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细菌与根尖周病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按标准选择病例,其中慢性根尖周炎47例,急性根尖周炎28例.按急,慢性根尖周炎中各种不同症状,分别进行组合与分析.并按常规细菌学方法采集标本、培养、鉴定、计数.检测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乳牙感染根管中的某些细菌与乳牙根尖周病临床症状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如:牙髓拟杆菌多存在于有急性症状的症例组中;其它厌氧菌在慢性根尖周炎组中占优势;产黑色素拟杆菌可能与严重松动叩痛有关,与肿胀和根尖透影无关.本研究对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初步提供了细菌学的资料.对乳牙感染根管中细菌与根尖周病间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尚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牙髓尖周感染是以G~-菌为主体的混合厌氧菌感染的概念已基本确立。在细菌因素中,由G~-菌产生的内毒素,作为一种强免疫原物质,在慢性根尖周病变中所具有的重要致病作用,已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以及与根尖周病变间 相似文献
3.
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研究:厌氧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先进的现代化仪器和检侧手段已广泛用于厌氧菌的研究,给厌氧菌的分类学上增加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厌氧菌的代谢产物,就是研究厌氧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之一。由于厌氧菌的代谢产物具有属、种特异 相似文献
4.
数值分类是指用数值分析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将运筹分类单位(如细菌菌株)按性状状态的相似程度归类成表现群。这个方法引入微生物研究领域是英国细菌学家Sneath在50年代开创的,他建立了许多分类分析方法,为微生物数值分类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6.
7.
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研究:厌氧菌的分离率及其优势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国内已有初步探讨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报道,但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目的是通过45例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试图从厌氧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征、代谢产物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来弄清其属、种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探讨主要致病菌的种类,分析与根管感染、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 相似文献
8.
9.
感染根管内厌氧菌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告感染根管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1,2](Anaerobe)。高海拔地区感染根管的厌氧菌检查尚未见报导,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260米,我们对西宁地区60例患有牙髓炎和根尖周围炎患者的根管组织进行了厌氧菌的培养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细菌内毒素会影响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预后。探究细菌内毒素的致病机制及清除措施对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及获得远期良好预后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根管内细菌内毒素的产生、分布、致病机制以及清除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由感染根管内分离出的厌氧菌,除通过生化试验,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数值分类、药敏试验等鉴定外,还必须观察各菌株的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等等。本文报告从45例感染根管分离出的、已经鉴定属种的149株厌氧菌的菌株,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 相似文献
12.
五倍子对感染根管内厌氧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五倍子对感染根管内几种常见优势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五倍子水提取物在体外环境下对厌氧消化链球菌、内氏放线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雷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浓度(MBC),同时以氢氧化钙做对照。结果:五倍子对各种试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不同的菌株,MIC和MBC值不同,而氢氧化钙对内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抗菌效果较好且广泛,用于根管内封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柳雯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12):683-683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各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 ,防止根尖周病变的发生 ,并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但对根管内药物消毒的必要性有人提出质疑。本组旨在对根管内药物消毒的作用进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门诊因各类牙髓和根尖周病需进行根管治疗的患牙 32 6个 ,其中前牙 117个 ,前磨牙 116个 ,磨牙 93个 ;牙髓有活力者 16 1牙 ,有窦道者 48牙。随机分为对照组 (16 2牙 )和实验组 (16 4牙 )。1.2 方法对 32 6例患牙均采用常规的多次法完成根管治疗。治疗中 ,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冲洗根管 ,消… 相似文献
14.
15.
用小鼠皮下接种的方法观察了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分别与α-溶血性链球菌之间在毒力或致病性上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接种组细菌毒力明显增强,注射区以外转移性脓肿的形成率增加,小鼠死亡率增加,原接种菌的存活力提高,说明这些感染根管内优势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乳牙感染根管内专性厌氧菌药敏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反应板微量稀释法对乳牙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分离的优势菌4株及国际参考菌株4株进行7种药物体外敏感实验,结果显示,甲醛甲酚、甲硝唑、氯霉素是有效的抗根管厌氧菌的药物,盐酸林可霉素、头孢拉定对所有菌株亦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效果,红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药效较差 相似文献
17.
对26例感染根管暴发疼痛者根管内厌氧菌进行了培养研究。21例治疗前疼痛者根管内分离、鉴定出厌氧菌46株,分布于5个属8个种的范围内,主要为拟杆菌属、丙酸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屈和真杆菌周。厌氧菌检出率为90.5%,从5例治疗过程中暴发疼痛者根管培养未发现厌氧菌的局部繁殖与其有关。揭示感染根管内的细菌学与临床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分析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反应和短期治愈情况,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共100例,与42例两次疗程(疗程间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完成根管治疗的类似患牙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临床观察的主要指标有患者自评的疼痛率、临床评定的疼痛率、术后6个月X线片和临床评定的治愈率。结果患者术后自评疼痛率一次组为60.0%,两次组为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临床评定疼痛率一次组为43.0%,两次组为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疗程的第二次治疗增加了第二次激惹疼痛的机会。术后6个月一次组治愈率为67.9%,两次组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上与两次疗程相同,但疼痛期较短,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根尖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根管内的感染引起。其根管内的细菌主要以难清除的生物膜形式定植,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难题。因此,了解根管细菌生物膜的特性、掌握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感染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黄浸液消毒感染根管的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四黄浸液 (黄柏、黄芩、黄连及大黄 )与甲醛甲酚 (FC)对感染性根管的消毒疗效。方法 12 0例感染性根管的患者中急慢性根尖周炎各 6 0例。随机各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常规根管处理后 ,治疗组根管内封四黄浸液 ,对照组根管内封FC ,5天后复诊 ,记录疗效。结果 四黄浸液对急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疗效高 ,经t检验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四黄浸液对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疗效与F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四黄浸液对急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消毒疗效优于FC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