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4例,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影响自我血糖监测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疾病健康教育、经济因素及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应建议医护人员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血糖监测的信念,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纳入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我院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好者有115例,占46.00%;依从性较差者有135例,占54.00%;患者在文化程度、接受血糖监测教育及合并慢性疾病中有明显差异(P 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以上因素均属于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差的发生率较高,导致其依从性较差的因素较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干预措施,为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30d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日血糖波动以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常规糖尿病患者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管理方法,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接近,两组干预前后的餐后2h 血糖水平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心理护理组的空腹血糖、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仅仅进行随访、健康教育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130-1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不采取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监测意义知晓率、血糖监测目标达标率、血糖监测记录率、血糖仪正确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药学干预对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10例2型糖尿病病例进行本次研究,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指导服务,观察组行全方位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偏差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让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得以提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偏差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不同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腹部皮下注射组(A组,10例)、臂部三角肌皮下注射组(B组,10例)和股外侧皮下注射组(C组,10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半个月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71±10)h血糖监测,动态血糖监测数值(847±80)个.结果 三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部皮下注射组日内血糖最高值、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腹部皮下注射组日内血糖最低值和血糖漂移于3.6~10.0 mmol/L所占的B内时间百分比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 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的选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水平有明显影响,以腹部皮下注射组血糖漂移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到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BG、PG2h、HbA_1c水平、MMAS-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BG、PG2h、HbA_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MAS-8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组: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开展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评分状况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血糖指标变化,提升生活水平,从而获得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及2 h PG、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AGE(3.8±0.6)mmol/L、MODD(1.3±0.4)mmol/L、SDBG(1.8±0.7)mmol/L、MPPGE(2.3±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5.6±1.0)、(1.9±0.4)、(2.8±0.7)、(3.6±1.1)mmol/L, MoCA(24.3±2.3)分高于对照组的(22.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低血糖事件, 6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观察组患者发生4例低血糖事件, 9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幅度,从而改善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短期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2组患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指标差异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空腹胰岛素(FINS)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差异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低血糖指数膳食、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餐后血糖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7月问郑大一附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例5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低血糖指数高膳食纤维食物膳食,观察组在高血糖指数低膳食纤维膳食基础上给予患者阿卡波糖口服进行治疗,而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较,餐前和餐后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指数高膳食纤维膳食疗法和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能够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访和评估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Ⅱ)后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依从性。方法 118例短期CSⅡ后获得临床缓解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统一的自我管理教育,评估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SMBG执行情况,并检查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能坚持SMBG的人数比例在基线期和随访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6个月及1年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监测血糖频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除基线和3个月时,6个月及1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SMBG及频次增加使得血糖控制获得更好控制,进而更好的控制病情,维持理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研究组采取KTH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TH糖尿病社区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功能,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那格列余或联用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的作用.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组(A组,28例)、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32例).人院后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反映血糖波动性.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B组BMI高于A组(P<0.05),两组HbA1c、SDBG、MAGE、MO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B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HbA1c、SDBG、MAGE、M0DD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那格列奈,或BMI较高患者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而且能改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津力达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津力达颗粒治疗,开水冲服,1袋/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PG和2 h P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机体内炎症水平,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家庭血糖监测频次与综合管理对患者血糖、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13年家庭血糖监测频次,以及综合管理措施对血糖、血脂控制的影响.结果 2000年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仅为14%,到2012年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率达98%.2000年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分别为,17%、12%、18%、25%、24%、25%;到2012年165例患者以上指标达标率分别为,65%、63%、49%、54%、61%、59%;HbA1c和TG在不同的监测频次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家庭血糖监测频次对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均有很大的影响;一体化中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I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汪四虎  吴方来  黄大祥 《安徽医药》2010,14(11):1296-129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氮平对伴2型糖尿病的抑郁障碍患者空腹血糖(FBG)的影响。方法将87例伴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9例):米氮平组(30~45 mg.d-1)、舍曲林组(150~200 mg.d-1)和心理治疗组(以认知治疗为主,每周1~2次),治疗观察期均为12 wk。3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wk 4、8、12末测定FBG进行比较。结果米氮平组、舍曲林组、心理治疗组分别脱落3例、3例、1例。米氮平组与舍曲林组或心理治疗组比较,FBG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舍曲林组与心理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wk 4末FBG与基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wk 8或wk 12末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均P<0.01)。wk 4、8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无显著差异(P=0.996、P=0.631),wk 12末3组间FBG异常升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8),且其总体频率的95%置信区间为1.5%~2.0%。结论米氮平治疗伴2型糖尿病的中度抑郁障碍患者可出现有临床意义的FBG异常升高,且其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