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HA-TCP/CS/骨碎补复合支架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在下颌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A组植入相应大小的骨碎补粉型复合材料,B组植入骨碎补溶剂型复合材料,分别于第2、4、8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骨密度测定.结果:A组骨缺损区修复后骨组织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优于其他组.结论: HA-TCP/ CS/骨碎补复合材料应用于骨缺损修复可促进骨生成,且骨碎补粉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新鲜自体松质骨微粒复合同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骨科的一大难题,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自体骨是公认的最佳植骨材料,它在提供支架材料的同时还可提供成骨活性细胞和骨活化因子,成骨效果最好。但是由于其来源有限难以满足临床需要,且供骨区有潜在合并症,因而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学对骨移植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研究证实同种脱钙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的双重作用.临床试验表明其骨腔充填的移植成功率在70%~85%.但对肢体大段骨缺损的疗效仍不满意。本实验应用同种骨和新鲜自体松质骨微粒混合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5cm大段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组织工程学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联用支架和成骨活性因子修复骨缺损时由于大多成骨活性因子在骨缺损局部被迅速降解或随体液扩散而  相似文献   

4.
骨碎补复合材料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所致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材料主要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材料,南京东南大学吕晓迎教授用猪骨提取的经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交联法获得的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动物骨缺损的试验研究。骨碎补作为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己有很长的历史,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骨碎补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强骨补肾的功效。本试验用骨碎补的粉剂加入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观察这一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形成人工骨缺损,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及对照材料。进行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修复区密度,4、8、12、16周密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了新生骨呈渐进性成熟过程。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优于各对照组材料。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评估丝素膜作为一种支架材料并加载辛伐他汀对修复大鼠颅骨缺损区成骨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骨组织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制备好的丝素/辛伐他汀复合膜置于大鼠颅骨双侧5 mm骨缺损处,在植入后4、8周时,应用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骨缺损区的组织学形态变化及骨形成蛋白(BMP)-2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情况来评价其骨再生。并与单纯丝素膜植入组的修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丝素/辛伐他汀复合膜植入组较单纯丝素膜植入组相比,支架内成骨细胞生长更活跃,缺损区边缘成骨更明显;缺损区BMP-2和ALP的阳性表达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素/辛伐他汀复合膜能有效促进骨缺损处成骨并通过上调BMP-2和ALP的表达来促进骨再生,因此对促进骨愈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武斌  王平  师彬 《中国药房》2014,(9):853-855
目的:为脱蛋白骨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同时以"脱蛋白骨"或"Deproteinization bone"等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997-2013年的有关文献,从脱蛋白骨的生物特性、制备、应用、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与结论:脱蛋白骨是对天然骨经过处理制成的衍生材料,常用制备方法有Os-westry骨制作法、Kiel骨制作法、氯仿甲醇磷酸盐过氧化氢乙醇法、过氧化氢-乙醚法等。目前可用于骨缺损的移植修复、诱导血管的发生、促进股骨头的修复等。其具有的天然网状孔隙系统类似人体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传导成骨作用和生物安全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BMP-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组织再生和修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仍需更进一步的研究。此外,BMP-2和支架联合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BMP的基因治疗前景广阔,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Bio-oss生物骨治疗牙用骨缺损,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35例牙用骨缺损患者行缺损区Bio-oss牙用骨引导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诊,检查局部临床情况,摄X线片,观察骨质再生修复效果。结果Bio-oss可修复牙用骨质缺损,治疗总有效率迭97.1%。结论Bio-oss生物骨是修复重建牙用骨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应用聚四氟乙烯复合煅烧骨灰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11例,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认为该材料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易于塑形,支架作用好,是一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HA作为VEGF的可吸附性载体,制备成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10mm骨缺损处,以单纯CHA组,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察,研究各组骨愈合,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在2、4、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CHA/VEGF组明显优于自体移植骨组优于单纯CHA组,而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12周CHA/VEGF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CHA与VEGF结合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强于自体骨移植及单纯CHA移植。二者协同,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2.
重组合异种骨临床应用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王润成康树林李丽霞临床上通常应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来修复骨缺损或促进骨愈合,效果满意,但自体骨来源有限,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且取骨增加病人创伤,有一定的并发症。同种异体骨移值,材料来源亦...  相似文献   

13.
孙阳  袁峰 《江苏医药》2020,46(1):87-91
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需要进行骨移植或骨替代材料填充。然而,现有的生物材料通常不满足结构支持、骨诱导性和可控生物降解性的临床要求。为了治疗骨缺损,3D多孔支架的开发在骨科领域备受关注。目前已出现了各种生物材料及3D打印的制造方法来制作具有患者特异性的生物活性支架。3D打印支架具有的微结构可以满足复杂的骨缺损修复,并且支持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在过去十年中,随着3D打印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其中部分材料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简要综述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的进展,重点是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前臂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志刚  于海泉  冯文岭  刘长城  于涛 《河北医药》2008,30(12):1866-1868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前臂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前臂骨折骨不愈合及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8个月。本组中有20例骨折愈合,其中13例新鲜骨折全部愈合,8例陈旧骨折不愈合中愈合7例,未愈合1例。结论自体骨髓移植经皮注射于骨不愈合及骨缺损部位可以诱导成骨,有修复骨折及骨缺损作用,临床应用简单,对前臂骨折骨不愈合,伴有皮肤损伤的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二次冻干技术制备孔径200-400μmCS-Gel/TCP三维立体支架材料;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并制备直径为15mm的颅骨全层圆形骨缺损。实验组与颅骨缺损处植入等大的MSO-支架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单纯支架,分别4、8周取材,组织切片与X线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MSO-支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海绵状复合体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梅晓龙  张涛  陆娜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0):2386-2389
外伤性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积极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骨碎补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相关分子信号通络。探讨了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治疗外伤性骨折的作用机制,为骨碎补临床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固骼生(Osteoglas)修复四肢骨折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观察,探讨生物活性材料在骨科中替代骨移植作用机理,从而为生物活性玻璃中骨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例骨缺损,18例骨不连、骨连断端咬除瘢痕组织及硬化骨,并钻孔到髓腔后,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充填,或与内固定,外固定结合,术后第4、8、12周、6个月、12个月进行X线摄片追踪观察。结果:18例骨不连1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3个月诱导成骨率79.3%,术后6个月诱导成骨率100%,出现连续性骨痂19例,临床愈合率为65.5%,1年以上达临床愈合标准29例,临床愈合率为100%,13个例骨缺损(骨肿瘤、骨囊肿)术后6个月缺损区完全愈合。结论:应用生物活性玻璃修复四肢骨缺损,成骨速度快,在很短时间能迅速与骨组织和软组织成紧密连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新生骨,骨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高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骨伤复原汤对骨缺损骨痂牵拉区成骨的促进作用,明确其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36例胫骨大段骨缺伤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骨伤复原汤,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伤肢进行一期清创,以修复受损的血管和神经。骨伤复原汤组患者在骨搬运开始前1周开始用药,连续服用6周,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在骨搬运第4、8、12周为所有患者拍摄X线正位片,测量骨痂大小,并计算骨痂直径率,分析X线片结果及骨痂直径率以及患者骨愈合时间。结果在骨搬运第4、8、12周,骨伤复原汤组患者骨痂直径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伤复原汤组患者的骨愈合时间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复原汤可明显促进骨缺损骨痂牵拉区成骨,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牙周炎是成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以牙周组织的炎症和牙槽骨的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今治疗牙周炎的药物主要是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用于控制菌斑、消除炎症;但缺乏能够改建牙槽骨、促进牙槽骨再生的药物,因此影响了临床疗效。寻找促进成骨的药物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很多研究表明辛伐他汀、贝尼地平、柚皮苷和蛇床子素具有成骨作用,能够修复牙槽骨缺失,并可制成多种缓控释剂型,可提高药效并避免全身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联合抗菌药物与成骨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并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数据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7.36%、78.94%,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修复成功率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美学满意度分别为94.73%、71.05%,观察组美学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用于上颌侧切牙种植位点骨缺损临床中可获得确切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治疗美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