腹泻.此术式食物在p襻中潴流时间较长,且食管与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相距较远,亦可起到阻止碱性肠液返流入食管的作用.故此术式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207例胃切除术后残胃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良性溃疡35例,其中吻合口溃疡33例。结果表明残胃溃疡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毕氏Ⅱ式胃切除术后和有胆汁返流者更易发生残胃吻合口溃疡。  相似文献   

4.
三合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流性食管炎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到食管中而引起食管粘膜发生炎症性损害。笔者自1996年10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三合汤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64例病均来自本院门诊病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灼痛、泛酸,经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内窥镜下食管炎分级:Ⅱ级(糜烂型),Ⅲ级(溃疡型)。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关于返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吻合的抗返流效果。方法:采用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Heinecke氏法)+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结果:对37例实验组患者实行该术式操作,均获得满意恢复,抗返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有效减少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后,行近端胃食管吻合+幽门成形+距屈氏韧带约20~25cm近端空肠与输出袢远端空肠行侧侧(Braun’s)全层间断缝合吻合抗返流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毕—Ⅱ式术后加做输入、出袢肠管侧侧吻合和幽门成形术,以防治碱性返流性胃炎。107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72例随访无呕吐胆汁及餐后上腹部灼痛等胆汁返流症状,34例胃镜复查并与同期行传统毕—Ⅱ式术后的42例作对比,效果良好,该术式是一种较好的防治碱性返流性胃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及其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行胃镜检查,在吻合口、残胃黏膜取活检、W-S银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观察胆汁反流.结果 75例老年残胃病变中吻合口炎及残胃炎占80.00%、吻合口溃疡8.00%、残胃癌2.67%、残胃再发癌10.71%、胆汁反流26.70%.BⅡ术式组残胃胆汁反流率大于B I术式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杨献良 《中原医刊》2003,30(18):52-53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GERD)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 ,又称返流性食管炎 ,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 ,导致食管粘膜刺激或损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返流、恶心、胸痛、上腹胀等 ,可出现糜烂性食管 ,严重者可致Batter′s食管 ,甚至并发食管癌等。笔者在临床中用奥美拉唑治疗 110例胃食管返流性疾病患者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3年 4月的患者2 15例 ,均具有典型的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症状 ,胃镜下表现有食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9 5岁 ,男15 7例 ,女 5 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残胃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6年间对130例残胃行内镜检查,130例中诊断为残胃及吻合口炎115例(88.5%),胆汁反流性胃炎94例(72.3%),伴反流性食管炎22例(16.9%),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9例(14.6%),残胃癌23例(17.7%),胆汁反流毕Ⅱ式明显高于毕Ⅰ式。结论内镜检查对残胃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残胃肿瘤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减少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与返流性食管炎,观察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疗效。方法 将贲门癌切除贲门再造术42例与同期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套入式吻合术42例进行对比研究。术后6~12mo,行食管镜检查测定吻合口大小、组织活检和测定食管腔内返流液pH值。结果 两组患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术式减少吻合口瘘及狭窄,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子内镜在残胃检查中的作用与护理要点。方法:分析讨论147例残胃行内镜检查结果。结果:147例诊断为残胃及吻合口炎135例(91.8%),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72.1%),伴反流性食管炎29例(19.7%),残胃及吻合口溃疡42例(28.5%),残胃癌18例(12.2%),胆汁反流毕Ⅱ式明显高于毕Ⅰ式。结论:内镜对胃大部分切除检查活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护理的配合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HP)感染 ,探讨HP与残胃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2 5 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患者的胃镜、病理及H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 2 5 8例非残胃病变为对照组的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残胃组Hp阳性检出率 (37.6 %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9.8% ) (P <0 .0 1)。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和BillrothⅡ氏术后残胃Hp的感染率分别为 5 2 .8%和 2 1.3%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BillrothⅡ氏术后伴胆汁返流者明显高于BillrothⅠ氏术后 (P <0 .0 1)。胆汁返流组中Hp的感染率 2 2 %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组的 6 4 .5 % (P <0 .0 1)。残胃并发症中 ,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Hp感染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中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 (P <0 .0 1) ,但残胃及吻合口炎的Hp感染率为 4 6 .1% ,高于残胃及吻合口溃疡的 2 1.6 %。另外 ,残胃及残胃复发癌的Hp感染率和残胃及吻合口炎中异型增生的Hp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残胃病变发生的病因之一。胆汁返流在残胃病变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但在残胃及吻合口炎和残胃复发癌中 ,Hp感染也可能占了较重要的地位 ,Hp感染是BillrothⅠ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病因。根治Hp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应用小计量大黄加味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59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9例中 ,男 36例 ,女 2 3例。年龄 2 0~ 64岁 ,平均年龄 4 2岁。胃镜检 2 3例为Ⅰ级 :非融合性粘膜损害 ;19例Ⅱ级 :融合糜烂 ;14例Ⅲ级 :弥散性管腔环周糜烂 ;3例Ⅳ级 :纤维化狭窄深部溃疡。上述病例经X线钡餐检查 ,取头高脚低位均见不同程度钡剂返流 ,其中 :39例伴有返酸、返胃 ,17例伴有胸骨后灼痛 ,伴吞咽困难 2例 ,伴呛咳 1例 ,伴咽喉痛 ,灼热感 12例。1.2 方法制大黄 2g、乌贼骨 6g、三七 5g、当归 5g ,制成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胃胃套叠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胃型套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残胃病变316例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 分析316例胃手术后的病人行胃镜检查、常规取病理活检及组织学染色检查资料.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77.53%,残胃及吻合口溃疡者占8.23%,胆汁反流性胃炎20.25%,残胃癌者2.53%,幽门杆菌阳性者27.53%,毕Ⅱ式术后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毕I式(P<0.01).结论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且多数残胃病变发生于毕Ⅱ式术后.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选择毕I式吻合术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胃或空肠吻合术后降低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术式.方法: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后采用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利用有健康浆膜的全层空肠肠壁或胃壁包围在吻合口周围,形成瘘的屏障和吻合口周围局部高压带防止反流.结果:全组20例,1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0%,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全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无进食后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吻合口狭窄1例,经内镜气囊扩张2次后缓解.结论:食管胃或空肠"围巾式"吻合术能降低或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在预防或减少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杂种犬40只随机分为A组(椭圆形吻合法)及B组(套入式吻合法),进行动物实验对照研究。结果A组犬术后进食均顺利,B组则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进食梗噎;两组各检查12只,A组吻合口无狭窄,B组有4只出现狭窄(P〈0.05);病理学检查:A组愈合过程较B组好;抗返流情况:A组均无返流,B组则半数以上有返流(P〈0.05)。A组无吻合口瘘,B组有一只发生吻合口瘘(因例数少未做统计学处理)。结论食管胃椭圆形吻合法是食管胃消化道重建中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确有预防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0~ 2 0 0 2年共行胃大部切除 345例 ,行单纯胃空肠吻合 2 6例。在总计 371例胃肠道重建手术中 ,有 8例并发 (残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性别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最小者 2 0岁 ;最大者 6 6岁 ;病种类型 :胃癌 2例 ;胃溃疡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十二指肠肿瘤 1例 ;术式选择 :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 2例 ;毕Ⅱ式吻合 5例 ;单纯胃空肠吻合 1例。术后发生时间 :术后 7天发生 5例 ,术后 9天发生 3例。临床表现 :食欲差 ,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后感上腹部胀满不适 ,疼痛 ,伴呕吐 ,呕吐物有胆汁 ,呕…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返流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处理棘手,目前缺乏有效措施。本文对48例食管手术后有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6例未发生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以及10例正常健康人食管内压力进行检测,籍此探讨食管压力的改变与返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为临床对症处理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990年至1992年食管癌住院病人及手术后来院复查的病人。①未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组: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55.5岁,术后6~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李桂生  史学森 《上海医学》1993,16(5):260-262
292例部分胃切除术与同期内镜检查的非手术患者12049例,就食管、胃粘膜的改变进行比较,示手术组食管炎症、息肉,贲门炎症、糜烂、溃疡、息肉和残胃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显著为高。良性胃病术后食管炎、吻合口息肉和胆汁反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胃癌术后患者。毕氏Ⅱ式术后胆汁反流显著高于毕氏Ⅰ式。手术组食管与胃癌的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