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年肺心病胃运动功能与血浆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胃运动功能与胃肠激素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显像法检测3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使用西沙比利前后的胃运动功能。并测定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脑啡肽(ENK)的含量。结果 老年肺心病胃半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血浆MTL含量显著减少,SS、VIP及ENK异常增加;用西沙比利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血浆MTL水平明显升高,SS、VIP及ENK均明显降低。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是老年肺心病发生胃运动障碍重要原因之一,西沙比利能明显改善老年肺心病胃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休克病人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的变化刘文天杨玉龙黄乃侠吴琳黄象谦对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在动物内毒素休克时,胃肠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等大量释放。它们很可能是休克小肠产生的休克因子,参与了休克的发病过程[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硬化患者胃肠激素血浆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50例肝硬化并胃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给予能量合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外,并给予口服西沙比利片5mg/次,3次/d;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加味四逆散,疗程均为15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的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OT、VIP、GAS、S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症状,改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胃、十二指肠粘膜6种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明显增加(P<0.05);胃动素明显降低(P<0.01)。十二指肠(D)、粘膜生长抑素(SS)、脑啡肽含量明显减少(P<0.005);血管加压素β-内啡肽(β-EP)明显增加(P<0.05)、VIP含量与胃、D粘膜充血程度呈正相关(P<05),与有、无腹水及其程度关系不密切(P>0.1),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不显著(P=0.1)。胃粘膜β-EP、D粘膜SS含量随肝功能下降而递增(P<0.05)。提示HC患者充血性胃肠粘膜病变及消化不良等可能与粘膜胃肠激素含量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观察系统性硬化病(S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11例无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胃肠道症状的SS患者纳入研究,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双同位素标记试餐SPECT技术检测固体和液体食物的胃半排空时间;用放射免疫法测定SS组及对照组的空腹及餐后血浆胃泌素(GAS)、促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缩胆囊素(CCK)水平。结果:SS组液体和固体食物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血浆及胃粘膜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胃粘膜内的VIP含量和SS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伴溃疡病患者血浆及胃粘膜中SS含量显著高于无溃疡的HC患者(P<0.05);血浆及胃粘膜中VIP的含量随着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程度的加剧而升高;并且血浆及胃粘膜内VIP和SS含量与肝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在HC时存在着严重的胃肠激素代谢率乱,并且它在HC的病理生理机制和HC时胃肠功能改变和病理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彝康  尤汉宁  孙依萍  李定国 《胃肠病学》2001,6(2):116-116,121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非常多见。大量研究表明,IBS病理生理学变化的特征为胃肠道反应性增高,其中以胃肠动力学异常最受重视。胃肠激素广泛参与胃肠道运动的调节,且某些胃肠激素为肠神经系统递质,很有可能参与了IBS的发病[1]。为此,本研究检测了IBS患者血液中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的含量变化情况,试图探讨胃肠激素在IB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1998年2~10月我院门诊IBS患者35例,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对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结合孤养制备抑郁大鼠模型,放免法检测血浆胃肠激素含量,以酚红法观察胃排空。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明显降低。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SS)、血浆P物质(SP)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肠肽(VIP)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可导致抑郁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的变化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2 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空肠组织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小肠动力明显减弱(P<0 0 1) ,血浆及空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含量及分布明显增加(P <0 0 1或P <0 0 5 ) ,P物质的含量及分布则显著减少(P <0 0 1)。结论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与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肝硬化(HC)患者血浆及胃粘膜内血和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含量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和胃粘膜内的VIP含量和SS含量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伴溃疡病患者血浆及胃粘膜中SS含量显著高于无溃疡的HC患者(P〈0.05);血浆及胃粘膜中的VIP的含量随着胃,十二指肠粘膜充血程度的加剧而升高,并且血浆及胃粘膜内VIP和SS含量与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胃动力多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肝硬化患者消化道运动功能紊乱的机理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对46例肝硬化患者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胃动素(MTL)检测;胃电图、24 h胃内pH监测;同位素核素闪烁法检测胃排空,并与正常组对照。 结果 肝硬化组与正常组,血浆VIP分别为(14.5±4.8)pmol/L和(9.7±3.4)pmol/L,t=5.181,P<0.05;胃泌素分别为(58.6±29.8)pg/ml和(38.1±14.6)pg/ml,t=3.871,P<0.01;MTL分别为(360.0±54.2)pg/ml和(422.0±48.5)pg/ml,t=5.529,P<0.05。胃电图主频、主功率进餐前后均降低,正常慢波节律减少,胃动过缓增加。胃内2 4 h pH监测反流积分增加,胃排空延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互间有显著性相关。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食管胃运动功能紊乱,表现为胃电节律紊乱、胃排空延迟。血浆胃肠激素的异常。肝硬化患者胃内pH异常,存在胃十二指肠反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大鼠模型离体胃窦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运动的研究,探讨血浆和胃窦组织中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P物质(SP)等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离体胃窦环行肌及纵行肌肌条,应用张力换能器测定其静息张力、平均振幅、收缩频率等运动指标;用放免法同批测定两组大鼠血浆和胃窦组织中SS,VIP,MTL和SP含量。结果①糖尿病组胃窦肌条自发收缩运动的多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糖尿病组血浆中SS、VIP、MTL增加,SP降低;胃窦组织中SS增加,MTL和SP降低,VIP无变化;③血浆和胃组织SS与胃运动指标呈负相关;血浆VIP与MTL与胃运动指标呈负相关;血浆和胃组织SP和胃运动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糖尿病多伴有胃运动功能障碍;②血浆和胃组织中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胃肠激素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它们可能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等方法测定了35例符合罗马Ⅱ便秘诊断标准的慢性便秘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者乙状结肠黏膜内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胃动素(MTL)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含量。结果VIP、SS和NOS在便秘组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MTL在便秘组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SP在正常人和便秘组之间无差别(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着VIP、SS和MTL的含量和NOS的活性异常,并且这些异常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分型F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胃肠激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5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C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行结肠传输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降结肠、直肠黏膜促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NOS水平。结果:56例FC患者中,传输时间正常者19例,传输时间延长者37例,其中结肠慢传输型(STC)21例,出口梗阻型(OOC)9例,混合型(MC)7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传输时间正常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SP、SS、VIP和NOS水平无明显差异;ST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STC、M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SP水平显著降低而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MC组降结肠黏膜S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OO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各型FC降结肠、直肠黏膜胃肠激素和NOS水平改变不同.其异常导致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可能与F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溶液灌肠;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检测血氨和肝肾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0%)明显高于对照组(52.6%)(P〈0.01);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血氨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血氨降低(P〈0.05),两组AST、TBil、血氨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分期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对改善肝功能、纠正肝性脑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含量变化及中药自拟方清浊安中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胃湿热证患者31例,服用自拟方清浊安中汤进行治疗。以放射免疫法观察血中胃泌素,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并与15例脾气虚证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经过2-3周的治疗,93.5%的脾胃湿热证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经治疗患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恢复正常,脾胃湿热证症状也随之解除。结论:脾胃湿热证与胃泌素水平的升高有关;胃动素可能与脾胃湿热证和脾气虚证的某种共同病理特性有关;生长抑素与脾胃湿热证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清浊安中汤是治疗脾胃湿热证的良药。  相似文献   

17.
刘丽  徐赛群  王伟宁  黄萍 《胃肠病学》2009,14(7):418-420
背景:近年便秘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慢传输型便秘(STC)居多。研究提示STC的发病机制中有胃肠激素参与。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针刺治疗对STC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6例STC患者接受结肠水疗联合针刺治疗,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放射免疫法测定STC组治疗前后空腹血浆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比色法测定空腹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STC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9%。患者治疗前血浆SS、VIP和血清NO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MTL、SP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结肠水疗联合针刺治疗后,上述胃肠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结肠水疗联合针刺治疗能改善STC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血SS、MTL、SP、VIP、NOS水平改变可能参与了该疗法对STC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47例,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精氨酸、谷氨酸盐;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血氨和肝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00% vs 63.64%,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AST、ALT、GGT、TBIL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能有效降低血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浆VIP、CCK水平与胆囊排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肝硬化时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对胆囊运动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对照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 (VIP)和胆囊收缩素 (CCK)含量 ;用B超测定餐前、餐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结果 :肝硬化时血浆VIP、CCK均明显增高 (P <0 0 1,P <0 0 5 ) ;胆囊空腹容积、剩余容积均明显增大 (P <0 0 1,P <0 0 0 1) ,最大排空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Child -PughC级降低 (P <0 0 5 )。肝硬化组胆囊最大排空率与VIP呈负相关 ,胆囊空腹容积及剩余容积与VIP均呈正相关 ,胆囊空腹容积、剩余容积及最大排空率与CCK均无相关。提示肝硬化时VIP增高既抑制胆囊运动 ,又明显降低胆囊张力 ,肝硬化时可能存在对CCK的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