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化系统针灸病谱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查阅1978-200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种及每个疾病文献报道的频次,通过分析归纳,初步从文献角度获得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优势病谱,为临床选用针灸治疗病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冰 《光明中医》2010,25(3):444-444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以口腔黏膜自发性、复发性溃疡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属中医学"口疮"、"口疡"、"口靡"等病证范畴。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与全身性疾病关系不大,但也有部分是消化系统疾病或白塞氏综合征的表现之一[1]。笔者在临床采用中  相似文献   

3.
齐刺法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筋病证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这一类疾病有着特定的发病机制和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在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下,逐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经筋理论[1]。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琴峰 《中国针灸》2007,27(10):769-772
目的:回顾1954—2005年有关消化系统针灸文献,通过文献计量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现代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针灸医学的优势。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91种,包括医案11种;有效病症为呃逆、腹痛、腹泻、便秘、呕吐、肠假性梗阻、痔;针灸疾病谱需要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由于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中医称为“头痛”、亦称为“首风”、“脑风”[1]。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病因复杂,导致病证的性质与种类各异,因此辨明哪类原因引起的头痛适合针灸治疗,是进行辨证论治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6.
<正>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诸如胃十二指肠紊乱、肠紊乱、功能性腹痛等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实验研究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相关针灸治疗机理研究综述如下。1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制研究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疗法对IBS的症状改善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对直肠的感觉有所改善,有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  相似文献   

7.
<正>火针是用特制的针具烧红后针刺人体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独特疗法[1]。火针具有袪寒除湿、消散癥结等作用。据文献报道,火针疗效突出的疾病谱达80余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妇科、五官科等[2],以局部表现较显著的病证居多[3]。面瘫作为针灸治疗的一个优势病种,应用火针治疗也颇具成效。作者通过计算机方式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5年1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率高达20%-40%,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对FD的治疗尚无特异的手段,多使用促胃动力药[1]对症处理,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FD近年来报道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1]。现今治疗上大多首选药物治疗,不主张应用创伤性疗法,但疗效不理想。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复杂和难治的生殖-代谢类疾病,其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符合中医不同证型特征及辨证论治疗效优势。针刺治疗PCOS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疗效。PCOS动物模型进展为病证结合研究的深入层次、系统全面和精准分型提供手段。病证结合的方法学研究为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方向,本文综述了PCOS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与采取针灸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疾病和证候研究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针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采用针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结果]34例中,痊愈14例(41.2%),明显好转1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85.3%。[结论]慢传输型便秘针灸治疗操作简便、有效,心理疏导能有效辅助治疗便秘。二者配合,达到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2.
疼痛已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或多或少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困扰。针灸治疗痛症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存在毒副作用。选取应用针灸,包括耳针、头针、鼻针、体针、腕踝针、电针、蜂针、穴位注射等针法来治疗疼痛的文献,根据《针灸学》的分类方法,将其治疗的疾病分为头面躯体痛证、内科病证、妇儿科病证、五官科病证、急证等。总结针灸所治疗疼痛的种类,以及采用的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疾病归经理论与针灸治疗中选取穴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统计《针灸治疗学》中内科疾病所涉及到的主穴的归经,疾病按《中医内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治疗肝胆病证归肝、胆经的占30.65%,心系疾病归心、小肠经的占13.16%,脾胃病归脾、胃经的占39.47%,肺系病证归肺、大肠经的占46.67%,肾系病证归肾、膀胱经的占31.82%。结论:针灸治疗内科疾病时,选取的主穴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可以指导针灸治疗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以百会、神庭、安眠、神门、内关为主穴,辨证配穴。[结果]痊愈29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1%。[结论]针灸治疗失眠是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野口荣太郎等以针灸治疗内脏痛、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消化系统症状为主题,介绍了基础、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疾病是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早饱、反酸、恶心、呕吐、腹泻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说明心理社会因素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2]。心理应激和胃的蠕动、分泌有显著关联。愤怒、仇恨时,胃血管和分泌活动均亢进;而在抑郁、失望时,胃酸分泌和蠕动均降低。消化系统疾病是心理社会应激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虽然目前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精神紧张和心理异常是…  相似文献   

17.
罗先涛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25-126
中医肺系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因素影响下,造成肺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1]。中医肺系病证一般指西医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并中药外敷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方法]针灸辅以中药外敷及股四头肌锻炼治疗半月板损伤30例。[结果]14例治愈,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80%。[结论]针灸并中药外敷治疗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经济实用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脊椎相关疾病即因脊椎及其周围组织的相关病变所引起的系列疾病。针灸与推拿对该系列疾病均有较好疗效,是目前外治法中常用选择,针灸可通经活络止痛等,推拿能松解肌肉、纠正错乱的关节等,如果将其二者相结合运用到治疗该系列疾病能否取得更好疗效。本文作者探讨了针推结合治疗本系列病证的优势所在及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归纳总结中医刮痧疗法疾病谱,为临床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维普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刮痧临床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证,按照病证分类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成人和儿童分别统计。刮痧疾病谱病证总频次1 258个,共涵盖19类,185个病证。成人疾病18类,其中西医疾病144种,西医症状6种,中医病证22种,共172种。儿童疾病8类,其中西医疾病18种,西医症状2种,中医病证7种,共27种。频次在50次以上疾病为颈椎病、肩周炎和失眠,三者占成人疾病总频次的27.37%。单纯使用刮痧疗法的文献有374篇,刮痧联合其他疗法的文献874篇。刮痧疾病谱范围广,优势病种突出,成人疾病以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儿童疾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为主。并且无论是单独或联合治疗都得到广泛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