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为太阳主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为少阳主方。因为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表明太阳证未罢,而微呕,心下支结乃少阳证已见,故而以柴胡为君,使少阳之邪得以从太阳而解。少阳证必呕,而心下支结逼近胃脘,故小柴胡汤用人参、姜、枣通胃阳以助正气,防其邪之入府,开达驱邪仍从汗解。太少两阳合病或太少两阳并病为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方原是治疗伤寒日久,邪郁少阳而太阳表证不解之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节烦痛,是外(太阳)证未去,营卫不和,心下支结是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微呕是胆郁犯胃所致,属太阳少阳相继为病的“太少并病”。柴胡桂枝汤即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的合方,取桂枝汤及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是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146条谓:“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用于伤寒多日,表证未尽去,邪入少阳而见太少合病。为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而成,其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李燕宁教授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张仲景《伤寒论》中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说明柴胡桂枝汤主用于太阳少阳并病之轻症。以桂枝汤调和营为,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146条所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从条文中,我们知肢节烦疼属桂枝证。心下支结,微呕,则属柴胡证。因此这个病症就是邪入少阳,而太阳未罢;或叫做太少合病。所用之方也就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而取半剂量,旨在以桂枝汤解太阳未尽之邪,以小柴胡汤之半和解少阳之微结。笔者有幸入室国中伤寒名家陈瑞春先生门墙,受其亲炙。  相似文献   

7.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汤主之"。方由柴胡、桂枝、干姜、瓜蒌、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当代多数注家及目前所用《伤寒论》教材均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病机为伤寒汗下后,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职而致水饮内结~([1])。本方为小柴胡汤类方,由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8.
柴胡桂枝汤临床治疗胃痛案例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霞 《光明中医》2009,24(9):1769-1770
柴胡桂枝汤乃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剂量减半合方而成,在<伤寒论>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0.
正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第146条,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合方组成,原文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是治疗少阳病兼太阳表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枢机、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内外及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等功效特点,治疗盗汗、癌性疼痛等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组合而成,临床运用颇广。本文以该方为例,从产后风、胃痞、肩周炎三个方面介绍了名老中医伍炳彩的临床运用经验,并附以医案。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待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 46条 :“伤寒六七日 ,发热微恶寒 ,支节烦疼 ,微呕 ,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 ,柴胡桂枝汤主之。”按仲景原意 ,此方为少阳兼太阳表证之主方。其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 ,是太阳证而轻 ;微呕、心下支结 ,是少阳柴胡证亦轻。惟病关少阳 ,不宜峻汗 ,故欲解太阳之邪 ,必舍麻黄而取桂枝法。惟二证皆轻 ,故以柴胡、桂枝二方原剂量减半相合 ,名曰柴胡桂枝汤。反之 ,若二证皆重 ,似可依原量相合 ,其大法当无变异 ,乃视病情轻重 ,而为剂量之增减 ,亦仲景心法也。小柴胡汤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升降协调。外证得之 ,重在和解少阳…  相似文献   

14.
<正> 9.小柴胡汤类方鉴别运用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应用范围甚广。应用指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现代广泛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如感冒、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胸膜炎、胆道感染、产后发热等而见上述症状者。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病之主方,深受历代医家重视。自仲景创制本方以来,当时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遇有兼证时,加减衍化成多种方剂,扩大了小柴胡汤的应用范围,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类方。这类方剂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由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  相似文献   

15.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原书主治“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为小柴胡汤的变方,即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栝萎根、牡蛎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属少阳兼太阳(太少并病)的证治。因外有太阳表证而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微呕,心下支结,且两经之邪均较轻浅,故取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发表与和解并施,双解太少两经之邪。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实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原为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而设,它治疗太阳表证又兼有少阳不和,太阳表证也不重,少阳不和也不重,所以是太少2证都轻的证候,笔者临床加减运用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满意,值得总结推广,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日:“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文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人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现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该方适用于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达枢机,治半表半里。笔者常用此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柴胡桂枝汤治疗顽固性感冒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第146条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 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合而成方 ,按<伤寒论>原意,此方为治疗少阳证兼太阳表证之主方.近年来,笔者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病程在2周~1个月的顽固性感冒患者3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