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修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预防性作用.方法:99例CPB下实施先心病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双盲地分成两组,实验组(即预充液补镁,n=49)和对照组(预充液补充生理盐水,n=50).在7个检测点即术前1天、停CPB时、术后0 h(入重症监护室(ICU)即刻]和ICU内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测量血清镁浓度.术后48 h内实施持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在5个检测点(从停CPB时到术后24 h)对照组血清镁浓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24 h内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3).在ICU最初的24 h内对照组有6例(12.0%)发生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JET),实验组没有观察到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低镁血症与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并提高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的发生率.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可以预防儿童先心病CPB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离体实验评价成人型动脉滤器(QUART)、米道斯动脉滤器(MEDOS)和宁波动脉微栓滤器的跨滤器压差和气泡去除能力。方法:分别选用QUART、MEDOS和宁波3种动脉过滤器各15个,依次为QG组、MG组和NG组,连接模拟体外循环管路,使用1 000 mL0.9%氯化钠预充环路,并在管路上连接Stockert气泡捕捉器。同时在动脉滤器的入口端、出口端和排气管处连接电子测压仪,使用管钳维持动脉滤器出口处压力为80 mmHg(1 mmHg=0.133 kPa),测定动脉滤器入口端、出口端和排气管处的压力。在流量为5.0 L/min时,于动脉滤器入口处每隔1 min加入10 mL空气,最多不超过80mL。结果:预充后NG组中9个(9/15,60.0%)动脉微栓滤器发出报警音,明显高于QG组和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倒排时,QG、MG和NG组分别有1/15(6.7%)、13/15(86.7%)和15/15(100.0%)发出报警音,QG组明显低于MG组和N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主泵流量的增加,3种动脉滤器入口端压力、出口端压力及压差均逐渐升高。相同流量下,3种动脉滤器入口端压力、出口端压力和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量为5 L/min,3组动脉滤器分别加入气体至80 mL时均未发出报警音。结论:使用动脉滤器时,排气需要2遍以上,才能安全使用。正常转机流量下,3种动脉滤器跨滤器压差基本相同。3种动脉滤器均有较强的气泡隔离能力。  相似文献   

3.
逆行自体血液预充和改良超滤在儿童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逆行自体血液预充技术(RAP)和改良超滤技术(MUF)联合应用对儿童体外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联合应用逆行自体血液预充技术和改良超滤技术,对照组不进行上述两项技术.分别记录两组患儿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逆行自体血液预充置换液量,转前、转中、术后红细胞压积,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围手术期临床用血量.结果两组患儿体重,体表面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前、转中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减少预充液量,转后红细胞压积实验组(32.50±3.04)%高于对照组(24.0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6.50±47.85)min,围手术期临床用血量为(0.15±0.26)U,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95.75±77.94)min,围手术期临床用血量为(0.78±0.62)U,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逆行自体血液预充技术和改良超滤技术在儿童体外循环手术中联合应用可以减少临床用血量,降低输血相关风险,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在体外循环中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颈静脉-股动脉部分转流的体外循环(CPB)模式,观察以聚乙二醇-牛血红蛋白(PEG-bHb)代替预充液中的胶体溶液预充进行的体外循环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13只小尾寒羊,根据CPB预充液成分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P组,n=7)在体外循环前经颈静脉放自体血(15%)后,在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中加入等量PEG-bHb,在CPB转流结束后,将保存的羊自体血输入体内;对照组(C组,n=6)应用常规体外循环预充(706羟乙基淀粉和乳酸林格氏液)方案。分别在CPB前(T1)、CPB开始30min(T2)、CPB结束后1h(T3)、4h(T4)、8h(T5)、24(T6)、48h(T7)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浕)浓度。结果组内与术前相比,所有细胞因子均呈现上升趋势;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炎性因子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G-bHb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替代品,不会增加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产生,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预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例,鼻导管给氧组)和观察组(n=27例,鼻塞式CPAP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机械通气率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P0.05),且机械通气率(7.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降低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面罩机械通气以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气指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78.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液酸碱度(p H)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理想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被临床应用采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炎性反应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择期行常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于右外侧小切口方式下矫治缺损。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5万U/kg,于CPB前10 min缓慢静注0.5万U/kg,另1万U/kg加入CPB预充液中;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转机前(T1)、CPB停止即刻(T2)、CPB停止后2 h(T3)及24 h(T4)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浆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 T2~T4时两组IL-6水平均较T1时升高,乌司他丁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两组CRP升高,乌司他丁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T4时乌司他丁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期间IL-6、CRP的过度释放,调控其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改善CPB后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氨甲环酸(TA)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10月682例心内直视CPB手术低龄患儿抗纤溶药物TA的应用情况与术后出血情况,其中采用TA治疗的TA组353例和不采用TA治疗的空白对照组329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CPB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24h胸腔(或心包纵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和输血率,二次开胸止血例数及术后近期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患儿围术期一般情况及构成比例、手术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引流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婴儿心脏CPB手术中应用TA,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m(inT2),CPB结束后1(hT3)、24(hT4)、36(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hT3)、24(hT4)和36(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h、12h、36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h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5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后经颈内静脉输血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液回输寻求更安全、实用的方法。方法 4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传统的经主动脉插管输血的方法,试验组停机后拔出动静脉插管,由氧合器旁路经颈内静脉输血。记录术前(T1)、停机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的最佳超滤方法。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CPB术中对照组应用平衡联合改良超滤,观察组应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观察两组超滤及手术时间、炎症介质排除、血液浓缩、脏器保护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超滤时间、手术时间缩短(P均〈0.05),超滤后炎症介质排除、血液浓缩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停CPB后超滤期间体温、动脉血压稳定,术后肺功能损害减轻,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血管活性药辅助时间均降低(P均〈0.05)。结论婴幼儿心内手术CPB中采用持续超滤的效果优于联合超滤法;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俊  冼磊  何巍  郭建极  蔡志福 《山东医药》2010,50(28):54-5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 min、停机、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各时点检测血浆IL-6、IL-8含量,并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 h、术毕记录气道峰压、潮气量,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结果两组IL-6、IL-8浓度水平均随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 h下降,实验组IL-6、IL-8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气道峰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自手术开始后升高,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自手术开始后下降,依达拉奉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及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及肺组织损伤,具有减轻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32例非急诊手术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16例)和经典预充组(16例).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置换过程中严密监视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以上.整个过程依患者血流动力学耐受程度决定.经典预充组:1250 ml晶体液和8000 IU肝素预充.两组患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 ℃~35.5 ℃,流量 2.5~2.8 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先完成全部远端吻合口后,开放升主动脉再逐一完成近端吻合.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4 min,阻断升主动脉时间37 min,平均每例搭桥3.0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 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85±16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 h、术后1 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90%自体血预充组患者围术期免于输血,而经典预充组患者未输血比例为68%.患者体外循环结束和体外循环后6 h动脉血IL-6水平低于经典体外循环组(P<0.05).经典预充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和结束时IL-8、TNF-α水平高于自体血预充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应用自体血预充技术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一定程度地抑制IL-6、IL-8和TNF-α炎症介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动态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分为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组(n=10)、复合型先心病组(n=10)及复杂型先心病组(n=10)。三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分别于术前1h(T1)、术后1h(T2)、术后6h(T3)、术后24h(T4)、术后72h(T5)及术后7天(T6)检测其血清hs-CRP及血清cTnI水平。同时纳入主动脉阻断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C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各时间点hs-CRP和cTnI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儿T1hs-CRP均在低度风险范围内,cTnI均在正常范围。术后hs-CRP及cTnI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复杂型先心病组升高最为显著;cTnI水平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5297,P〈0.05),hs-CRP水平与CICU停留时间呈正相关(r=0.4242,P〈0.05)。结论监测hs-CRP和cTnI的水平能反映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炎症反应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转流(CPB)术后恢复期监测、评估及监护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应用自体血液回输以减少血液制品的经验。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脏外科44例OPCABG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试验组)和异体血输血组(对照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应用非洗涤过滤式自体引流血回输;对照组未用自体引流血回输。结果试验组自体引流血液回输量(774.9±278.7)ml,输异体红细胞悬液(744.4±.375.5)ml;对照组输异体红细胞悬液(1200.0±357.9)ml。试验组回输自体血量占输血总量的27.8%~96.0%,平均减少了47.9%以上的异体血输入量。术后随访1个月,两组无一例新桥梗阻及血栓形成,无一例再发心绞痛症状。试验组与对照组输异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输异体血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后应用一次性回输器回收自体引流血可以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含磷酸肌酸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诱停加体外循环(CPB)温血持续灌注治疗心脏复苏困难的疗效。方法 30例CPB下心脏复苏困难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再次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含磷酸肌酸(10 mmol/L)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7 ml/kg使心脏再次停波,持续灌注温血,然后开放升主动脉。对照组采用CPB辅助加电击除颤。结果两组患者均复苏成功。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显著差异,CPB时间和辅助循环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跳后多巴胺最大剂量和术毕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磷酸肌酸的氧合温血低钾停搏液诱停加CPB温血持续灌注治疗心脏复苏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相关性.方法:62例行导管封堵治疗的CHD患者根据mPAP水平被分为四组:CHD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组(26例)、CHD合并轻度PAH组(17例)、CHD合并中度PAH组(12例)、CHD合并重度PAH组(7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介入封堵术前后24h及3个月时的血清NT-proBNP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介入封堵术前NT-proBNP浓度与mPAP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术前各CHD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mPAP升高而显著升高[健康对照组(34.0±16.8)pg/ml比CHD无PAH组(68.0±20.2)pg/ml比轻度PAH组(116.7±43.5) pg/ml比中度PAH组(273.1±64.2)pg/ml比重度PAH组(326.5±50.2) pg/ml,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62例CHD患者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与mPAP呈正相关(r=0.604,P=0.002).各组术后24hNT-proBNP浓度较术前升高,但只有CHD不合并PAH组有统计学差异[(98.9±22.1) pg/ml比(68.0±20.2) pg/ml,P<0.05],4组术后3个月NT-proBNP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升高,可作为先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以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100例,分为经鼻胃镜及普通胃镜组(各50例),每组再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各25例),比较各组胃镜检查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肌耗氧量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普通胃镜检查中,冠心病患者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较非冠心病患者明显(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值较非冠心病患者高(P<0.05),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ST段下移发生率较非冠心病患者高(P<0.05);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值较普通胃镜明显低(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值低(P<0.05),心律失常及ST段下降发生率低(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鼻胃镜检查耐受性好,对心血管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在发绀患者心内畸形矫治术中使用不同氧浓度管理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74例发绀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采用氧浓度(FiO2)80%~100%、动脉氧分压(PaO2) 300~380 mm Hg启动体外循环(CPB);逐级增氧组37例,FiO2 20%、PaO2 80~100 mm Hg启动CPB,在随后10~30 min逐渐增加FiO2 30%~50%,CPB中控制血流复温前PaO2≤130 mm Hg,血流复温后PaO2逐级增加至200~300 mm Hg,保持红细胞压积28%~30%,灌注流量100~180 ml/kg.监测心肌生化变化:气管插管后(T1)、CPB后10 min(T2)、升主动脉开放(CCR)后10 min(T3)、术后6 h(T4)及24 h(T5)抽外周血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 CK-MB及cTnI浓度:气管插管后、CPB后10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 10 min、术后6 h及24 h逐级增氧组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发绀患者CPB中采用逐级增氧管理模式,通过缩小CPB和患者自身的氧分压差,减少自由基等生成,可降低CK-MB及cTnI释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