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落新妇苷组织浓度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测定.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之胶束电动模式测定小鼠尾静脉注射30 mg/kg落新妇苷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药物含量.结果 落新妇苷在组织器官的浓度分布特点是:C心>C肝>C肾>C脾>C肺>C脑.心脏组织C5min>C15min> C60min,自5 min浓度达峰后呈缓慢递减趋势,C60min仍保持较高浓度.其他组织C15min达峰,肝脏在C15min至C60mm均保持较高药物浓度,C60 min在各组织中浓度最高.60 min内脑组织含有较稳定药物含量.结论 落新妇苷在小鼠体内分布广泛,心、肝、肾保持较高组织浓度,且能够穿越血脑屏障分布到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开场行为和Y-迷宫分别检测腹腔注射葛根素后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自发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衰老小鼠脑组织SOD、MDA以及脂褐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葛根素60mg/kg可显著增加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记忆保持率从69%±9%提高到79%±6%);葛根素60mg/kg和30mg/kg均可以显著提高脑组织SOD的活性,从(12.1±2.9)提高到(14.9±2.1)和(15.5±2.7)U/g脑湿重,并使衰老小鼠脑内脂褐素含量明显下降,从(27±5)降到(20±4)和(20±4)μ/g脑湿重。结论:葛根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减退有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衰老小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载两性霉素B的PLA-PEG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的相分离法制备载有两性霉素B(1)的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粒,HPLC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及其它脏器中的药物浓度。以1粉针剂和1脂质体为对照,评价纳米粒的脑靶向作用。在小鼠脑内1粉针剂组未能检测出药物,1脂质体组于3h后能测得微量药物,1纳米粒组小鼠给药30min后脑内浓度达33.5ng/g,12h达最高(160.4ng/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壮年手术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老年及青壮年患者各8例,老年患者年龄62~81岁,青壮年患者年龄18~60岁,全麻诱导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μg/kg,于瑞芬太尼注射后1、2、3、5、7、10、15、20、25、30、45、60min分别采集动脉血1.0ml。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结果老年及青壮年患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β:(20±9)min、(12±7)min,表现分布容积:(56±17)L、(44±10)L,血浆清除率:(2.7±0.4)L/min、(4.0±0.5)L/min。结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二房室模型,消除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二者明显不同,提示老年与青壮年患者间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并予以评价.方法 将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I/R模型组30只.改良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比(%)、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及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评价模型可靠性.结果 模型存活率为83.33%,造模总成功率为76.67%.假手术组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0分,脑梗死比为0,脑含水量(77.29±0.45)%.I/R模型组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42±0.63)分,脑梗死比为(23.03±3.42)%,脑含水量(83.18±1.65)%,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病理检查出现典型脑梗死病理改变.结论 改良线栓法成功建立简便、可靠的小鼠局灶性I/R模型.  相似文献   

6.
鱼龙草颗粒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 《中国医药》2014,(5):738-741
目的 探讨鱼龙草颗粒对小鼠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阐明鱼龙草颗粒药效学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50只小鼠(做3个试验,每个试验50只,每个试验分5组,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0.2 ml/只)、阳性药物组(磷酸可待因30 mg/kg或盐酸氨溴索0.05 g/kg或阿司匹林0.2 g/kg)和观察组(鱼龙草颗粒)中高剂量组(12.0 g/kg)、中剂量组(6.0 g/kg)、低剂量组(3.0 g/kg)三剂量组,按分组剂量每天上午9:00左右,每只小鼠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后进行实验: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用SO2刺激小鼠呼吸道15 s引起小鼠咳嗽反应,观察3种不同剂量组及磷酸可待因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②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利用酚红注射后可在小鼠气管分泌排泄机制,腹腔注射2.5%酚红氯化钠注射液30 min,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出气管,测量3种不同剂量组及盐酸氨溴索组小鼠气管对酚红分泌排泄量;③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利用二甲苯外涂可引起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方法,给予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100%浓度),4h后处死小鼠,取下左右耳,对3种不同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称重.以上3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并与3种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结果显示:在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15)s比(50±18)s] (P <0.05);在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16±9)次/3 min比(35±10)次/3 min] (P <0.01),与低剂量组[(20±7)次/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可待因组[咳嗽潜伏期(68±15)s、咳嗽次数(12±6)次/3 min]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鱼龙草颗粒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咳嗽次数.②空白对照组、鱼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氨溴索组酚红量分别为(1.03±0.37)、(1.59±0.23)、(1.56±0.21)、(1.43±0.26)、(1.55±0.22) mg/L.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鼠结果显示:高、中、低3种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4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2.0)、(10.0±1.1)、(10.9±1.6)、(8.0±1.1)mg比(14.2±1.7)mg](均P<0.01).结论 小鼠的SO2引咳试验、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显示:鱼龙草颗粒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首乌苷制剂中二苯乙烯苷(TSG)含量测定方法;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XDB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320 nm。取小鼠,灌胃给予首乌苷样品溶液60 min后放血处死,取心、肝、脾、肺、肾、脑、睾丸,制备组织匀浆,甲醇除蛋白,测定各脏器中TSG的含量。结果 TSG在0.053~0.489μg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6±1.3)%,(100.9±2.3)%,(100.8±2.4)%。TSG在肝组织中分布最多,其次为肺、肾、心等。结论 TSG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首乌苷制剂的质量控制。TSG在小鼠多个脏器中均有分布,以肝脏中分布最多,可通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通定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脑、皮下、血管3个部位微透析液和尾静脉血浆的浓度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下、血管的微透析液的药物浓度以及尾静脉血浆的药物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罗通定20cm^2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消除缓慢,脑、皮下、血管和血浆AUC0→10h分别为(387.19±162.81)、(245.97±74.60)、(211.41±65.19)和(1677.05±598.83)min·mg·L^-1。体内药物含量血浆中最高,脑微透析次之,血管微透析最低,经皮给药后的AUC脑/AUC血浆、AUC皮下/AUC血浆、AUC血管/AUC血浆分别为(23.45±6.51)%、(15.66±5.03)%和(13.87±5.84)%。结论微透析法能很好地应用于罗通定经皮给药后大鼠不同部位的浓度研究,反映脑、皮下和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吕明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97-2698
目的:比较呼气末正压递增(PI)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机械通气治疗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效果。方法70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I组和CPAP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PI和CPAP机械通气行肺复张,通气前和通气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240 min测量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通气前和通气后15 min、30 min、60 min测量中心静脉压(CVP)、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机械通气15 min后PI组和CPAP组PaO2、氧合指数分别为(99.8±30.6)mmHg、(190.6±34.1)和(95.7±25.2)mmHg、(190.3±28.7)均较有通气前有显著改善(t=4.257、3.865、4.143、4.124,均P<0.01)。机械通气后15 min PI组和CPAP组CVP、HR分别为(19.1±4.5)cmH2O、(122.1±10.6)次/min和(22.5±4.9)cmH2O、(121.1±9.7)次/min,均较通气前明显增加(t=5.164、4.563、3.982、4.638,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后60 min CVP和HR均迅速恢复到机械通气前水平。结论PI和CPAP机械通气都可以显著改善肺外源性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均可作理想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下单肺通气(OLV)对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以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6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35 mmHg范围内.观察并记录患者侧卧位双肺通气10 min(TLV)、侧卧位单肺通气15 min(OLV+ 15)、30 min(OLV+ 30)、60 min(OLV+ 60)各时间点的MAP、HR、SpO2、PETCO2、脑血流速率(CBFv)、BIS值和鼻咽温度(NPT);在相应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郝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氧代谢率(CMRO2)、脑动-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ac)和脑动-静脉血糖含量差(Da-jvGlu).结果 在OLV期间,患者的MAP[(70±10) mmHg与(81±11)mmHg、(71±12)mmHg与(81±11)mmHg]和PaO2[(172±85) mmHg与(428±42) mmHg、(162±54) mmHg与(428±42) mmHg、(185 ±61)mmHg与(428±42) 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2、13.14、23.25、20.16、18.02,均P<0.05);在OLV后15 min和30 min,患者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明显下降[(54.0±1.2)%与(65.0±0.8)%、(55.0±1.5)%与(65.0±0.8)%](t=3.12、2.14,均P<0.05),Ca-jvO2[(50±12)%与(40±12)%、(54±11)%与(40±12)],CMRO2[(186±40)与(162±35)、(191±24)与(162±35)]和CERO2[(36±12)与(30±11)、(35±10)与(30±1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28、1.86、2.01、8.21、10.11,均P<0.05);OLV后,患者的Da-jvGlu值明显增大[(0.45±0.10)与(0.22 ±0.30)、(0.52±0.20)与(0.22±0.30)、(0.40±0.20)与(0.22±0.30)](t=6.45、12.03、15.10,均P<0.05),Da-jvLac值和CBF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OLV可引起脑的耗氧、耗能增加,可能对脑的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要加强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1.
怀旭  沈嵩  石宁  刘国印  顿桓桓  许欣 《中国医药》2012,7(7):887-890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对人体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分泌率的影响.方法 14名男性被试者以头低位倾斜(-6°)模拟失重30d,地面正常男性14名作为对照,分别在实验前3、3、15、30d及后恢复第3天对受试者采集10 min唾液,并进行SIgA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出SIgA分泌率.结果 试验组在地面模拟失重条件第3天唾液流量为[(7.1±0.8)ml/10 min],较受试前[(8.5±1.0)ml/10 min]及对照组的流量[(7.7±1.3)ml/10 min]有明显减少(P<0.01),受试第15天唾液流量为(8.0±0.7)ml/10 min,也较受试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受试者在受试的第3、15、30天口腔唾液SIgA浓度分别为(122±8j) ng/ml、(192±183)ng/ml和(168±183)ng/ml,SIgA的分泌率分别为(83±54) ng/min、( 14g±137) ng/min和( 135±144) ng/min,这两项指标均较受试前及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或P<0.05),并以受试第3天的指标增高最为明显(P<0.01).恢复期第3天的SIgA浓度(129±151) ng/ml及分泌率(105±124) ng/min与受试前及对照组相似(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唾液分泌SIgA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30d的地面模拟失重环境测试中,受试者唾液流量表现出先下降再恢复的特点,唾液SIgA的浓度和分泌率明显增加,提示口腔局部黏膜免疫水平增强,受试结束后各指标恢复到受试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顾晓华  秋泽文  徐红  鲍旭  高萌  梅林  田燕 《中国药房》2012,(33):3086-3089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PLGA-TPGS)纳米粒(OPTN)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肝靶向性。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前6组为OPTN组,后6组为OA溶液剂(OS)组,剂量均为20μg.g-1(以OA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80min内各组小鼠血清、肝、心、脾、肺、肾中的OA浓度,采用靶向指数(TI)、选择性指数(SI)、相对靶向效率(Re)和靶向效率(Te)全面评价OPTN对肝的靶向性。结果:OPTN组在小鼠血清、肝、心、脾、肺、肾中AUC0~480min值分别为(2820.83±1.57)、(5897.98±1.34)、(601.03±1.83)、(1189.50±1.46)、(1363.78±1.58)、(670.30±1.79)μg.min·mL-1,且肝脏的Te值均>2;OS组各组织的AUC0~480min值均1;与其他组织比较,肝脏Re值最大。结论:OPTN能提高药物在肝中的分布,具有肝主动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3.
硫酸头孢噻利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头孢噻利在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取兔15只,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硫酸头孢噻利75、150、300mg·kg-1)组,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前分别采集血样和尿样,再于给药后5、10、15、30、45、60、80、100、120、150、180、240、360min采集血样,给药后0~2、2~4、4~6、6~8、8~12h收集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样和尿样中头孢噻利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噻利在兔体内药动学呈一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0.87±0.03)、(0.88±0.04)、(0.86±0.04)h;cmax分别为(210.54±28.92)、(362.66±47.86)、(805.46±61.11)mg·L-1;AUC(0~6h)分别为(288.52±38.79)、(495.12±64.78)、(1095.81±75.34)mg·h·L-1。12h时尿药累积排泄量已达坪值,累积排泄率约为68.44%~72.29%。结论:硫酸头孢噻利在75~300mg·kg-1范围内,在兔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符合线性关系,呈一级动力学分布、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Caco-2细胞单层转运介质中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和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浓度,用于药物转运实验研究。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50mm×2.1mm,3.5μm);流动相A相:甲醇(含0.05%甲酸),B相:水(含0.05%甲酸);梯度洗脱:0~3.60min,40%A,流速:0.3ml/min,3.61~7.00min,65%A,流速:0.6ml/min,7.01~10.00min,40%A,流速:0.6ml/min;柱温:30℃,以吲哚美辛为内标。质谱检测方式:多种反应监测(MRM),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433.8→194.8(MMF),m/z319.1→191.0(MPA)和m/z356.0→312.1(吲哚美辛)。结果:MMF和MPA检测的线性范围均为0.01~20μmol/L,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MMF:As/Ai=-0.035 2+0.394 5 c(r=0.999 1);MPA:As/Ai=0.005 5+0.050 8 c(r=0.999 5)。低、中、高浓度(0.1、1.5、15μmol/L)MMF的回收率分别为(103.2±7.5)%、(97.3±3.1)%和(96.0±3.4)%,日内、日间RSD<7.27%;低、中、高浓度(0.1、1.5、15μmol/L)MPA的回收率分别为(106.9±1.0)%、(106.0±5.7)%和(108.4±3.2)%,日内、日间RSD<9.25%(n=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MMF和MPA体外转运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注射3~5min,随后按维持剂量0.0075-0.01/(kg·min)进行微量泵注射72h以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24h尿量、心室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给药结束24h时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总有效率为90.3%(28/31);给药结束1周后患者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042±1123)ng/L比(6020±1130)ng/L](P〈0.05),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47±15)%比(41±15)%](P〈0.05),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911±892)ml比(1326±802)m1](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麻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的脑药动学和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将大鼠麻醉后,通过其十二指肠给天麻素,剂量为200 mg·kg-1。在规定时间点收集血浆、脑脊液和4个不同脑区(皮质、海马、丘脑、小脑)的脑微透析液。采用HPLC法测定所收集液体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天麻素给药后能迅速进入脑部,4个不同脑区和脑脊液的tmax分别为(40.0±6.1)、(42.5±7.7)、(37.5±9.5)、(42.5±7.7)和(55.8±16.0)min,其AUC与血浆AUC的比值分别为(2.6±1.0)%、(2.6±0.9)%、(3.0±0.9)%、(5.3±2.1)%和(6.0±2.6)%。天麻素在小脑的AUC明显大于在其他3个脑区的AUC(P<0.05)。结论天麻素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能迅速入脑部,但是入脑量低,所有AUC/AUC血浆均<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胃穿孔修补术大鼠血流动力学及恢复翻正反射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右侧颈动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建立后,实验组经腹腔注射右美托嘧啶30μg/kg(浓度4μg/ml),对照组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药15min后实施胃穿孔修补术。全程记录大鼠腹腔注药前(基础值)、注药后15min、以及整个手术过程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大鼠恢复翻正反射的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大鼠腹腔注药后5min和10minM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5minMAP下降,D组为(60.58±13.13)mmHg,C组为(81.82±18.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D组为(200.38±40.82)min,C组为(171.50±33.1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腹腔注射右美托嘧啶(30μg/kg)15min后MAP开始降低,其对大鼠恢复翻正反射的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毕满华  郭志文 《安徽医药》2013,17(2):230-232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细胞癌根治术的术中术后疗效。方法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5例(A组),开放肾癌根治术40例(B组),比较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住院时间和手术效果的差别。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31)min和(139±33)min(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35±73)ml和(421±108)ml(P0.01),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0±14.1)h和(60±19.4)h(P0.01),两组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26.8±5)d和(72±6.5)d(P0.01),两组术后镇静剂用量分别为(30±10)mg和(130±20)mg,(P0.01),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7±4)h和(73±15)h(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5)d和(13±2.5)d(P0.01)。结论后腹腔镜肾细胞癌根治术比开放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方面更有优势,T1N0M0~T2N0M0肿瘤手术可达到同样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儿30例,诱导时吸入8%七氟醚+5L/min氧,BIS降至45~50插入喉罩,术中吸入七氟醚1.5%~3%+2L/min氧,控制BIS 40~60,保留自主呼吸,必要时进行手控辅助呼吸。缝皮结束,停止吸入七氟醚,BIS恢复至75左右,拔除喉罩。记录置喉罩即刻、切皮、术中、缝皮、拔喉罩即刻的HR、SBP;术中RR、PETCO2、SpO2变化。结果患儿仅在拔喉罩时SBP、HR、RR较快,与麻醉前相比P<0.05,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23±33)s(、15±2)min。置入喉罩即刻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4.2±0.5)%;术中麻醉维持阶段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1±0.4)%;手术结束拔喉罩即刻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0.5±0.1)%。所有患儿未出现诱导期气道反应及术后躁动。结论 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诱导、苏醒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可控性强,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