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成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患者MRI显示症状侧存在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49例,桥小脑角肿瘤3例(均由手术证实)。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54例。(2)根据手术结果,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52/58)和90.9%(50/55)。6例阴性患者术中5例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阴性符合率为16.7%(1/6)。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出脑干段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3D-TOF成像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病因诊断、术前评估及指导术巾对责任血管的来源及其走向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叉神经血管成像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明确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欲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1例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三叉神经血管成像检查.分别应用高分辨率磁共震(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及三维时间飞跃-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TOF)进行三叉神经、血管成像,所得原始图像资料经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后的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1例患者术前磁共振三叉神经血管成像均清晰显示双侧三叉神经分布、走行,其中19例患者共发现责任血管20根,术中证实与影像学检查所见吻合.2例患者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术中发现为细小前下动脉压迫.结论 应用磁共振3D-FIESTA及3D-TOF序列在术前进行三叉神经血管成像,可很好地显示三叉神经形态、走行及责任血管,对术前制定手术入路、减少术中探查时间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3D-FIESTA和3D-TOF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并选取最优化扫描方法。方法: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均使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扰相位梯度回波(3D-TOF),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2种方法显示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解剖走行的特点。结果: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3例三叉神经瘤,1例听神经瘤,其余28例MRI均诊断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22例经手术证实。在2种序列扫描中均显示三叉神经有症状侧存在邻近血管压迫或接触,其中有3例患者无症状侧也存在邻近血管压迫。结论:3D-FIESTA序列信噪比高,显示三叉神经全程效果好;3D-TOF序列显示血管为高信号,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走行和分支。3D-FIESTA序列和3D-TOF序列各有优势,2种方法组合是目前检查三叉神经痛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可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及其解剖走行,为微血管加压术提供术前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神经外科医师及2名神经放射科医师共同参与,盲法分析8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图像,对照应用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前行MR检查,在3D-TOF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6.4%(76/88),非症状侧阳性率12.5%(11/8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83例(94.3%),未压迫神经者5例(5.7%),3D-TOF诊断符合率97.6%(81/83)。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81例(92.0%)。结论 MR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磁共振FSPGR血管成像技术研究三叉神经痛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2009年5月前收治的患者40例(A组),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2009年5月以后收治的患者40例(B组),采用3D-TOF及FSPGR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分析三叉神经痛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3D-TOF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2.5%(33/40),B组患者采用3D-TOF及FSPGR序列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两组诊断符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SPGR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结论磁共振FSPGR序列血管成像是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关系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方法应用3D-TOF及3D-FIESTA序列对73例临床疑诊三叉神经痛患者检查。结果患侧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58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15例。结论磁共振3D-TOF及3D-FIESTA序列检查能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对三叉神经痛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3D-TOF)及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评估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证实因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两种序列扫描并对所得图像行MPR重建,以手术实际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神经与邻近血管毗邻关系。结果 34例患者中,单独使用3D-CISS序列、3D-TOF序列及二者联合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神经—血管压迫(NVC)的阳性率分别为91.18%、76.47%、97.06%,3D-CISS序列对NVC的显示能力优于3D-TOF序列,3D-CISS、3D-TOF序列联合MPR的检查阳性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P <0.05)。结论 3D-CISS序列及3D-TOF序列对于显示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进行互补,结合MPR可以提高检查阳性率,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TOF MRA联合双激发B-FFE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间经临床手术证实的26例原发性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图像,运用3D-TOF MRA联合双激发B-FFE序列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及多方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空间关系及责任血管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6例原发性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MRI均能明确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一致;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上动脉(SCA)16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3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3例,岩静脉2例,桥脑横静脉1例,小脑上动脉及岩静脉同时压迫2例,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岩静脉共5组血管分支压迫1例;神经根进入区(REZ)是三叉神经最易受血管压迫的部位.结论 3D-TOF MRA联合双激发B-FFE序列扫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楚显示责任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及责任血管起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MRI成像诊断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73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1加权(T1WI)、T2加权(T2WI)、T2水抑制成像(T2Flair)、三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3D COMSIC)、3D TOF成像、弥散加权序列(DWI)、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增强扫描序列行头颅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结果 73例患者中发现72例存在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漏诊异常静脉压迫三叉神经1例,存在2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1例,3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例。动脉性压迫47例,静脉性压迫23例, 血管畸形压迫3例。结论 MRI成像检查能够较好的对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进行分类及评价,在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薄层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磁共振三维薄层扫描的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及其32例对照人员,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患者组及其对照组三叉神经毗邻解剖改变作出诊断意见,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侧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26侧(76.5%),受肿瘤压迫3侧(8.8%),正常侧和对照组双侧共与血管密切接触7侧(7.1%),未见肿瘤压迫。②压迫三叉神经的常见血管为小脑上动脉16侧(47.1%),小脑前下动脉5侧(14.7%),无法确定的血管4侧(11.8%)。③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发生三叉神经痛的相对危险度为9.74。④9例手术结果证实,6例三叉神经痛由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引起,3例三叉神经疼由肿瘤压迫引起。结论磁共振平扫及三维薄层成像是目前诊断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主要病因是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或密切接触。少数为肿瘤压迫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对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及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神经与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TN及24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表现,了解主要责任血管及MRI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对神经与血管关系的显示能力。结果 20例TN患者经手术证实神经受动脉压迫17例,神经受静脉压迫3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压迫15例,可疑接触2例,阴性3例。24例HFS患者经手术证实神经受动脉压迫22例,静脉压迫2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压迫16例,可疑接触4例,阴性4例。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显示TN、HFS压迫及可疑接触的阳性率分别为85.0%(17/20)、83.3%(20/24)。结论TN及HFS的主要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能够清晰显示三叉神经及面听神经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对神经与血管压迫或可疑接触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在临床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场3T磁共振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三叉神经痛病人资料纳入研究,术前均行3D-FIESTA联合3D-TOF-MRA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图像进行三叉神经和血管关系分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3例中术前MRI诊断和术中金标准诊断动脉血管压迫阳性分别是52例(82.5%)和55例(8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其中术前MRI判读压迫40例,接触9例,可疑接触3例,责任血管包括来自小脑上动脉的21例(40.38%),小脑前下动脉的12例(23.07%),小脑后下动脉6例(11.53%),椎-基底动脉的8例(13.56%),三叉神经周围有明确的血管影但来源不明的5例(9.61%)。术中发现, 23例(41.82%)责任血管来自小脑上动脉,14例(25.46%)来自小脑前下动脉,5例(9.09%)来自小脑后下动脉,9例(16.36%)来自椎-基底动脉的, 4例(7.27%)来自无名血管的压迫。对照手术结果,63例中,术前MRI结果(责任血管判定错误或阴性)与术中诊断不符15例(23.81%),术前无压迫而术中表现为小脑上动脉压迫3例(4.76%),小脑后下动脉1例(1.59%),椎-基底动脉2例(2.17%),静脉压迫或蛛网膜粘连4例(6.35%),其余5例(7.94%)为责任血管判定不符。结论:利用高场3T磁共振的3D-FIESTA技术联合3D-TOF-MRA成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以清晰分辨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帮助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受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责任血管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3D-FIESTA)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2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予以3D-TOFMRA、3D-FIESTA及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查对责任血管的种类显示情况及评估结果。结果以术中所见结果为金标准,MVD对责任血管阳性检出率为97.06%;联合检查对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血管阳性检出率与3D-TOF-MRA、3D-FIESTA单独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血管阳性检出率更高(P<0.01)。结论 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对MVD术前评估具有高准确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三叉神经痛(TN)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TN患者45例及健康成人(对照组)20例,行MRTA检查.观察3D-TOF成像序列结合3D-CISS序列中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盲法对照. 结果 TN组患侧神经血管存在接触或压迫41例,健侧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9例,对照组40侧有10侧显示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TN组患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阳性率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RTA对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分别为93.75%,81.82%,88.89%,88.24%,90%,5.16,0.077.0.76. 结论 MRTA诊断CPA池内血管接触或压迫敏感度和真实性高,为尽早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显示颅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9例,术前行MRTA扫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并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价3D-FIESTA、3D-TOF-SPGR及3D-CE-TOFSPGR序列在术前评估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能力。结果 MRTA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叉神经和责任血管,3D-FIESTA、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即阳性分别为55例(79.7%)、58例(84.1%)和65例(94.2%),显示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血管有密切关系分别为4例(5.8%)、6例(8.7%)和15例(21.7%)。3D-FIESTA与3D-TOFSPGR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与3D-CE-TOF-SPGR、3D-TOF-SPGR与3D-CE-TOF-SPGR序列显示三叉神经痛症状侧、非症状侧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TA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术前病因诊断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3D-CE-TOF-SPGR序列能提高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临近血管的关系;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照分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表现及手术结果,探讨MRTA在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53例,面肌痉挛42例,行MR三维时间飞越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察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3例三叉神经痛中,有48例MRTA重建显示明确的异常血管,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阳性率为90.56%.42例面肌痉挛中有40例MRTA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5.24%(40/42),与手术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TN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因神经血管压迫所致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表现,就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I资料中,神经血管压迫、接触者112例,占93.33%,该120例患者均行手术。证实血管压迫或接触117例,故与手术结果对照,MRI诊断三叉神经痛敏感性95.7%。结论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对提供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显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头颅MRI平扫、桥小脑角区的高分辨3D TOF以及3D FIESTA序列扫描,根据MRI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变处的责任血管,并进行跟踪手术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均发现责任血管,处于右侧的有26例,处于左侧的有19例,并无患者出现双侧同时发病。其中,2例患者的责任血管是椎动脉,10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下前动脉,4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下后动脉,29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结论 MRI 3D TOF以及3D FIESTA序列检测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压迫性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责任血管,对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强化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3D FLASH)序列联合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 CISS)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在42例中,术前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压迫38例,阳性率为90.48%,诊断责任血管结果为小脑上动脉18例(47.37%),小脑前下动脉6例(15.79%),基底动脉3例(7.89%),岩静脉5例(13.16%),复合血管接触6例(15.79%),4例无明显血管接触;手术探查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压迫39例,两者序列联合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7.43%,诊断责任血管结果为小脑上动脉18例(46.15%),小脑前下动脉6例(15.38%),基底动脉3例(7.69%),岩静脉6例(15.38%),复合血管接触6例(15.38%),3例无明显血管接触。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与手术探查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及判定责任血管无统计学差别(>0.05)。结论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能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血管关系以及能准确判断该接触血管的来源,为MVD术前评价、病例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MRTA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对诊断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三叉神经痛11例,面肌痉挛13例,行三维时间飞越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采集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和面神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观测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11例三叉神经痛中,MRTA显示9例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阳性率为81.8%(9/11),可疑接触2例.13例面肌痉挛中有12例显示了面神经起始段有微血管跨越或对面神经有轻微的推压改变,阳性率为92.3%(12/13).结论:MRTA对发现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血管神经压迫具有重要价值,MRTA原始图像及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