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pro BNP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为观察组,〈300 pg/mL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pro 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 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平均水平小于1 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pro BNP平均水平为1 500~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pro BNP平均水平大于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结论 NT-pro 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14、29、16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测定Hcy、hs CRP水平, 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Spc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cy、hs CRP水平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与对照组Hcy分别为(14.6±1.4)、(19.3±4.5)、(29.6±6.6)(9.4±1.2)μmol/L;hs CRP分别为(4.2±2.2)、(12.6±3.7)、(14.7±2.6)、(3.7±1.4)mg/L;均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06,P〈0.05)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56,P〈0.05);hs 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0.377,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LVDD(r=0.347,P=0.072)和LVEF(r=0.204,P=0.058)无明显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CY、hs 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Hcy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CAD)伴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将80例CAD伴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研究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1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LVEF、HR、LVDD、CRP、Hcy、BN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HR、LVDD及CRP、Hcy、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R、LVDD及CRP、Hcy、BNP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可改善CAD伴HF患者心功能及冠脉血液循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脉严重病变且未进行血运重建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4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严重病变但不适于血运重建术或不愿行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小剂量组(10mg/d)20例、大剂量组(40mg/d)20例,随访1年,检测基础条件下、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炎症因子(hs-CRP)、ALT、AST、CPK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时,2组Pro—BNP水平下降[小剂量组(1204.44±1117.72)pg/ml,大剂量组(727.07±720.26)pg/m1],LVEF水平升高[小剂量组(59.634-5.59)%,大剂量组(62.08±5.77)%](均P〈0.05);治疗1年时,2组心功能均显著改善,包括血浆Pro—BNP水平下降[小剂量组(778.55±1316.33)pg/ml,大剂量组(344.89±303.52)pg/ml]、LVEF升高[小剂量组(61.56±6.60)%,大剂量组(63.49±8.17)%]、左心室内径缩小(P〈0.01),但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2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小剂量组(4.68±2.19)mg/L,大剂量组(4.63±1.91)mg/L](P〈0.05),治疗6个月和1年时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s—CRP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小剂量组分别为(2.08±0.41)mmol/L、(3.40±2.10)mg/L;大剂量组分别为(3.50±0.53)mmol/L、(1.88±0.49)mmo]/L、(2.31±1.55)mg/L。1年时小剂量组分别为(3.50±0.40)mmol/L、(1.97±0.45)mmol/L、(2.34±1.61)mg/L,大剂量组分别为(3.42±0.54)mmol/L、(1.77±0.44)mmol/L、(1.58±1.17)mg/L](P〈0.01)。治疗1年,所有患者无肝功能异常,肌酸激酶无明显增高。结论在冠脉严重病变患者中无论应用大剂量、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显著降低血浆hs—CRP、Pro—BNP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赵太阳  王爱玲 《河北医药》2010,32(23):3283-328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研究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伴LVH组30例、无LVH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3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LVH组和正常对照组[(201±52)与(91±23)、(37±14)ng/L(P〈0.01)],经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伴LV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201±52)与(65±22)ng/L(P〈0.01)]和LVWI[(143±22)与(116±11)g/m2(P〈0.01)],E/A比值显著提高[(0.6±0.3)与(1.0±0.4)(P〈0.05)]。BN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1,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0.62,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化疗后其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peptide,NT-pro BNP)水平的改变及应用左卡尼汀心肌保护药物后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探讨能早期监测DNR心肌毒性并可筛选出更好保护心肌药物的指标。方法:选择2006-2008年新诊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2例,均采用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VDLP)方案诱导化疗,化疗期间分别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Levocarnitine oral solution)(治疗组)或未予任何心肌保护药物(对照组)。在应用DNR前后用交体基免疫分析法测定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并同时常规检测患儿化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LDH1、CPK-MB)及心电图(ECG)。结果:治疗组(L-CN组)患儿化疗后血浆NT-pro BNP浓度从(53±11)pg/mL增加到(162±27)pg/mL(P〈0.01)。对照组从(51±10)pg/mL增加到(194±38)pg/mL(P〈0.01)。两组化疗前NT-pro 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治疗组(L-CN组)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 BNP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化疗前后ECG及cTnI、LDH1、CPK-MB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DNR化疗时,NT-pro BNP可用于监测其对心脏的早期影响,左卡尼汀对NT-pro BNP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H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和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128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治疗开始后48h及出院时血浆NT-pro 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各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2.59士0.12ng/mL),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 BNP亦呈升高趋势(P〈0.05),出院前NT-pro BNP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随访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组血浆血浆NT-pro BNP出院时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P〈0.05)。结论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HF及治疗提供依据。对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水平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1、3、6个月的左室重构差别,从而探讨NT-proBN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NT-proBNP检测试剂盒检测116例AMI患者发病后24h血浆NT-proBNP水平,并心脏多普勒随访患者发病1、3、6个月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直径(LVD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AMI患者发病后24h血浆NT-proBNP水平[(2965.68±456.3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26±35.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病1个月AMI患者NT-proBNP重度升高组左室重构指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6个月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的AMI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可以预测AMI患者远期心室重构,特别是血浆NT-proBNP〉5000pg/mLAMI患者早期即出现严重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81-183
目的探讨NT-pro BNP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价值。方法分别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慢性心衰患者与150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两组血清BNP与NT-pro BNP水平,及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BNP水平与NT-pro BNP水平分别为(331.44±72.05)ng/L、(3993.54±425.29)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9±12.07)ng/L、(96.74±12.52)ng/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5,7.583,P0.05)。研究结果显示,NT-pro BNP的水平随心功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而LVEF值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 BNP和LVEF的水平存在相关性(r=-0.764,P0.05)。结论 NT-pro BNP水平与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的分级程度呈负相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分级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影响。方法 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行重组人脑利钠钛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LVDd、LVEF分别为(62.59±7.13)μg/L、(51.94±6.11)mm、(38.27±8.57)%,对照组分别为(71.75±8.34)μg/L、(62.46±7.35)mm、(32.06±7.98)%;两组NT-proBNP、LVD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LVE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BNP水平分别为(21.9±9.5)mg/L、(301.9±149.8)pg/ml;对照组分别为(26.7±12.1)mg/L、(489.4±156.7)pg/ml;观察组CRP、BN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组人脑利钠肽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且能够促进患者的内分泌循环的协调,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燕  ;钱向阳 《中国医药》2014,(9):1274-1276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肽( 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1例,完全随机分为rhBNP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另加用rhBNP,给药方法为rhBNP按1.5μg/kg静脉负荷量后,继之以7.5~10.0 ng/(kg? min)持续泵入48 h。治疗后1周观察疗效,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心脏功能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rhBNP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67.7%(21/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BNP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918±466)、(590±81)ng/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03±603)、(990±99)ng/L,2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 rhBNP组治疗后1周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本组治疗前[rhBNP组治疗前后LVDD:(68±8)、(59±7)mm,对照组治疗前后LVDD:(66±8)、(61±8)mm,rhBNP组治疗前后LVEF:(34±7)%、(45±7)%,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35±7)%、(40±8)%],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间LVE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均检测血NT-proBNP水平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为( 56.4±34.7) pg/ml,实验组NYHA Ⅰ级为(238.6±115.7) gp/ml,Ⅱ级为(446.3±253.8) pg/ml,Ⅲ级(1045.6±462.4) pg/ml,Ⅳ级(1803.2±977.6)pg/ml,平均为(1047.5±842.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YHA Ⅰ级LVEF为(56.3±11.4)%,Ⅱ级(47.5±10.7)%,Ⅲ级(41.3±9.4)%,Ⅳ级(37.6±8.3)%,NT-proBNP水平与分级成正相关(P<0.05),与LV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成负相关,可以有效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对心衰诊断和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筱  邓兰芳 《中国药房》2013,(18):1684-168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106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其中rhBNP组不使用常规利尿药)。rhBNP组(n=52)加用rhBNP,首先给予1.5μg/kg静脉负荷量,然后以0.0075~0.01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维持72h;对照组(n=54)静脉泵入硝普钠,起始剂量10μg/min,观察治疗反应,每5~10min增加1次,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临床效应,输注72h。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24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及治疗后的全身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率、24h尿量、LVEF、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1)。rhBNP组的显效率(55.77%)及总有效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35.19%、79.63%)(P〈0.01)。rhBNP组的NT-proBNP水平降低,LVEF值提高,24h尿量增加,心率减慢和全身临床状况改善,尤其以呼吸困难缓解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两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rhBNP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好,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片段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74例为CHF组和26例健康对照组,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工作组推荐的标准,心功能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将CHF患者分4个亚组: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Ⅰ~Ⅳ级)及26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及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统计学方法以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和CHF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分别为(161±114)和(466.6±8.65)、(559±88)、(1359.52±408)、(5114±2535)pg/mL,CHF组各亚组的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HF组组间两两比较NT-pro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和心功能的恶化,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708,P<0.01)。②心力衰竭组患者按LVEDD分两组,LVEDD≥60mm组16例,LVEDD<60mm组58例,前者血浆NT-proBNP水平[(5812±2354)pg/mL]显著高于后者[(1008±607)pg/mL,P<0.01],而LVEDD<60mmCHF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CHF组LVEF<40%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3059±2558)pg/mL]显著大于LVEF>50%患者([562±177)pg/mL,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48,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935,P<0.01)。结论NT-proBNP是反映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与心功能状态及左心室重塑有明显的相关性。NT-proBNP的检测可对不同程度的CHF患者进行评估,对指导CHF治疗、评价预后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46例的R—R间期房颤的患者,左室功能正常者分对照组,左室功能不正常者为治疗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右室起搏比率、LAD、LVEF以及血浆NT-proBN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LAD值为(35.10±1.7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24±2.14)mm,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LVEF为(57.3±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1±4.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为(345.1±1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9.8)pg/mL,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长R—R间期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进行不同的右室起搏比率,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LAD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而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曹东来  韩冷  倪杰 《中国医药》2014,(12):1741-174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25例),2组患者均先给予标准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观察2组患者的内源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NT-proBNP水平[(5 472 ±422) 、(3 892 ±22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7 627±276)、(5 983±39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有效率[60.0%(24/40)]低于治疗组[84.0% (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 =0.024).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5.9±5.9)%、(52.2±6.2)%]高于对照组[(35.9±3.8)%、(40.1±3.2)%,中心静脉压[(8.8±1.9)、(6.6±1.2) 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1 1.4±2.0)、(9.3 ±2.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随访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 (11/40)]高于治疗组[2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P=0.029).结论 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硝普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7%,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分别为(59.0±8.2)%和(535.4±123.8) ng/L,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分别为(108.1±13.8)mm Hg、(79.5±9.7)mm Hg、(83.7±11.4)/min,对照组分别为(120.6±17.1)mm Hg、(85.6±10.4)mm Hg、(93.5±19.1)/min,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心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FS、PEV分别为(63±8.1)%、(34.1±3.8)%、(0.87±0.14)m/s,对照组分别为(54.1±9.4)%、(31.6±2.6)%、(0.65±0.23)m/s,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0)在常规化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起始量为5mg/d,3d后加至10mg/d。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药物标准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均20w后结束。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的差别,观测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合用辛伐他汀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RP、LDL和T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LVEF,缩小了LVDD。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能明显提高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