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常规的针刺,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分别30 min,1次/d,7 d休息1 d,连续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中医疗效和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6.67%,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均有所提升,且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温通针法、电针疗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46例)、电针组(45例)、普通针刺组(45例).3组治疗取穴相同,主穴均为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夹脊(对应压痛点).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手法治疗,电针组采用G6805-Ⅱ型电针仪治疗,普通针刺组只采用普通针刺,不施行特殊针刺手法.3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3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治疗后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89.1%(41/46),电针组总有效率88.9%(40/4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1.1%(32/45),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软组织松解针法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KOA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松解组,每组2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内膝眼、外膝眼、鹤顶、血海、膝阳关等穴;松解组采用软组织松解针法治疗,选取患者患侧膝关节的压痛点、条索及结节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共4次。治疗前后对膝关节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指数)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均显著降低(P0.001),ROM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组VAS评分、Lequesne指数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小于松解组(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0.0%(16/20),松解组总有效率为90.0%(18/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组织松解针法与电针疗法治疗KOA疗效相当,在减轻KOA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方面,软组织松解针法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青龙摆尾针法与普通针刺手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SDF-1含量改善情况的差异,明确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优势。方法将9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采用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ISO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1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DF-1含量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青龙摆尾针法和普通针刺法均能改善患者SDF-1含量,但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足对应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足对应针法组、普通针刺组,每组50例。手足对应针法组采用手足对应针法,普通针刺组常规取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手足对应针法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手足对应针法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对应针法组在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手足对应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可靠,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乐熏药联合电针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乐薰药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红外热图局部均温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治疗3天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JOA评分和红外热图温度上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63.33%,JOA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60.00%,2组疼痛VAS评分总有效率、JOA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薰药验方联合电针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均有疗效,平乐薰药联合电针疗法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姜影  任正意  方晓丽 《陕西中医》2011,32(11):1535-1537
目的:比较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温通针法组用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并设常规针刺组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愈显率为90.6%,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6.7%,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针刺组为80.0%,经统计学处理,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结合配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拔河针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河针法"治疗该病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组与对照组2组各20例,治疗组予"拔河针法"治疗,对照1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对照2组予常规针刺配以电针治疗,观察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1组为70%,对照2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拔河针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改良青龙摆尾针法与普通针刺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方法将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改良青龙摆尾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采用国际公认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状况,采用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ISO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除了关节屈曲畸形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52.1%,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5.5%,总有效率为85.1%,两组临床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针刺方法均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对关节屈曲畸形改善效果不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晨僵、日常活动能力(上下楼)、手杖支持、关节肿胀等方面,改良青龙摆尾针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兴华  方晓丽 《中国针灸》2012,32(3):233-236
目的:比较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15例)和常规针刺组(15例)。温通针法组采用风池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眼局部、远端取穴(攒竹下、内关、光明、太冲、复溜、三阴交)和头针(双侧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针刺,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常规针刺组取穴与温通针法组相同,均运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泪液分泌量与症状总评分。结果:温通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6.7%(13/1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6.7%(10/15)(P<0.05);两组治疗后基础泪液分泌量、症状总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其中温通针法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三联针法,即电针、水针、火针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10d。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的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7/50),优于对照组的80%(40/50,P0.05)。结论: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扫散滞针法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扫散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基础上,扫散组加用痛点扫散滞针治疗,常规组加用辨证取穴针刺,均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扫散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Lysholm评分均提高(均P0.05),扫散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扫散组有效率(93.33%)高于常规组有效率(83.33%)(P0.05)。结论:扫散滞针法治疗膝关节鹅足滑囊炎,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手法比较,观察刮痧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门诊膝关节疼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组(刮痧结合刺络拔罐)和B组(单纯针刺),每组30例,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指数以及压痛指数和总体疗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96.7%, B组总有效率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VAS值3.03±0.62,B组3.67±0.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89.2±4.8, B组为82.4±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单纯针刺,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星期各治疗3次,共治疗2星期。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评分,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100.0%、73.5%,对照组分别为91.2%、52.9%,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1例。两组均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气海、脾俞、胃俞,温通针法组在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常规针刺组在中脘穴操作施捻转补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0%(2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温通针法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中脘穴操作温通针法为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其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中脘穴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陆氏温针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陆氏温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疼痛症状积分和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后疼痛症状积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陆氏温针法是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合雷火灸疗法与单纯电针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雷火灸组(针灸组,40例)和电针组(40例)。电针组针刺取穴以阿是穴、内膝眼、足三里、犊鼻、阳陵泉、阴陵泉、梁丘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25min,每日1次。针灸组针刺取穴及电针方法与电针组相同,并在电针后采用雷火灸以悬灸方式灸阿是穴、犊鼻、梁丘,每日针灸1次,每次20min。两组均10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指标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电针组的82.5%(33/40,P0.05);两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评分、VAS评分、血清CRP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针灸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及血清CRP及ESR水平均明显低于电针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级及优良率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针灸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高于电针组[87.5%(35/40)vs 72.5%(29/40),P0.05];随访6个月,针灸组复发率低于电针组[26.7%(4/15)vs 100.0%(9/9),P0.05]。结论:电针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痹阻型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与单纯电针相比,电针联合雷火灸在疗效持久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脉冲加温针灸与单纯脉冲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68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脉冲加温针灸组(35例)和脉冲组(33例)。脉冲温针灸组先进行脉冲治疗,然后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命门穴、双侧肝腧穴、肾腧穴、气海腧、委中穴进行温针灸治疗,每次选取三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脉冲组只进行脉冲治疗,均1次/d,3次/周,3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的疗法对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均有效,脉冲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7.1%(34/35),明显优于单纯脉冲组的78.8%(26/33),P0.05。结论:脉冲温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疗效肯定,且优于单纯脉冲组,是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22例)和普通针刺组(22例),电针治疗组针刺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并以电针刺激,普通针刺组只对上述穴位针刺,两组每次治疗均为30min,隔日一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Kupperman评分)及疗效指数计算。结果: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95.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7.2%,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电针治疗组在第二疗程后Kupperman分数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在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