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观察平眩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和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眩汤 ,疗程均为 15天。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扩张椎 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解民  王文波 《天津中医》2002,19(3):17-18
目的:观察自拟镇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自拟镇眩汤,对照组口服西比林,阿斯匹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1.12%,对照组为5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到“镇眩汤”可以降低血黏度,促进纤溶活性,改善脂质代谢,结论:镇眩汤对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加血塞通静注,并口服西比灵;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平眩汤,每日1剂,早晚2次,水煎服;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芍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芪芍平眩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侯总积分比较,P〈0.05。结论:芪芍平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自拟定眩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川  张宏亮 《河南中医》2007,27(9):37-3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静脉输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配合自拟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2例,取效满意,并进行HD15000超声治疗前后的检查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盂样庚 《西部中医药》2008,21(11):31-32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闫东升 《河南中医》2005,25(12):38-3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吐、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由痰浊内蕴、瘀血阻络所致,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健脾化痰祛风,补气活血通络之法,以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镇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自拟镇眩汤,对照组口服西比林、阿斯匹林,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1.12%,对照组为5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到"镇眩汤"可以降低血黏度,促进纤溶活性,改善脂质代谢.结论镇眩汤对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眩汤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定眩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吴涛 《河北中医》2001,23(2):92-9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依据气血两虚辨证,予养血止眩汤,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24例口服益脉康片,2片/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取效时间短。结论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1990~1996年,采用息风化痰、活血祛瘀法为主,自拟定眩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一股资料32例患者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37~65岁;病程短者1月,长者15年。均为门诊病人,经头部CT检测,全部病例排除了因颅内占位、炎症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经脑彩超(TCD)检测,均显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区有缺血性表现;部份病例尚伴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服用自拟定眩汤:明天麻、桃仁、赤芍、法半夏各109.生龙骨、生牡蟋各209,川芍6g,葛根12g。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自拟通天定眩汤治疗,对照组52例用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38%、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天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该病特点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故临床危害甚大。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分为发作期和发作间歇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以肝风内动为  相似文献   

18.
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08-1709
眩晕作为目前医院门诊越来越常见的病症,已受到医者广泛关注,本人一年来应用参精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3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病;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中被引起高度重视。我科自1995年~1997年运用自拟镇眩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者对照,疗效...  相似文献   

20.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基虎 《四川中医》2000,18(7):26-2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