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茵陈、虎杖、田基黄、姜黄、生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0周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 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电镜观察);(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胞浆大量出现中小脂滴并严重积聚,肝组织TG、FFA含量分别达正常组的 3.2、3.5倍,但血清ALT、AST、TG、T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 肝组织 TG、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其TG含量均值分别为模型组的57.55%、72.32%、71.07%,FFA含量分别为模型组的48.95%、65.67%、55.57%。其中,高剂量组降低肝组织TG含量的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 结论 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疗效相当显著,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降脂护肝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脂护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大鼠。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降脂护肝方(大、中、小剂量)组、血脂康组。用药后,观察一般情况及肝功能、血脂,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的大疱样脂肪变性,肝脏炎症表现明显;降脂护肝方组的上述改变显著减轻,同时可显著降低体质量、肝指数以及血清ALT、AST、TG、TC,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降脂护肝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及其炎症有较理想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健脾活血方对CCl4高脂低蛋白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四氯化碳(CCl4)高脂低蛋白诱导大鼠肝脂肪变性模型,以东宝肝泰做对照,通过肝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甘油三酯、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肝功能部分指标的检测,探讨健脾活血方治疗脂肪肝的效果及部分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健脾活血方可显著减轻肝组织损伤和脂肪变性程度,同时显著降低肝组织甘油三酯,提高SOD含量,提示健脾活血方有显著的抗肝脂肪变性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促进肝细胞线粒体内的脂肪酸β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何聪  孔婧  王慧超  唐义爽  王晓素 《陕西中医》2020,(12):1843-184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主要以调整不良生活方式、调治代谢综合征、保肝降酶和防治并发症等治疗为主,目前尚未研制出理想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疗法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系统性个体化综合调节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实现“人身安和”以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中医学理论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与痰、湿、瘀、热等病理因素关系密切,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湿热蕴结证为其常见证型。以祛湿化瘀为根本治疗大法的组方配伍,结合名医名家经典用药特色与经验,灵活变通,据证施治,实为贴合病机,执简驭繁之法,对于非酒性脂肪肝的治疗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恢复血脂和肝功能水平、改善肝脏影像学形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并分析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纠正肠道菌群失衡、调控基因表达、调节代谢组学、保护肠黏膜屏障等发挥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采用单纯高脂饮食(88%普通饲料+2%胆固醇+10%猪油)制备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祛湿化瘀方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继续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祛湿化瘀方汤剂(0.93 g生药/100 g体重)和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同时设10只SD雄性大鼠为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于8周末取材。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HE及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肝组织基因表达,比较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选取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间10个差异倍数大于2的涉及糖脂代谢的差异基因进行RT-PCR验证。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FA含量和血清ALT、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组大鼠TG、FFA含量和ALT、AS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祛湿化瘀方能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少炎症,改善肝组织病理。(2)祛湿化瘀方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差异倍数大于2的功能明确、有指定基因名称的差异基因共80个,其中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36个。80个差异基因涉及2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信号通路(包括甘油酯类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及药物代谢信号通路等,P0.05)。(3)对甘油激酶(Gk)、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Scd1)、甘油-3-磷酸转移酶(Gpat2)、葡萄糖-6-磷酸酶(G6pc)、Irs1等10个调节糖脂代谢基因的RT-PCR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基因RT-PCR与基因芯片结果上调或下调趋势完全一致,80%基因差异倍数非常接近。结论祛湿化瘀方可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脂肪代谢、糖类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及药物代谢等相关基因表达,表现出中药复方的综合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益气化瘀方治疗高原地区酒精性脂肪肝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存 《四川中医》2000,18(12):23-24
酒精性脂肪肝为酒精性肝病的早、中期病变 ,是青海高原地区常见的酒精中毒性疾病。近年来 ,我们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本地区酒精性脂肪肝 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系青海省互助县机关及企业职工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2例 ;年龄 38~ 55岁 ,平均 4 6岁 ;饮酒史 8~ 2 0年 ,平均每日饮酒 (折合 50°白酒 )约 150ml~ 2 50ml。患者中无症状者 6例 ,余 2 4例不同程度地出现右胁隐痛、纳呆、腹胀、乏力等临床症状。 2 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 ,2 2例患者舌质紫暗 ,舌下静脉轻至中度青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解析祛湿化瘀方治疗NAFLD的机制。方法 (1)采用NAFLD模型和NAFLD合病肠炎模型,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对照饲料)、NAFLD组(24只,高脂饲料)、NAFLD合病肠炎组[24只,高脂饲料及0.5%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至造模20周末,NAFLD组再分为高脂组(12只)和高脂+祛湿化瘀方组(12只);NAFLD合病肠炎组再分为高脂+DSS组(12只)和高脂+DSS+祛湿化瘀方组(12只);祛湿化瘀方灌胃给药4周。(2)采用1%DSS饮水12周诱导的慢性大肠炎小鼠模型,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12只)、DSS组(12只)、DSS+祛湿化瘀方组(12只)。造模8周后,予祛湿化瘀方干预4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理,透射电镜观察结肠超微结构,油红O染色、肝组织甘油三酯(TG)检测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TG、游离脂肪酸、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结果 在NAFLD及NAFLD合病肠炎模型中,高脂组和高脂+DSS组肝组织病变明显,肝组织TG、血清ALT、AST、LB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高脂组结肠组织HE染色病变不明显,高脂+DSS组则可见明显病变,高脂组和高脂+DSS组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均可见明显病变,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祛湿化瘀方干预后,肝组织病变、结肠超微结构改善,血清ALT、AST、LBP及肝组织TG显著下降(P<0.05,P<0.01),结肠组织ZO-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高脂+DSS+祛湿化瘀方组较高脂+DSS组结肠组织HE染色病变改善,Occludin mRNA表达明显恢复(P<0.05)。在慢性大肠炎模型中,DSS组小鼠结肠HE染色及超微结构病变明显,病理积分较对照组增加(P<0.05),血清LBP升高(P<0.05),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下降(P<0.05);祛湿化瘀方干预后,结肠病变改善,病理积分、血清LBP下降(P<0.05),结肠组织紧密连接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 祛湿化瘀方能够保护NAFLD小鼠肠黏膜,该作用与其防治NAFLD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其对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祛湿化瘀方口服,疗程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行血脂(TC、TG)、肝功能(ALT、AST)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ALT、AST、HA、LN、PCⅢ、C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0%、55%、35%,而对照组为2.5%、32.5%和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明显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能有效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苦参生物碱对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喂饲高脂低蛋白饲料合CCl4皮下注射造模法,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变化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碱可明显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改善其病理组织学损伤;且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结论苦参碱对实验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祛湿化瘀方改善脂肪肝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探讨祛湿化瘀方对实验性脂肪肝游离脂肪酸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运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7周起,21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4周。观察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肝脂肪变性程度、血清脂联素(ADP)、肝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2)、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含量的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的肝组织TG、FFA含量、FAS、ACCase和Malonyl-CoA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AdipoR2、AMPK、血清ADP含量显著升高,并呈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祛湿化瘀方对"脂联素-游离脂肪酸代谢"路径有显著的干预效应,其对脂联素及其受体的作用是该方降低肝组织FFA从而减轻肝脏脂质沉积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祛湿化瘀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药效学的影响。方法:祛湿化瘀方中5味药物分别醇提、水提醇沉后合并,制备成生药含量为0.93 g.mL-1的药液,再按不同干燥方法制得浸膏、70℃真空负压干燥药物、40℃真空负压干燥药物、冷冻干燥药物、喷雾干燥药物。采用Wistar雄性大鼠,以四氯化碳(CCl4)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2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未干燥组、浸膏组、70℃真空负压干燥组、40℃真空负压干燥组、冷冻干燥组、喷雾干燥组,每组灌以相应药物2周。取材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变化。并对各个药物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GGT活性,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未干燥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ALT,AST,GGT及肝组织TG,FFA显著下降;浸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GGT,ALT,肝组织TG,FFA显著下降;70℃和40℃真空干燥组除血清ALT活性显著降低外,其余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冷冻干燥组除肝组织TG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余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喷雾干燥组除血清GGT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余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未干燥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其他各组。运用指纹图谱对各组药物进行分析,色谱图有相应的谱峰信息综合表达有差异。结论:"袪湿化瘀方"经不同干燥方法后对实验性脂肪肝药效均有所下降,不同方法干燥后部分有效物质丢失,可能是导致药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祛湿化瘀通络方;对照组给予西医降糖药;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肌酐(Cr)外,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软肝化瘀汤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方用软肝化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软肝化瘀汤治疗肝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获取和发掘祛湿活血方作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细胞后的转录组数据库和肝细胞炎症环境相关细胞焦亡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研究用棕榈酸诱导的人肝细胞系L-02建立NAFLD的细胞模型,采用去除核糖体RNA的转录组测序法(Ribo-Zero RNA-Seq)对中药祛湿活血方处理的L-02细胞模型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炎症环境相关细胞焦亡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验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诱导的肝细胞焦亡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 本次测序分析共获得3 000多个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差异基因的数量在空白处理组/祛湿活血方组最多,1 435个上调,658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信号、细胞命运和脂肪代谢等相关通路,NLRP3、消皮素D(GSDMD)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等焦亡相关基因被筛选出。qRT-PCR、Western Blot等验证结果表明,祛湿活血方处理肝细胞可以降低以上分子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祛湿活血方可调控炎症相关焦亡信号分子NLRP3、GSDMD和Caspase-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焦亡,这可能是祛湿活血方治疗NAFLD的一个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6.
查阅、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化浊降脂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文献,从单味药、复方汤剂和中成药3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并给予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瘀祛痰熄风汤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瘀祛痰熄风汤,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MDA,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SOD,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祛痰熄风汤可能通过升高SOD、降低MDA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戒酒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对照组口服水飞蓟素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 L、CHO、TG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肝定量值,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