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技术管理在现代化医院医疗用氧中的实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在规范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安全配置的基础上,阐述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的安全技术管理。结果:医用中心供氧保障系统的建立给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和稳定感,使医用氧气能够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医院的诊疗工作。结论:科学的管理,确保了医用氧气安全、可靠、稳定和有效地运行,促进了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心供氧取代笨重的高压氧气瓶,是现代化医院进行危重患者抢救治疗所必备的重要保障设施。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如中国医大、301总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都采用了中心供氧。然而,他们都采取了传统的有线报警,每个中心供氧站又至少需要3名以上的值班员24h看守。当中心供氧压力不足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由人工操作更换气源。一旦值班员离开值班室,便会造成中断供氧的重大责任事故。作者研制的ZXG—1中心供氧控制系统,采用无火花多通路自动切换和无线报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医院对中心供氧进行改建和扩建的必要性,运用对比法,从安装成本、氧气纯度、维护成本、系统噪音、工作量、运行成本等6个方面对氧气瓶供氧、制氧机供氧和液态氧供氧3种供氧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最后得出了液态氧供氧是综合性医院最安全、最经济供氧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配置应用及质量管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明确了现代医院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配置的基础上,从严格安装、保障合理运行环境、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及做好维修保养等方面论述了进行全面质量运行管理的具体要求,指出中心供氧系统只有合理配置并做好各环节质量控制.才能使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鲁晶 《医疗装备》2012,25(10):28-29
本文介绍了无人值守机房在医院中的运用,将医院的几个基本系统,中心正压、中心负压和中心供氧系统通过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门磁窗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能综合监控系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  相似文献   

6.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选型关系到医院供氧安全稳定和运营成本。依据华南地区某医院的案例,分别对医用液氧储罐汽化供氧、液氧杜瓦罐汽化供氧、医用分子筛制供氧、医用汇流排供氧四种供氧方式技术特点、建设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影响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选型的主要因素有标准规范因素、场地条件因素、交通运输因素、运维管理因素、经济性因素。在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的提前下,应结合医院的场地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当地的经济水平等,对以上四种供氧方式的技术性、经济性进行充分论证,才能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方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保障医院供氧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医院计算机中心机房实体装饰、供电、温控、接地、防雷、防静电、防火墙、机房管理等几个方面,总结我院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安全建设维护经验,以便为医院计算机中心机房安全建设,最大限度规避机房运行风险,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可靠保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水力发电站噪声现况,我站于1999年对辖区内5个水力发电站(以下简称水电站)进行噪声监测,监测结果及分析如下。1 内容和方法 用国产ND_(10)型普通声级计(经校正),按照1991年1月卫生部频发的《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要求,测量5个水电站正常运行状态下发电机房、机房值班室、中心控制室噪声(A声级),测得结果按国家标准GBJ 87-85进行评价,计算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建医院CT机房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CT机房的建设流程,并从组织管理架构、关键工作分解、工作界面划分、重要时间节点管控、设计管理要点等方面探讨了新建医院CT机房建设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种简易实用的供氧压力下降报警装置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科汤黎明心胸外科景华为了加强监护病房(ICU),中心供氧方式管理。在数个氧气瓶并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中心供氧压力下降而使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发现则可引起严...  相似文献   

11.
在那些传承千年的故纸堆里,赵家路找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她如得水的鱼一般,遨游其中。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医用气体工程在医院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医用气体以及机房的种类,从机房选址、机器选型、电气、通风以及给排水等方面,阐述了医用气体机房特别是正压空气站、真空负压机房以及液氧站的设计、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便于日后的使用及维护,并为医院医用气体工程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调查及防护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职务、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100多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导致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为缺乏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缺少有关内容岗前培训、工作不熟练、工作忙、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污染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条形码在门诊HIS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数据录入质量和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引入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领域。方法:利用人工打印条码和预制条码相结合的方法,生成ID条码签和检验条码签.作为患者就诊的唯一标识,贯穿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结果:形成条形码管理系统,并能与LIS及HIS一体化工作。结论:条形码技术应用于门诊HIS,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挂号室、收费室、抽血室、检验科等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型设备及其作业场所低频噪声强度及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型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噪声dB(A)值不高而低频强噪声存在的可能性。方法 是根据有关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对生产设备、休息室、控制室等作业场所进行声强和频谱的测量。结果 测量发现聚苯乙烯造粒机、聚乙烯造粒机、休息室。控制室的A 计权网络的等效声级均未超过有关的标准 ,而频谱分析则发现其主要的声强级均分布在 2 0 0Hz以下。结论 提示大型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存在有低频强噪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实时消毒灭菌方法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采血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臭氧(O_3)消毒机对采血室进行消毒灭菌后再采样进行检测。每次实验时采集3组不同的空气样本进行比较:1组为工作时间内未消毒灭菌的空气样本,2组为工作时间内实时消毒灭菌后的空气样本,3组为休息时间内消毒灭菌后的空气样本。采样时每个房间放置3个细菌计数培养皿,每次采9份标本。对样本进行培养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连续采集12周的标本,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消毒灭菌后的采血室空气细菌菌落数为105~314cfu/m~3,空气质量合格。结论可以利用臭氧消毒机对采血室进行实时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主管科室对机房设备进行单机管理或通过一些辅助软件点对点的远程管理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现状,我们将KVM系统同IT资源管控系统整合协同管理。通过网络实现机房设备的远程集中管控,将机房设备一对一进行的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延伸到机房外的任何一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物理设备的安全性,实现了无人值守机房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医院病人就餐的现状,然后提出了自动售餐机的设计构想、工作原理、主要电路模块和售餐管理站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药厂洁净车间空调的控制。方法:应用西门子S7-300 PLC为核心控制器,对洁净空调系统的回风温、湿度和重点房间的压力进行控制,系统设定工作和值班两种工作状态,并可对时间参数进行设定,使系统对工作和值班状态进行自动的转换。结果:PLC能够有效的对回风的温、湿度和房间的压力进行控制,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满足了药品生产洁净区对空调设备的指标要求。采用PLC作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结论:PLC抗干扰性强,运行稳定,编程方便易于实现,用于药厂洁净车间空调系统的控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20.
AIMS: Seafaring is known as a high-risk industry. The aims were to describe the incidence of non-fatal injuries among seafarers, including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long working hours might result in higher injury rat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tudy of injury on the latest tour of duty was carried out among seafarers in 11 countries with 6461 participants. The seafarers were asked if they were injured during the latest tour of duty and what was the number of hours worked. RESULTS: During the latest tour of duty, 9.1% of all seafarers were injured and 4.3% had an injury with at least 1 day of incapacity. The injury incidence rates for cargo ships and tankers: 39.5 per 1 million work hours and 37.6 per 100,000 days. Multivariate analyses: incidence rate ratios (IRR) for >70 working hours per week compared with <57 h: 0.9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 0.61-1.32]; non-officers compared with officers: IRR = 1.57 (95% CI = 1.14-2.15); seafarers <35 years compared with > or =35 years of age: IRR = 2.11 (1.57-2.86); tour lengths > or =117 days compared with <117 days: IRR = 0.27 (0.19-0.39). Main work area on the deck and in the service area compared with work in the engine room: IRR = 0.37 (0.27-0.52) and IRR = 0.49 (0.26-0.9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long working hours alone resulted in higher injury rates. Low self-perceived health, lack of use of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lack of occupational safety on board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injury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