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11个区的15所小学和15所中学的13 004名7~18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压偏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不同肥胖类型学生间SBP和DBP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男生中,超重肥胖、复合型肥胖的SBP、DBP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学生(P值均<0.01);女生中,血压水平在不同类型肥胖的变化趋势大体为复合型肥胖>腹型肥胖>超重肥胖>正常体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的复合型肥胖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最强(男生:OR=4.40,95%CI=3.61~5.36;女生:OR=5.25,95%CI=4.16 ~ 6.64).在男生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压偏高风险亦高于正常体重者(OR=2.68,95%CI=1.31 ~5.49),但腹型肥胖者与血压偏高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女生中,腹型肥胖和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复合型肥胖学生中引起血压升高的风险最高,其次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血压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学龄前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巢湖市3个乡镇的1 245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由专业人员对血压进行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3岁与5~6岁组组间儿童的收缩压(SRP)和舒张压(DBP)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且学龄前儿童的血压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性别间的差异不明显.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5.9%,其中男性为5.0%,女性为7.3%.农村幼儿血压偏高的诊断参考值标准为110/70 mmHg.结论 3~6岁儿童血压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建议对农村幼儿血压偏高情况进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学生健康知识的影响,为日后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地区共1 633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不记名的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学生占24.1%,小学生健康知识得分为(4.05±1.67)分.参加讲座、获得宣传材料、参加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课的学生属于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干预活动的2.242,1.593,1.591和2.295倍(P<0.01).结论 4项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应在日后的健康教育项目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了解佳木斯农村小学生忽视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佳木斯市农村地区3所小学的1 242名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包括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佳木斯农村6~8岁与9~11岁小学生的总忽视率分别为52.56%和53.25%,忽视度分别为(48.01±8.69)和(47.15±9.92);男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均高于女生(t/x2值分别为2.56,8.95,P值均<0.05).对6个层面及总忽视的危险因素分析,6~8岁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母亲年龄、父母亲外出打工回家周期、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中人口数、与父亲关系、父母间关系及是否为留守儿童(P值均<0.05);9~11岁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工作地点变动、父母收入减少、与父母亲关系及父母关系(P值均<0.05).结论 佳木斯市农村小学生忽视情况严重且影响因素较多,危险因素主要有母亲外出打工回家周期、家庭氛围、亲子沟通互动、经济条件等,留守儿童的忽视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儿童抑郁及留守状况对抑郁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抑郁量表( CDI)、家庭功能量表(APGAR)及内编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小学生2 91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4%,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8.0%(P<0.01).儿童家庭功能总分与儿童抑郁量表( CD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状态、年级低、寄宿、父亲文化低、家庭年收入低、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更易发生抑郁症状;家庭功能好的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结论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善农村地区儿童的留守状况,可能降低儿童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普及科学、合理、适龄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16所贵州省和安徽省以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对2506名五、六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7%,其中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67.4%)和对性态度认知(39.5%)知晓率较低;女生较男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程度略高.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72(0.61~0.86)]、同伴接纳[OR=0.70(0.53~0.96)]和家庭亲密度[OR=0.75(0.63~0.88)]对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论 贵州和安徽农村地区小学生特别是男性、非独生子女、五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男女青春期发育差异和对性态度认知等问题上.要从增进同伴接纳、提高家庭亲密度等方面提高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普及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8所学校3 693名小学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3 693名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0.8%,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9.5%,22.4%,城市、乡村儿童血压升高检出率分别为18.5%,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类型(城市或乡村)、经济水平、超重、中心型肥胖、早餐、蔬菜、睡前加餐、早餐内容(包括奶制品、蛋、豆浆、咸菜)以及吃饭速度和儿童身高与儿童血压升高均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水平、居住地类型、超重是儿童高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重肥胖和经济水平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中小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了解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发生情况,为早期预防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要求对7200名7-18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血压测查。结果 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且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与1985年相比,血压值离散程度增大。农村学生血压偏高率明显高于城市。血压水平与身高、体重、胸围及BMI指数明显正相关。结论 湖北省学生血压水平个体差异在增大,农村学生血压偏高率较高,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中学生711名实施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59.7%的七年级学生处于同一性扩散—积极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明显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有12.2%的八年级学生处于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15.5%的人处于积极延缓地位(M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九年级有23.2%的人处于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地位),明显高于七年级和八年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我同一性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探讨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正丁酯(MnB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BP)4种短链邻苯二甲酸酯(PAEs)暴露和儿童血压的关联性,为减少PAEs暴露及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于2016年9月—2017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深圳3所学校的765名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血压水平将儿童分为高血压组[血压(BP)≥P90]及血压正常组(BP0.05).结论 短链邻苯二甲酸酯暴露和儿童血压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中生睡眠质量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宁夏银川市某高中2 116名学生,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问卷调查.结果 银川市某高中学生睡眠质量差的检出率为38.04%.不同主观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使用、睡眠质量的高中生血压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时间在>7 h和≤7h之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生源地、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后的多元线性回归中,睡眠质量与收缩压(β=2.68,P<0.01)、舒张压(β=0.75,P=0.02)的关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质量和高中生血压有关.提高睡眠质量可能有利于预防青少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小学生家长吸烟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家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各抽取1个市作为监测市,每个监测市随机抽取农村、城市小学各2所,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三至六年级的5 861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自填匿名调查.结果 49.9%的小学生家中有人吸烟,其中隔代家庭高(63.3%).家庭烟草暴露是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家庭被动吸烟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报告率高于无家庭被动吸烟的学生(Z=-4.21,P<0.01);每周被动吸烟的天数越多,成绩中下和较差的越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4,P<0.01).结论 家庭烟草暴露会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烟草暴露对学生的伤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思维、情绪、性格等隐形、长远的伤害容易被忽视.学生的控烟研究和宣传内容应注意多角度、多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岛市市北区中小学生血压偏高患病风险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剂量反应关系,为采取精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青岛市市北区2022年92 091名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对超重与肥胖进行评估;应用《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对血压等级进行评定。运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BMI与血压偏高的关系。 结果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下的标准化评分,将BMI分为5类,与BMI-Z分0~ < 1组相比,随着BMI-Z分的减少,血压偏高风险逐渐降低(OR值分别为0.55,0.53);随着BMI-Z分增加,血压偏高风险不断增大(OR值分别为1.90,3.71)(P值均 < 0.05)。分层分析表明,BMI在不同性别(男、女)、年龄(7~8,9~11,12~14,15~16岁)、腰臀比(≤0.83,>0.83)下与血压偏高患病风险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8,1.19,1.15,1.22,1.19,1.18,1.19,1.18,P值均 < 0.01)。BMI和性别、BMI和年龄、BMI和腰臀比之间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1.53,1.08,2.31,P值均 < 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随着BMI水平的上升,7,10~16岁人群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均呈非线性增高趋势(χ2值分别为27.56,10.69,6.10,27.26,18.32,25.71,10.53,6.14,P值均 < 0.05)。 结论 随着BMI增高,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风险随之增大,基本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应及时开展监测,采取综合有效防控措施预防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6.
17.
探讨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从家长和儿童层面制定预防儿童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抽取留守儿童508名,留守儿童家庭196户,采用自制烧烫伤问卷进行调查,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儿童烧烫伤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留守儿童家长烧烫伤认知得分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为12.20% (62/508),留守女童与烧烫伤发生呈正相关(OR=1.81),父母外出务工年限>5年和烧烫伤相关知识得分越高与儿童烧烫伤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23,0.38)(P值均<0.05).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烧烫伤认知得分≥60分的仅占64.80%,主要监护人年龄、未成年子女数和是否知晓非故意伤害是烧烫伤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烧烫伤报告率较高,家长烧烫伤认知水平偏低.应加强烧烫伤知识普及,关爱留守儿童,降低烧烫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了解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小学生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3所初中,共调查1 855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烧烫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烧烫伤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1 855名中小学生中,有238名在近1 a内发生过非故意烧烫伤,发生率为12.83%.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总知晓率为85.54%,但近1/3的学生未能达到80%的正确率且能答全对的仅占34.72%.年龄、独生子女、留守类型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24,0.083,0.039,0.069,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急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留守学生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宣教对象,共同创造安全环境让中小学生远离烧烫伤.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小学生血红蛋白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制定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广州市11区101所中小学校的34 7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红蛋白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2%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85,P<0.01).相关分析显示,仅贫血组女生的血红蛋白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06,P<0.01),其余贫血组学生的血红蛋白与血压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值均>0.05);非贫血组学生的血红蛋白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总人群、男生、女生中,血红蛋白水平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起正向作用(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血红蛋白水平Q2组的同年级学生比较,血红蛋白水平Q4组的小学生、Q3和Q4组的初中和高中学生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 在非贫血人群中,血红蛋白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