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相似文献   

2.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均一性和适用性均显著优于淋巴结转移数量分期,其准确性与之相当,并有利于纠正淋巴结转移数量分期的偏倚.但是概念的混乱和分级标准的不一致对临床应用带来一些影响.目前对淋巴结转移率分期的研究正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719例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9%.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侵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因素相关;缩小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目前,手术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对于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中对于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本文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584例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以提高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1)肿瘤直径、淋巴结送检数目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2)胃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CA-724、CA-199、CA-242及CEA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4.4%、51.9%、41.9%、41.1%;特异性分别为92.9%、82.8%、86.6%、82.5%;(4)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分别为CA-724:6.69 U/mL、CA-199:17.36 U/mL、CA-242:17.20 IU/mL、CEA:3.12 μg/L;其中,单项检测时CA724或者联合检测3项以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判别的符合率达到76.6%。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CA-724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好,3项以上联合时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8.
蒲锘  蒲红  应隆林 《四川医学》2009,30(5):733-735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以更为有效判定淋巴结转移。方法分析35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螺旋CT影像特征,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共检出淋巴结379个,其中阳性淋巴结173个,阴性淋巴结206个。以长径≥10mm的淋巴结阳性率达62.7%,淋巴结不规则的阳性率96.3%,淋巴结强化不均匀者阳性率89.4%,以平扫CT值≥25Hu、动脉期CT值≥70Hu、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淋巴结的阳性率达55.7%、56.3%及67.8%。结论螺旋Cr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采用淋巴结长径为10mm,结合淋巴结形态,密度差有助于提高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66例早期胃癌T1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早期胃癌T1a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与早期胃癌T1a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29)、性别(P=0.020)和组织学类型(P=0.045)是早期胃癌T1a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示,年龄<65岁、肿瘤分化程度低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年龄≥65岁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T1a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EGC),including age,gender,location,size,macroscopic type,depth of invasion,histological type,and lymphatic invasion,and the regulation of LNM in EGC.Data sources The data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PubM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The search terms were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Study selection Articles were selected if they reporte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regulation of LNM in EGC.Results The prognosis of EGC is better tha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with over 90% 5-year survival rate.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LNM in EGC are tumor size,macroscopic type,depth of invasion,histological type,ulceration,and lymphatic invasion.Conclusions LNM in EGC is a critical factor for assessment of progno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rapeutic strategy.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atients have low risk of LN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及病理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80例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病检组和纳米炭示踪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检获情况.结果 80例全部由同组手术者施行D2根治术,两组共检获淋巴结2 092枚,其中常规病检组为(22.7±6.29)枚/例,纳米炭示踪组(29.6±6.71)枚/例,P=0.000.着色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高.结论 纳米炭示踪剂明显提高了淋巴结检获率,提高了病理检查的准确性;示踪剂的分布情况也证实了手术清扫范围的足够性.  相似文献   

13.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4.07%,其中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77.27%,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4.5%,全胃切除31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再建用Roux-en-Y术式。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2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3%,淋巴结转移站别分别为:pN。8例,pN1 16例,pN2 7例,pN3 1例。残胃癌工期和Ⅱ期平均生存时间为(80.17±17.21)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56.12±19.52)个月;残胃癌Ⅲ期平均生存时间为(31.16±9.15)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22.0±13.70)个月;残胃癌Ⅳ期平均生存时间为(23.55±6.08)个月,中住生存时间为(16.30±15.30)个月,LogRank=0.0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比较单纯残胃癌根治组与联合脏器切除组、姑息手术组与标准根治手术组及扩大根治手术组、初次胃手术再建为BillrothⅠ与BillrothⅡ、高中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2 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证实的453例肿瘤直径(最大径)≤2 cm的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形态学类型、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453例直径≤2 cm的胃癌中早期胃癌255例、进展期胃癌198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8%和46.0%(P=0.000 1);3.5%的早期胃癌与7.6%的进展期胃癌可见脉管内癌栓(P=0.034 1).影响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直径≤2 cm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肿瘤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则是直径≤2 cm的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癌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参考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确定肿瘤直径≤2 cm的胃癌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指导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自本院胃肠外科86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在手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进行淋巴结染色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4例实施传统方法的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手术时间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中清扫淋巴结平均(55.23±11.73)个/例,对照组平均(30.97±11.33)个/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N2、N3站淋巴结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17.07±37.19)min,对照组(223.19±40.3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指导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提高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和区域清扫的质量,增加临床病理分期和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甲状腺癌最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具体手术方式尤其在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和范围上仍存在分歧和争议。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对指导甲状腺癌的颈淋巴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一种探索性技术,方法有多种,但目前国际上尚无明确统一标准。本文综述了SLNB的技术方法、适用性及诊断价值等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 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  结论  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AJCC/UICC胃癌淋巴结分期(pN)?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g odds of positive lymph nodes,LODDS)3种淋巴结分期方法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方法:对1 247例接受根治性切除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患者进行ROC曲线分析,用成组t检验对不同胃癌淋巴结分期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总体样本?T2?T3?淋巴结送检<15枚和送检≥15枚分组样本中,3种淋巴结分期均有预后评估价值,但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无淋巴结转移样本中,仅LODDS有预后评估价值,与pN和MLR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淋巴结转移样本中,3者均有预后评估价值,MLR和LODDS与pN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1样本中,仅LODDS有预后评估价值,与pN和MLR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LR和LODDS在胃癌预后评估准确性方面优于pN分期;pN和MLR不适用于早期胃癌的预后评估;LODDS是评估胃癌预后最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规律,为进一步前瞻性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并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发生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和非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非跳跃性转移组55例(72.4%),以第3、4组淋巴结转移常见;跳跃性转移组21例(27.6%),以第7组转移常见。位于第2站者19例,位于第3站者2例(均为第12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与年龄和淋巴结检出数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以胃周为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以胃左动脉周围淋巴结多见,且与年龄和淋巴结检出数有关。D2根治术加第12组淋巴结清扫有利于预防跳跃性转移灶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纳米炭示踪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纳米炭示踪兔胃癌前哨淋巴结的对照研究,为纳米炭应用于胃癌的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兔胃癌病灶周围浆膜下分别注射99Tcm-SC和纳米炭混悬液(卡纳琳),记录两种示踪法检测到前哨淋巴结(SLN)的例数、SLN数目及分布情况,计算两种示踪法检测SLN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和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以及SLN和非前哨淋巴结(NSLN)的转移率。结果:纳米炭与99Tcm-SC SLN的检出率及数目,显示SLN分布情况、SLN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示踪法检测SLN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示踪胃癌前哨淋巴结效果与放射性核素99Tcm-SC是一致的,但纳米碳示踪法具有显影快而持久、无放射性、使用方便等优点,可替代放射性核素用于胃癌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