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制品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rep-HPLC)是一种使用高压、大流量液体输送系统在高分辨率、大内径、高载量分离柱上进行样品高纯度分离的液相色谱制备方法。应用该方法分离的产品在纯度、回收率、分离效率等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的制备方法,因此在生物制品和药物研究、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本文就近年来 Prep-HPLC 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药制品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1 Prep-HPLC 在蛋白质和多肽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蛋白质和肽类药物活性强,生物功能明确,特异性高,有利于临床应用,已成为医药产业中的一大类重要产品。但这些产品无论是来自于生物体内还是由化学合成,往往都带有复杂的混合成分,而总目的蛋白或肽类的丰度又低,给分离纯化带来困难,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获得纯度满意的产品。在此过程中,Prep-HPLC 通常在分离的最后阶段被用作获得高纯度产品的关键方法[4]。......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海绵状血管瘤的动物模型,并用于药物筛选。方法 用荆豆凝集素包被的免疫磁珠分离和纯化人海绵状血管瘤内皮细胞(HCAEC)。将HCAEC(2.5×106个)与人肝癌细胞Bel-7402(5×105个)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海绵状血管瘤的动物模型。通过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和组织学检查分析血管瘤中内皮细胞的来源和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另外,应用血管瘤内皮细胞和血管瘤动物模型筛选血管瘤的治疗药物。结果 HCAEC与Bel-7402细胞共移植于裸鼠皮下后7~9 d即可见接种局部形成血管瘤样结构。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瘤模型的组织学特征与人的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相似。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示踪显示绿色荧光蛋白存在于血管瘤的管壁,表明这些细胞来源于接种的HCAEC。药物筛选发现876-3,一种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体外明显抑制HCAEC增殖,体内对血管瘤具有良好治疗作用。结论 HCAEC与肝癌细胞共移植在裸鼠皮下可以形成人源化血管瘤动物模型,这种血管瘤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治疗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手术切除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组织标本 40 份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30 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ezrin 的表达,并分析 ezrin 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浸润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关系。 结果 ezrin 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为 55%(22/40),癌旁正常组织为 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07,P < 0.05);在高、中、低分化胃癌组织分别为 30%(3/10)、53%(10/19)、82%(9/11)(χ2 = 5.760,P < 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分别为 72.7%(16/22)、33.3%(6/18) (χ2 = 6.208,P < 0.05)。ezrin 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及浸润程度无明显相关(P > 0.05)。 结论 ezrin 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程度呈负相关,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价值 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合评价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 3 ~ 4 周龄雌性 Nc-nu/nu 裸鼠右侧乳房脂肪垫部位注射人乳腺癌 MCF-7 细胞悬液 0.1 ml(5 × 106 个/ml),建立荷人乳腺癌动物模型。18 只荷瘤裸鼠分为治疗组(肿瘤中心部位植入放射性活度为 29.6 MBq 的 125I 粒子 1 枚)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组 9 只。饲养 21 d,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第 21 天以脱颈椎法处死 2 组裸鼠,处死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处死后取肿瘤、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 Bcl-2 的表达,透射电镜行肿瘤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治疗组肿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118 ± 14)mm3 和(21 ± 3)mm3(t = 20.32,P = 0.00);对照组分别为(118 ± 14)mm3 和(339 ± 32)mm3(t = 18.98,P = 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为 93.8% ± 17.8%。2 组治疗前后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治疗组裸鼠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均未见出现水肿、充血等明显放射损伤改变,125 I 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中心区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肿瘤组织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治疗组分别为 35.42% ± 3.91% 和 11.90% ± 0.75%,对照组分别为 73.39% ± 3.55% 和 20.09% ± 1.69%,治疗组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1.55,P = 0.00;t = 13.26,P = 0.00)。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见凋亡细胞,并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和凋亡小体形成。 结论 125 I 粒子植入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有望作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综合性手段之一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基因载体问题以及与载体相关的免疫反应、细胞毒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是基因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聚乙烯亚胺(PEI)是阳离子聚合物非病毒载体的典型代表[1],是一种很早便为人所知并予以应用的有机大分子。目前,以 PEI 阳离子聚合物与 DNA 形成的 PEI/DNA 复合物已成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1 PEI的特性 PEI 每 3 个原子中有 1 个胺基原子,使其具有较高正电荷密度。根据 pH 与质子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得出:自由 PEI 的结构在生理条件下有 1/6 至 1/5 胺基发生质子化反应,从而使溶酶体肿胀破裂,从而起到“质子海绵”作用,使 PEI/DNA 复合物得以释放入胞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DNA 在吞噬泡内富集并进而被降解的作用,因而可以提高转染效率[2]。  相似文献   

6.
 修饰的安卡拉痘苗(modified vaccinia Ankara,MVA)是MVA病毒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经过一系列的传代得到[1],在人体内可以表达 MVA 病毒蛋白及其携带的外源基因蛋白,但却不形成完整的病毒颗粒,为人体内复制缺陷性病毒[2],安全性好,即使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和免疫抑制的恒河猴体内也未显示出明显的副作用[3]。近年来,重组 MVA 病毒广泛地用于预防性疫苗和感染性疾病、癌症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其中以 MVA 病毒作为载体的疫苗是最有希望用于预防人类艾滋病的活载体疫苗之一[5]。由于 MVA 病毒本身的繁殖特点,其滴度的检测不适合采用常规的蚀斑法进行[6];而常规微量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法相对耗时,对细胞培养要求高,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不稳定且精确度降低[7],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上世纪 90 年代初 Usuba 等[8]建立了免疫酶技术测定流感病毒感染性滴度的方法,较常规方法省时、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我们就免疫酶技术在 MVA 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 MVA 病毒感染性滴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群存在于骨髓、脂肪、骨实质、胎盘及骨骼肌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具有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1]。也有资料表明,MSC分化能力接近于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肝细胞[2-5]。体外实验证实,MSC本身并不引起异体淋巴细胞活化,但可抑制由丝裂原或异体淋巴细胞激活的T、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6-8],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发育与成熟[9]。因此,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骨和软骨组织修复、心肌梗死和肝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某些治疗措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的有关MSC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⑴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⑵自体MSC静脉输注治疗Crohn病;⑶自体MSC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疾病;⑷异体MSC静脉输注治疗心肌梗死;⑸异体MSC修复半月板;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MSC治疗心肌梗死等。在国内,多家单位已经将自体或异体MSC试用于临床,以预防或治疗GVHD、心肌梗死、骨或软骨缺损和股骨头坏死等[10-13]。然而,有关MSC临床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尚不清楚,盲目开展临床试验是不妥当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 方法 培养的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经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后,以 Trizol 试剂提取其总 RNA, 用 cDNA 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随机选取 cDNA 文库中的 18 个克隆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测定,测序结果用 BlastX 和 BlastN 软件在 GenBank 蛋白质库和核酸库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 结果 构建的 cDNA 文库的库容量为 1.192 × 106,重组率为 95.65%。18 个 EST 测序,12 个与 CD 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蛋白酶基因等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相关,6 个为未知功能基因的 EST 序列。 结论 成功构建了羊种布鲁菌 05/43 株侵染绵羊肺泡巨噬细胞的 cDNA 文库,这将有助于阐明该菌株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 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1,Pin1)是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PPIase)家族的成员,属微小菌素蛋白[1],最初报道于 1996 年,在分离与 NIMA(never in mitosis gene A)相互作用的蛋白时得到[2]。一些研究发现,Pin1 的作用靶点可以是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转录的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 E(cyclin E)、cyclin D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其中多数蛋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会失调[3-5];并且 Pin1 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如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6-14],因此认为 Pin1 与肿瘤发生有关。有学者已经对 Pin1 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靶向 Pin1 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反义基因。本文主要就靶向 Pin1 的肿瘤反义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相似文献   

10.
 自噬(autophagy)是由 Ashford 和 Porter 在 1962 年发现细胞内有“自己吃自己”的现象后提出的,是指从粗 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部分胞质 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成分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并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1]。自噬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其所起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尚未完全阐明,对肿瘤的研究尤其如此,值得关注。 1 自噬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自噬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 蛋白质、RNA、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囊泡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保持旺盛的生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2]。在此过程中,自噬体的形成是关键,其直径一般为 300 ~ 900 nm,平均 500 nm,囊泡内常见的包含物有胞质成分和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内吞体、过氧化物酶体等。与其他细胞器相比,自噬体的半衰期很短,只有 8 min 左右,说明自噬是细胞对于环境变化的有效反应。根据细胞物质运到溶酶体内的途径不同,自噬分为以下几种。①大自噬: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3];②小自噬:溶酶体的膜直接包裹长寿命蛋白等,并在溶酶体内降解;③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胞质内蛋白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CMA 的底物是可溶的蛋白质分子,在清除蛋白质时有选择性,而前两者无明显的选择性[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