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HP感染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 1 1 6例活检标本及 42例手术标本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组织 Giemsa染色进行 HP检测 ,同时留取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法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HP阳性率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腺癌中逐渐升高 ,阳性率分别为 35 .7%、5 0 %、5 0 %、62 .5 %、68.6% ,胃癌组与正常胃粘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端酶活性在正常胃粘膜中阴性 ,在胃癌中为 88.6% ,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 30 .6% )、肠上皮化生 ( 37.5 % )及不典型增生 ( 37.5 % ) ,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胃癌中端粒酶的活性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 HP阳性胃癌组端粒酶阳性率 ( 97.9% )明显高于 HP阴性组 ( 67.8% )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1端粒酶活性表达出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中及高表达于胃癌中 ,提示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 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及根除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有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 2 5 2例 ,按类型分为 4组 ,在根除治疗前后分别于胃底、胃体、胃窦多部位活检 ,行病理学及HP检查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采用丽珠胃三联片治疗 1周。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最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HP检出率均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但 4组HP检出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粘膜活动性炎症 ,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P <0 .0 1)。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HP( -)组中活动性胃炎检出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它可导致胃粘膜炎症加重 ,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根除治疗后可使胃粘膜炎症活动减轻 ,但对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MB染色检测1354例胃粘膜HP。结果:1354例胃粘膜HP检出率为51.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腺体异型增生、胃癌活检组织中的HP检出率分别为49.5%、53.5%、60.2%、51.8%、68.3%、39.8%。胃癌的HP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变(P<0.01)。慢性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中有活动性变化535例,HP感染80.2%,无活动性病变465例,HP感染只有18.9%,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92例,HP检出阳性105例(35.9%),不伴有肠化127例,HP检出阳性119例(93.7%),这二组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的感染与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腺体异型增生有明显的关系,本组病例胃癌的HP检出率偏低,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该地区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 65 0例胃镜和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组织观察。【结果】幽门螺杆菌 ( HP)的检出率为 4 0 % ,其中按炎症程度的轻、中、重不同 ,HP感染率为 1 1 .5 %、30 .2 %、4 5 %。结果比国内相关报导的百分率偏低。【结论】提示 HP阳性率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且与该地区饮食习惯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血流改变与慢性胃病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粘膜血流量与慢性胃病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三组患者进行辨证分析 ,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胃粘膜血流量值 ,分析三组患者胃粘膜血流量值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粘膜血流量值 ( 32 8.5 2±5 1 .5 8) ml/min,慢性萎缩性胃炎 ( 2 70 .0 9± 5 9.2 8) ml/min,门脉高压性胃病组 ( 2 5 6.60± 71 .5 6) ml/min。三组胃粘膜血流量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胃粘膜血流量与中医辨证关系密切 ,检测胃粘膜血流量值有助于指导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C^14呼吸试验结合胃镜检查,胃粘膜活检来检测516例胃粘膜病变包括320例慢性胃炎、86例消化性溃疡、61例不典型增生和49例胃癌患HP的感染情况,分析探讨不同胃粘膜病变HP感染的差异。结果: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低。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成正相关,而在胃癌的检出率低的原因可能只是早期诱因。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阐明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CSG患者HP感染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 ,对 1 670例经临床、胃镜及病理均诊断为CSG的活检标本的HE及Giemsa染色切片进行回顾性观察 ,观察HE染色切片确定CSG的程度及是否伴有活动性炎症 ,观察Giemsa染色切片确定有无HP感染。结果 :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7.3 5 %、3 1 .0 2 %和 5 2 .0 3 % ,两两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分别为 66.67% ,71 .81 %和 89.43 % ,与相对应的非活动性轻、中、重度CSG的HP检出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HP检出率男性为 3 6.92 % ,女性为 3 3 .0 1 %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0岁以下组、3 1~ 60岁组、61岁以上组HP检出率分别为 3 3 .92 %、3 7.90 %和 2 8.74% ,经检验 3 1~ 60岁组与 61岁以上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果提示 :HP是使CSG产生活动性并且使CSG程度加重的重要原因 ,但不是唯一因素。CSG病人HP感染率无性别差异 ,感染多发生在 3 1~ 60岁人群。  相似文献   

8.
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 Hpcag A基因感染状况 ,探讨Hpcag 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和原位 PCR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 0例和胃癌 (CG) 35例的胃粘膜 Hp及cag A基因感染状况 .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 .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 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6 2 % ,0 %和 5 4 % ;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2 0 % ,5 0 % ,2 9%和 4 6 % ,萎缩性胃炎、癌旁组 cag 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 cag A+组较 cag A-组、Hp+组较 Hp-组显著增多 (P<0 .0 1) ,且 cag A+组还较 Hp+组明显增多 (P<0 .0 5 ) .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 cag A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cag A菌株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说明 Hpcag A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糸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10.
赵光斌  白萍 《四川医学》2003,24(7):708-709
目的 研究世居高原居民吸鼻烟与胃粘膜损害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16例长期吸鼻烟世居高原的藏族居民 ,同时选择 163例不吸鼻烟的藏族健康人作对照组 ;受观察者均作胃镜检查 ,取胃粘膜活检送病理检查 ,同时查幽门螺杆菌 (HP)。结果 吸鼻烟组消化性溃疡 (PU)、糜烂性胃炎 (EG )内镜检出率分别为 2 5 %、3 1 0 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 3 6%、7 2 % (P均 <0 .0 0 1) ;胃溃疡 (GU)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 ,吸鼻烟组GU∶DU是 16 3 3∶1,对照组是 2 67∶1。吸鼻烟组胃癌内镜检出率为 7 4% ,对照组未发现胃癌 ;吸鼻烟组GU位于胃底、胃体分别为 3 4 69%、42 86% ,溃疡面积大 ,多发性溃疡多。吸鼻烟组患GU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5 8倍 ,OR =5 .8(P <0 .0 0 2 ) ;患EG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 2 6倍 ,OR=2 .6(P <0 .0 0 2 )。每日吸烟草指数与GU、EG呈正相关 ,r分别 =0 .986、0 .981(P均 <0 .0 0 2 )。吸鼻烟组胃粘膜HP检出率为 3 7 0 3 % ,低于对照组的 79 75 % (P <0 .0 0 1) ,PU、慢性胃炎HP检出率分别为 3 1 48%、3 6 71% ,低于对照组的 75 %、81 13 % (P <0 .0 0 1)。结论 长期吸鼻烟藏族居民GU、DU、EG及胃癌内镜检出率高 ,胃粘膜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585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幽门螺旋杆菌(HP)的检出率。在各种慢性胃炎中,活动性胃炎154例,非活动性胃炎254例,HP检出率分别为88.96%和61.80%,两者差别极为显著(P<0.01),且与胃炎活动性程度呈正相关;44例胃溃病HP检出率61.36%,与慢性胃炎之间无显著差别(P>0.1);44例胃癌与正常粘膜HP检出率均较低,分别为22.72%及8.93%。说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有关,尤其与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Warven和Marshall对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培养5开后发现的.由于在早期发现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关,故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细胞瘤等关系密切.因此,有关HP感染的临床研究发展迅速.下面仅就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实验室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2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幽门螺杆菌 (heh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的发病关系。方法 :选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窦黏膜 2 6例 ,免疫组化SP法 (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法 ,Streplavidin Peroxidase ,SP)抗HP抗体染色 ,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炎 1 8例及非肝病性胃病 2 1例胃窦黏膜作对照。结果 :2 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阳性 1 8例 (69.2 % ) ;1 8例慢乙肝组阳性 1 0例 (55 .5 % ) ;2 1例非肝病组阳性 1 1例 (52 .3% )。门脉高压组HP感染阳性率与慢乙肝组、非肝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感染虽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原因 ,但在治疗中短期加用杀HP的药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以 4 0 0例胃镜受检者作临床资料 ,通过对胃粘膜标本的 HP检测 ,分析、研究、探索 HP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中的发生率 ,并按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4 0 0例中 HP感染检出率为 74 .7% ,脾肾湿热型、肝郁气滞型 HP感染率明显偏高 ;胃阴亏虚型次之 ;脾胃虚寒型最低 ,差异显著。结论 :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 HP感染率最高 ;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的 HP感染率次之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相对较低 ,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结合的研究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HP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法 ,探讨该法对慢性胃病 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患者胃粘膜处理后分别检测 HP尿素酶活性 ,将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方法 (粘膜涂片革蓝氏染色 ,1min尿素酶试验 ,PCR法和组织学切片 HE染色法 )进行比较。结果 :HP尿素酶比活性平均值在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 (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胃癌 (GC)组分别为 2 80 .2、389.5、342 .7、832 .0、347.5 (u/ dl) ,患者各组的比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9.1u/ dl,P<0 .0 0 1)。该法定量检测 HP:(1)敏感性为 94.0 % ,接近于 PCR法和尿素酶法 ,而高于涂片法和组织学法。(2 )特异法为 91.1% ,与尿素酶法、涂片法和组织学法相近 ,略高于 PCR法。结论 :本研究资料提示胃粘膜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有助 HP感染的诊断更适用于科研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冯文忠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126-12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分析236例胃癌患者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2组均作胃镜检查,活检组织常规脱水切片,作HE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40.2%,对照组HP检出率为42.8%,2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HP感染不作为胃癌发生的惟一因素或必需因素;结肠型肠化更容易发生胃癌。  相似文献   

17.
张春华 《黑龙江医学》2001,25(4):248-24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文对以往因上腹不适来本院就诊的2 2 5例患者进行了幽门螺菌检测、胃镜检查和胃粘膜病理活检。结果 提示HP检出阳性率为 53.8%。HP感染时是胃粘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 (肠化生 )发生率分别为 9.1%和 14.9% ,显著高于无HP感染的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率 2 .9%和 7.7% (P <0 .0 5)。HP感染时发生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6 .6± 14.4岁及 39.3± 13.6岁 ,显著小于无HP感染时的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年龄 56 .2± 9.1岁及 58.2± 8.6岁(P <0 .0 1)。结论 提示早年感染HP可使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增高 ,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内镜靛胭脂染色法在胃癌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静武 《右江医学》2003,31(1):27-28
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相关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行内镜检查前常规服用粘液消泡剂 ,经活检孔插入喷雾导管 ,肉眼直视下喷洒 0 .4%靛胭脂染色液 (IC) 30~ 50ml ,然后作内镜观察 ,并在粘膜处行活检 4~ 6块送病理检查。结果 :1 60例患者内镜下行IC染色后 ,经病理诊断为胃癌 1 5例 (9.4% ) ,不典型增生 2 3例(1 4 .4% ) ,慢性炎症 2 9例 (1 8.1 % ) ,胃癌术后复发 3例 (1 .9% ) ;胃镜检查阳性 41例中IC染色出现分界区 41例 ,占 1 0 0 % ,阴性 1 1 9例中IC染色出现分界区 2 6例 ,占 2 1 .85 % ,IC染色未出现分界区 93例 ,占 78.1 5 % ;有无消化道症状在染色出现分界区、胃癌检出率、不典型增生、慢性炎症等病理类型方面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 <0 .0 1 )。结论 :色素内镜可衬托出胃粘膜面的微细形态变化及立体结构 ,可清晰地勾画出胃粘膜糜烂及溃疡疤痕边缘的粘膜皱壁 ,从而提高胃镜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用幽门螺杆菌(PH)碱性品红染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结果: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检出率为50.11%;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为82.01%。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01)。H感染可能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并随的增殖,炎症反应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胃粘膜内窥镜观察与病理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形态描述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胃镜检查并活检有完整资料的病例994例,将胃镜观察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粘膜活检以慢性胃炎最多见( 63.3% )。红白相间组浅表性胃炎检出率高,粘膜变薄组萎缩性胃炎检出率高(P <0 .0 0 5 )。癌的检出率为31 .3% ,以溃疡肿物组最多,其次为糜烂发红组,再次为苍白粗糙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 .0 0 5 )。青年组胃癌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高于中老年组,而高、中分化腺癌则低于中老年组(P <0 .0 5 )。结论:胃粘膜肉眼形态学改变与病理诊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